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夏朝为何被官媒改称为夏时期了?考古显示:找夏朝本是误区

夏朝为何被官媒改称为夏时期了?考古显示:找夏朝本是误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979 更新时间:2024/1/16 8:59:45

事实上,“代”的时间跨度往往要比“朝”更长,比如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里的“代”就囊括了诸多割据的封建王朝。同样,夏代的涵义是在以夏这个王朝为本体的前提下的前后顺延,至于顺延到哪个维度,取决于断代研究的需要。

但,夏代的情况似乎比后世的王朝都要复杂的多。

在2021年1月河南孟州市禹寺村发现城池遗址的新闻报道中,官媒使用的时空词汇是“夏时期”;在2022年3月山西运城稷山县发现的东渠遗址的新闻报道中,官媒则使用了“夏时期”的表述。

值得一提的是,“夏时期”在时间和空间定义上更加模糊,它既囊括了夏王朝阶段,同时也包含了夏朝建立之前以夏族为主体的古国阶段。而就空间而言,“夏时期”也可能指代与夏朝(国)同处一个时间段但却不属于夏文化范畴的其它考古学文化。

可以说,“夏时期”是一种非常宽泛的表述。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不是已经把夏朝的始终年判定在了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了吗?那么落在这个时间范围内的,为什么不能叫“夏朝时期”,而要含糊的叫“夏时期”呢?

这就涉及到一个“夏文化”的概念判定问题,即究竟什么才是夏文化?换言之,夏文化到底是夏后氏部落的文化,还是夏后氏统治时期所有不同群体创造的文化?

中科院的徐旭生先生认为夏文化指的是夏氏族的文化,也就是《史记》所说的夏后氏以及同姓或姻亲衍生的有扈氏、斟寻氏、斟戈氏、杞氏等共同创造的文化。

北京大学的邹衡教授则认为夏文化是“夏王朝所属的考古学文化”,准确的说,就是考古发现的二里头文化。

的确,从地层叠压和碳十四测定的绝对年代判断,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核心的二里头文化晚于河南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而又早于商文化(二里岗文化)。

恢弘的宫殿建筑、众多的礼器以及文化跨地域传播的现象,足以证实在商朝建立之前,中原伊洛平原存在着一个成熟的政治实体,并且这个政治实体早已突破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古国阶段,而成为了一个地缘政治集团。

但问题恰恰出在二里头的时间上限上。

根据碳十四测定以及树轮校正,二里头文化的绝对年代是公元前1750年至公元前1530年。这意味着,二里头文化早期无法与河南龙山文化衔接,中间存在一个空档期,晚期则已进入了商纪年,甚至和商朝有近100年的重叠。

换言之,如果以郑州商城崛起的公元前1600年作为夏商分界点上推的话,夏作为一个王朝,充其量只存在了一百多年,远远达不到《竹书纪年》记载的“自禹至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即公元前2070年左右。

那有没有可能二里头只是夏朝中晚期都邑,而夏朝早期都城尚未发现呢?

从考古学维度讲,不同的社会群体创造的文化遗存一定是不同的,而相同的群体创造的文化一定是前后延续的,这也是考古工作者仅仅根据出土的炊具饮器形制、葬俗就能判断出遗存所处时代的原因所在。

而考古工作者对于二里头文化的共识是:目前没有发现二里头文化的直接源头。二里头遗址的核心器物群,既有源自河南本地的龙山文化日用陶器、新砦,也有源自晋南的陶鬲、良渚文化的玉器以及山东大汶口、豫东造律台等地的文化因素。

这说明,二里头文化是不同群体交流融合后的产物,而这也恰恰证明了二里头遗址的确是一个王朝的都邑,汇聚了各地不同的族群和文化。

那么早于二里头的时代,即所谓的夏朝中前期(公元前1750年之前),黄河中下游一带是一幅什么样的场景呢?

曾任二里头考古工作队长的许宏教授,曾作出如下定论:“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一二百年时间里,也就是文献中的夏王朝前期,考古发现的中原地区各类群体间互不统属,战乱频仍,考古学上看不到与传世文献相对应的‘王朝气象’”。

而以邹衡教授为代表的考古工作者,在经历数十年考古发掘后,也做出了如下判断:“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所见夏商两族活动范围内即在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已经不太可能再发现什么新的考古学文化了”。

这两个重量级的结论,归总起来就是一句话:如果夏朝真的存在471年的话,那么只有其中一百余年是真正的王朝,而早期的300余年,仍未超脱古国阶段。

虽然有部分学者试图把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前2000年—前1900年)以及此后的新砦文化(前1870—前1720年)计入夏文化范畴,从而从考古学角度把夏朝的国祚拉长到了400余年,但却无法解释河南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

比如河南龙山文化普遍流行的圆形袋状灰坑,在二里头文化却极为罕见,二里头文化普遍常见的是大小不同的圆角长方形、椭圆形等浅灰坑。

即便是被视为二里头文化前身之一的新砦文化,既有一定的与河南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某些类似的具有先后、承接发展关系的因素,又有占主导地位的不同于前后两者的富有创新特色的一组独特的文化特征因素。

更直接的证据来自阳城的考古发现。

据《史记》记载:“夏禹都阳城(今河南登封)。”此后,登封王城岗附近的东周阳城遗址发现了战国时期带有“阳城仓器”戳记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对王城岗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后,发现了龙山文化时代的两处城址,碳十四测年分别是公元前2050年和公元前1935年。

主持发掘的考古专家安金槐认为王城岗龙山城址很有可能就是夏代的阳城。但王城岗遗址龙山时期核心陶器组合为罐、鼎、碗钵、杯,而二里头文化的核心器物群则为圆腹罐、盉、斜腹盆、爵,这种饮器、食器、和酒器上的差异也说明,二里头文化是多种群体融合后的产物,而夏后氏只是“遗传因子”之一。

在缺少文字自证材料的前提下,会带来两个无法解决的问题:第一是考古无法准确区分先夏文化、夏文化以及夏移民文化;第二是夏文化在哪个阶段属于古国,又在哪个阶段进入了王朝阶段?

从考古发现来看,禹都阳城的文化形态与二里头明显不同,至少说明,大禹时代,夏的政治形态仍然是部落联盟。还有一种更极端的可能性,即二里头文明的王族并不是夏后氏,而可能是斟鄩氏或者其它非大禹直系氏族。

举一个秦朝的例子,秦作为一个王朝,只存续了14年,但秦文化,却自秦成为诸侯之日起就已经出现了,故秦文化的存续时间长达500余年。如果我们离开文献,仅靠考古发现,就无法准确区分哪个时间节点是秦国,而哪个时间节点成为了秦朝。

嬴政的登基,并不意味着秦朝的建立,同样,大禹或的父子传承,仅仅代表了夏后氏内部建立了家天下制度,却无法印证彼时的夏王朝已经建立,找夏朝,原本就是误区。

基于此,以许宏为代表的不少学者,出于谨慎考量,不称夏朝,而只笼统称为夏文化或夏时期,抑或只称其为二里头文化。

更多文章

  • 私田之上的公田:商朝的经济基础,更是“殷人七十而助”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商朝的经济基础是什么,商朝的农业和土地制度,商朝的经济管理制度

    (梦归秋辰:第399期)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其经济基础,而一个王朝的经济是与其政治、文化和民族特点密切相关的。当然那些抄袭和搬运的就是一种例外了,一个人走捷径会事半功倍,而一个王朝要走捷径则是自取灭亡,因为当其精神追随不上物质时,他们就会被利益吞噬。古代经济一个王朝的正常发展模式是:根据民族特

  • 中国最长寿的朝代周朝,有怎样的发展历程?能够存在近800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周朝历史发展的特点,历史上的周朝真实情况,中国历史上的周朝历史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个朝代,它非常的例外,因为它的寿命实在是太长,长到在众多中国古代王朝中一枝独秀,它就是周朝。周朝历史,一共791年,在这791年中一共产生了32位皇帝,若不是真实的发生在中国历史上,我们很难相信竟然有如此长命的朝代。相比于其他朝代能够苟延残喘300余年已经十分不易,周朝却稳稳的

  • 台湾省七贤帮,因为对抗太阳会,与西北帮组成后羿联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好了,废话不多说,上正文。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传统老牌本省挂角头,七贤帮。七贤帮在1950年,起源于台湾省高雄市盐埕区,该角头势力现在依旧活跃于高雄市几个主区之中。实际成员人数大概在几百人之间。由于势力悠久,所以不客气地说,有着左右高雄当地治安的绝对能力。七贤帮发迹的具体位置在盐埕区的七贤路,所以也是

  • 姜太公诛杀华士,孔子处死少正卯的真实用意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孔子杀了少正卯,姜太公杀孔子全集,姜太公诛杀华士故事

    姜太公被周朝天子封在齐国做国君。齐国有一个人名叫华士。他立志不向周天子称臣,不和各诸侯国君主交往,人们都称赞他是位有道德的人。姜太公多次派人召请他,他一直不来,于是太公就下令把他杀掉。周公姬旦问姜太公说:“华士这个人是齐国一位志行高尚的贤人,你为什么要杀掉他呢?"姜太公回答说:“这种不向天子称臣、不

  • 揭开夏朝之都的神秘面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为什么夏朝很恐怖,揭开夏朝的神秘面纱,夏朝到底多可怕

    揭开夏朝之都的神秘面纱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举动更是为民众所津津乐道。在史书记载中,治水有功、德高望重的大禹成为部落领袖,并成立了夏朝。夏朝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最早的王朝,但这一久远的民族记忆,因时光的流逝而变得略显模糊。1959年,为了证实夏朝的存在,71岁高龄的史

  • 夏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朝代?为何今天我们对其基本一无所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夏朝是从哪一年开始的,夏朝到底算不算一个朝代,夏朝的历史是怎么传下来的

    这主要是因为,夏朝存在的时代,距离现在实在是太远了。而且当时文字体系还没有彻底成熟,也没有像后世那样完整记载历史的制度。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世能够找到的一些有关夏朝的史料,就显得有些支离破碎,很难支撑起一个朝代的完整史料。夏朝的遥远,大概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打个比方,根据目前各种史料以及考古发现来看,

  • 为什么说没有商朝,中国将成为另一个印度?雅利安人有多强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一个强悍的民族,经灭了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但是在攻打中国的时候却成为了殉葬的祭品,这个民族就是雅利安人,为什么能够横扫欧亚的雅利安人最终却被商朝军队覆灭,商朝究竟有多牛,先有两个问题,第一,你认为被种姓制度深深统治的印度,是天堂还是地狱,第二1976年,妇好墓中出土大量的白人衣骨,而这些白人

  • “九尾妖狐妲己”真的存在吗?河南发现妲己墓,揭开一惊人事实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妲己墓里的真实历史,河南出土妲己的墓,历史上有妲己墓吗

    ▲20世纪初时,包括纣王、姜王后、妲己三人的墓就已在河南被发现。(图/翻摄自百度)根据正史记载,妲己以美色获得帝辛的专宠,并把她视为使商朝灭亡的元凶,帝辛不但投妲己所好,作“新淫之声、北鄙之舞、靡靡之乐”,还搜括百姓钱财,修建鹿台,里面置满奇珍宝物。同时,“积糟为邱,流酒为池,悬肉为林,使人裸形相逐

  • 雅利安人灭了三个文明古国,来到商朝,却成了一个女人的手下败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商朝雅利安战争,雅利安人灭了三个文明古国吗,雅利安人入侵了商朝吗

    历史的车轮行至今日,四大文明古国中仍旧辉煌发展的仅剩下中国,而另外三个文明又是如何陨灭的呢?这就要提到住在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游牧民族,雅利安。(一)热衷迁徙的雅利安人雅利安是在中亚地区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一词源自伊朗的波斯文,意为“有信仰的人”;另一说源自梵文,意为“高尚”。而这个自

  • 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究竟活了多少岁?史书中有明确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上的姜子牙活了多久,姜子牙历史上为什么没有记载,姜子牙史料记载哪里人

    而一部《封神榜》更是让姜子牙耳熟能详,不过由于年代有点久远,因此对于姜子牙的一切事迹都很模糊,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姜子牙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无论是演义还是小说都是借鉴真实的历史的。只不过,因为姜子牙的一生过于传奇,外加上很多人对史书存有质疑,故而一直对姜子牙的年龄很多人都存在疑问。为什么会这么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