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三桂背叛明朝又背叛清朝,结局身败名裂

吴三桂背叛明朝又背叛清朝,结局身败名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772 更新时间:2024/2/11 23:44:15

都知道这吴三桂是明朝的叛徒,曾经一怒为红颜,不过是不是真的为红颜,这个说法其实还有待可究,但是他无疑是在清兵入关之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后来本该是罪臣的吴三桂却因为大清的尴尬局面成为了大清不得不中用的重臣了,他被派至云南镇守边疆,与尚可喜耿继茂三人形成了三藩,势力日渐增长,欲望和野心也在慢慢地滋长,一次次地挑衅着康熙帝的底线,但是由于目前大清局势不稳,康熙帝没有足够抵抗三藩的实力,于是任由他们为非作乱,克制住自己的怒火。

但是人的底线终究是有极限的,本来对于吴三桂等人的所作所为就已经愤怒到极致的康熙帝,在吴三桂又发生了一件更为不能忍的事情之后终于是决定要撤藩。当时在双方都僵持不下的时候,这吴三桂竟然又起了他那本来早在多年前就应该有的爱国激情,其实那时关于反清复明的这个口号已然是慢慢消退了,但是吴三桂却又厚颜无耻的重新举起了旗帜。这样的举动彻底惹怒了康熙帝,他此举无非就是在告诉大清自己即将要彻底脱离清廷的控制,也就是所谓的造反了。这令康熙帝又怎么能咽的下这口气,本来就算他没有如此举动也是要撤藩的,只不过是他的举动加剧了康熙帝的步伐而已。

虽然说康熙帝很清楚三藩的势力以及此刻时机并不算很妥当,但是我认为无论是谁都没有办法能够容忍一只老虎在慢慢地变壮大,因为继续养虎为患的话,迟早是会被这只老虎吞没的。于是除掉三藩刻不容缓,而在康熙帝的脑海里已然开始形成了撤藩的一系列动作,只等机会立即撤掉三藩。我认为此时的吴三桂又开始了反清复明无非就是想要彻底改变命运,他早已不愿意再臣服于别人,他的野心之大路人皆知,而且他也很清楚康熙帝虽然年轻,但是却很有政治手段,当初除掉鳌拜之事他也是记忆犹新,所以要想扳倒康熙帝就要在他还未能有实力与自己对抗的时候。

而此时的康熙帝呢对于三藩已经是必除之心了,他在削藩之前就已经知道要想彻底地撤藩就一定要先削弱他们的势力,于是便在开始逐渐地彻底清扫三藩周边的势力。而吴三桂等人看到康熙帝此举以后自然是有所忌惮的,于是便对康熙帝进行了一番试探。由尚可喜出面请求辞官回老家,此举无非就是试探下皇帝的心里想法,却不想康熙帝马上就批准了他的请求,并且撤掉了他的爵位。三藩的利益绑在一起,看到这样的局面,吴三桂不免觉得有唇亡齿寒的意味,他此时也很明白皇帝的用意,所以为了自己的利益他在云南起兵造反了。

在吴三桂发起反兵之后,康熙帝迅速地调动军力攻打吴三桂,双发势均力敌,这一仗打了足足八年,可算是旷日持久了,一方是年仅二十岁的少年天子,另一方是老谋深算身经百战的吴三桂,僵持了这么多年的战役无疑不表现了康熙帝的镇定,小小年纪丝毫不惧怕,展现出来的是勇气和智慧,这足可表明康熙帝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而这场战役却是注定了吴三桂的失败,他所有的一切都不能与这位少年天子相比,这场战役毫无疑问会是吴三桂生命的终结。康熙十七年,大概是察觉到了自己的命数已尽,吴三桂竟然迫不及待地要尝一尝做皇帝的滋味,全然不顾自己的大军是否会胜利。

但是他只做了几天的皇帝就在大军连连失利中抑郁而终了,在他死后叛军没有了首领便乱作一团很快就被清军剿灭了,至此三藩之乱也就算是平定了,而那吴三桂也算是在死前做了一回皇帝圆了自己的夙愿。纵观这次事件的全部,其实完全可以看出吴三桂的失败是注定的,他与少年天子相比本就是一个年迈的老头了,无论是从军事作战能力还是各方面都没办法与之抗衡,更况他提出的反清复明的这个口号也着实是可笑,在当时老百姓都普遍接受了清政府的统治,而且导致大明江山破败的罪魁祸首就是他本人,他又凭什么以这样的口号来发动造反,所以说他的失败是必然的。

而且三藩之中本来就是各怀鬼胎,其他两人心里是如何应对的也是可想而知的,在对战的八年时间里,不仅难敌清军而且还内讧不断,形势越来越不利,其他的二人很快就降清了,只剩吴三桂一个人又能有多少胜算,更何况康熙帝的军事才能不容置疑,这也是吴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后人对吴三桂的评价都不好,我想如果他没有第二次的叛变的话估计还不至于会这样,第一次背叛大明他得到了大清的厚待,然而第二次的叛变却是他的一大败笔,不过这也都是他自己基于野心作祟而导致的下场。

标签: 清朝吴三桂

更多文章

  • 刘备执意发动夷陵之战,诸葛亮为什么不阻止也不随军出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蜀汉,刘备,诸葛亮

    夷陵之战是蜀国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在这场战争中,蜀汉方面损失了数万精锐军队,连带着一大批优秀的蜀汉军事将领都纷纷阵亡,从此导致蜀汉一蹶不振,人才凋零。而令人不解的是,刘备一意孤行决定发动夷陵之战时,蜀汉朝廷的文臣武将纷纷表示反对,可资历最高的诸葛亮却沉默不语。他虽然内心反对,但是不仅没有劝阻,更没

  • 杨修身为曹操身边的谋士,曹操杀杨修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朝,东汉,杨修,曹操

    熟悉曹魏历史的人都知道,曹操是一个很喜欢人才的君主。但是,曹操又是一个杀人如麻的人。在他手上,不仅杀了许多敌对势力的人,连带着自己这边的谋士也都杀掉了。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杨修之死。众所周知,杨修是非常有才华的,下笔即可成文,连曹操都公开说过自己不如杨修才思敏捷。另外,杨修并且出身很好,也比曹操强

  • 只当了27天皇帝的刘贺,他在位期间都干了什么奇葩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朝,西汉,刘贺

    中国古代出名的武将实在太多,历朝历代都有数不清的名将。不过,若是提起中国古代最出名的少年将军,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霍去病。直到如今,霍去病仍是许多人心目中最完美的将领。不仅是在战场上,霍去病的品格也非常优秀。比如对待抛弃自己的父亲,霍去病仍旧非常尊敬,他甚至把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带到宫中,并推荐他入

  • 秦始皇如果晚死十年会怎么样?汉武帝的评价将会大大下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朝,秦始皇

    封建王朝在中国古代盛行千年,真正算起是从秦朝开始的,是秦始皇一统六国,实现了天下大一统,定下了封建王朝的基本框架,此后历朝历代沿用,他是数百位皇帝中首屈一指的千古帝王,虽然后世许多人认为他称帝后成为了暴君,但细看他所创下的丰功伟绩,就会认为是瑕不掩瑜了。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国力迅速发展,这说明变法中

  • 刘备称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直接说是刘邦后代不是更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蜀汉,刘备

    与曹操、孙权相比,刘备几乎是“草根反击”。至于曹操,出身官宦之家,曹操之父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曾供奉四位皇帝。至于孙权,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留下了一批文成将军和江东六县。当然,对于刘备来说,虽然他出生时家境不断衰败,但他说,继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他就是汉朝皇室的后裔。所以,问题是,

  • 堪称灭蜀第一功臣,邓艾的下场为何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曹魏,邓艾

    邓艾堪称是灭蜀的第一功臣,然而他的下场却很惨,他与他的儿子们全部被杀,家里老幼妇孺则被发往西域,沦为奴仆,“子忠与艾俱死,余子在洛阳者悉诛,徙艾妻子及孙于西域”。邓艾灭蜀立下奇功,反而被杀,还连累全家遭殃,堪称是三国时期最惨的名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事情还得从邓艾灭蜀后说

  • 刘邦一生独宠戚夫人,却不敢废掉吕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朝,西汉,刘邦,吕后

    说到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人们想到的除了他的英勇无畏、丰功伟绩之外,还有就是他独宠戚夫人了!在刘邦心中,戚夫人才是自己的真爱,之后戚夫人恃宠而骄还让刘邦该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虽然这一决定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对,不过刘邦爱屋及乌的还是答应了!可见刘邦是真的宠爱戚夫人,不过为何刘邦一直不愿意废掉吕后呢?其

  • 诸葛亮如果北伐成功,诸葛亮会不会取代刘禅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蜀汉,诸葛亮

    诸葛亮的出现,成了刘备人生的转折点,在他的辅佐策划下,刘备开始建立属于自己的根据点,并且有了一定的规模,达到了足以三分天下的局面。后期又设计拿下了原本属于刘璋的益州,可谓是实力更上一层楼。在发展如此迅猛的情势下,刘备似乎有一点飘飘然,想出兵一举拿下东吴,从此天下大半尽归于他手。可东吴也不是酒囊饭袋,

  • 子婴当时没权没势力,他是怎么杀死权倾朝野的赵高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朝,子婴,赵高

    说起赵高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赵高出生在罪犯家庭里,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被秦始皇提拔为中车府令掌皇帝车舆。他又凭借精通法律,又当上秦始皇儿子胡亥的老师。后来得到秦始皇信任,成为宦官,掌管皇帝的印鉴后,很是飞扬跋扈。在秦始皇巡游暴病死亡后,他威胁李斯废除太子扶苏,让胡亥继承皇

  • 庞统被吹的那么的厉害,为何死的却那么随便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朝,东汉,庞统

    三国时期,流传过这样一句话。卧龙凤雏,能得其一,便得天下。但是刘备既拿下了卧龙,也得到了凤雏,他还是没能一统天下。虽然这句话夸张,但是诸葛亮的才能确实是非常厉害。而庞统虽然和诸葛亮齐名,但是实力却相差甚至远 ,还这么早就去世了,为什么他死得这么随便呢?初露头角庞统最早出现在赤壁之战时,那时曹操准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