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鸿章是救国重臣,为什么会被说成是卖国贼?

李鸿章是救国重臣,为什么会被说成是卖国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707 更新时间:2023/12/26 23:24:34

晚清时期,中兴之臣与卖国之贼这两个天差地别的评价出现在了一个人的身上,鸿章的一生做了许多大事,有关于他的评价也是正负参半,评价高的将他列为晚清救国的四大重臣之一,评价低的将他说成了卖国之贼,那这位晚清的军政大臣,为什么心甘情愿背上了卖国之贼的骂名呢?

多方原因,舰队覆没

首先看一下甲午海战的失败,北洋舰队是清政府每年花大钱并且给予强国厚望的一支舰队。在甲午海战时,李鸿章丁汝昌实行“保船制敌”的战略方针,海战失败的原因与这个错误的战略有关,最终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一时间李鸿章成为全国声讨的对象,将战争失败的因素全部归于他的身上。但是李鸿章提出这个方针不是没有原因的,军费严重不足导致北洋舰队的多数船舰老化严重,李鸿章心想就是再把这些舰船打没了,拿什么去震慑列强群狼环绕的局面。

其实甲午海战的失败,真的不能完全怪罪到李鸿章的身上,没有人不想让自己国家的军队打个胜仗。北洋水师也不是李鸿章的私人军队,这是清朝的军队,日的军费仍然遭到阻拦,在列强群狼环绕的背景下,清政府的内斗依然严重,当时的翁同酥因为与李鸿章有私人恩怨,军费经常遭到克扣乃至刁难,导致船舰装备老化严重,加上多方面的原因,战败是自然的。

条约签订,沦为卖国贼

据《清史稿》记载:“鸿章遇刺伤面,创甚,而言论自若,气不少衰。日皇遣使慰问谢罪,卒以此结约解兵。”

战败后要签订条约,在签订条约的过程中,李鸿章被刺客刺杀,险些丧命。也是这个“苦肉计”让孱弱无力的清政府少赔了1亿两白银,并且在签订时用尽办法去减少国家的损失,甚至是苦苦哀求日方的谈判代表,但是国人并不知道,国人知道的是又要面临割地赔款了,回国后又是骂声一片。

《马关条约》签订后,不仅需要割地,还面临着天价的赔偿金额。这时候的慈禧倾尽了国库正筹备美其名曰的万寿大典。这让天下人怎么想,民情激愤难抑,无法去指责慈禧,李鸿章这个费力不讨好的人再次成为了替罪羊,沦为了人们口中的卖国贼。

修修补补,一心卫国

条约的签订,是孱弱清朝政治的延续,当时的清政府从上到下腐败至极,与列强前去谈判,去签一系列的条约本身就是一件受辱的事情。李鸿章忍辱负重,在签订时的谈判中,极尽可能地为国家争取少一点的损失,往往要争论半天。

处在他那个年代,弱国无外交,作为战败方想要在与列强的谈判中有一点作为其艰难,就算是李鸿章不去签订这些丧权辱国的条约,也会有别的人去签,甚至别人签订时所要赔偿的土地、赔款会更为严重。为了能够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利益,每次谈判签订他都尽自己所能,也是因此这位重臣心甘情愿地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

在李鸿章生命的末年,李鸿章签订完《辛丑条约》后,回归途中就已经时日无多,即将逝世了。这样一位已经接近80岁的老人哪怕在病床上生命最后的留之际仍然不忘上奏朝廷,写下了“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的痛心之话,这样一位为了清朝“修修补补”了一辈子的老臣,怎么可能是卖国贼呢?

在那个备受屈辱的年代,李鸿章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维护国家的利益,去想方设法的增强国家的实力,但他也仅仅只是一个人,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已经到了日薄西山时候,这是大势所趋,也不是他一个人能够力挽狂澜的。但是李鸿章的爱国之心,是值得我们去敬佩的。

标签: 清朝李鸿章

更多文章

  • 揭秘:“五四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民国,五四运动

    中国人民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正在酝酿着一个新的爱国民主运动的时候,一九一八年十一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以德奥等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了。一九一九年一月,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一次所谓“和平会议”。中国北洋军阀政府由于在大战中参加了协约国方面,所以也以战胜国之一派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

  • 孝庄文皇后有没有嫁给多尔衮,他们之间有哪些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多尔衮,孝庄太后

    历史上关于孝庄是否嫁给了多尔衮众说纷纭,不过二人一个丈夫驾崩,一个妻子早逝,虽然没有夫妻的名分却也是有了夫妻之实,那么有关这二人,野史中又是怎么说的呢?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孝庄太后

  • 慈禧为什么死后一年才下葬,送葬当天为何会臭气熏天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慈禧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是一直处在一个封建社会的统治时期中,而在这一时期中,皇帝作为一国之主,掌握着非常重要的权利,也正是因为当时是处在一个封建社会的统治时期中,所以使得人们的思想相对来说都比较的封建和迷信,尤其是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当时,一个女人是必须要遵守着妇道的,而且还不能够有着任何不守妇道的情况

  • 戊戌变法谭嗣同被杀的时候,他的父亲为什么不救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谭嗣同,戊戌变法

    在戊戌变法以后,谭嗣同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提拔,任命其为军机章京,可以在军机处这一重要地方办公参与处理公务,但是这场改革触动了朝廷大臣和慈禧的利益,所以慈禧太后发动了政变,最后软禁了光绪皇帝,逮捕了谭嗣同最后处死。而当时谭嗣同的父亲在湖北做官,官至湖北巡抚署理湖广总督,也就是暂时代理下湖广总督,官居正二

  • 索额图的功绩不少,为什么却成了大清的罪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索额图

    顺治皇帝临终前,康熙皇帝尚年幼,因此顺治钦点了四位辅政大臣,其中就有索尼,老臣索尼一生鞠躬尽瘁,儿子索额图也在朝为官,但是为何索额图最终却被定为大清的罪人呢?索额图在康熙朝被康熙定为“我朝第一罪人”,但实际上这个“我朝第一罪人”在康熙朝的功绩却一点也不

  • 雍正帝并不起眼,为什么能在九子夺嫡中胜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雍正,九子夺嫡

    康熙时期九子夺嫡夺得满城风雨,时间长达20年之久,在这场你争我夺的过程中,胤禛也就是雍正从始到终也没能形成自己的势力,自身的才能也没有很突出的地方,因此在朝中的呼声不高,任谁想康熙帝最后都不会选择雍正。可是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康熙帝最终还是选择了已经45岁的雍正,一时之间朝野哗然。那雍正帝是凭什么在九

  • 太平天国不收税不纳粮,他们哪儿来的物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太平天国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自古以来因为暴君苛政或者外敌入侵,底下的老百姓揭竿而起的例子数不胜数,清朝末年同样爆发了一次起义,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也就是太平天国运动,甚至快要打下整个清政府。不过说到底太平天国中没有合适的领导人,更像是一群乌合之众,不具备治理国家能力的团体

  • 清朝内务府连皇帝的钱都敢动,皇帝为什么还放任不管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内务府

    提起贪污腐败的官员清朝历史中数不胜数,官员再贪也就是克扣百姓的钱财,但在清朝有一个特殊的官僚机构,竟敢克扣皇上的银两,这就是内务府。内务府是皇宫中的后勤部门,上到皇上、妃子的吃穿用度,下到太监、宫女的教导赏罚,宫中几万人的各项大小事宜,全靠内务府这个大管家掌管。内务府仗着管理皇家事务,从中大笔捞钱,

  • 康熙在位期间,为什么会出现九子夺嫡的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康熙,九子夺嫡

    康熙,爱新觉罗·玄烨,是清军入关后的第2位皇帝,他8岁登基,14岁理政,在位时间一共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一生功绩卓著,暂且不表,今天来聊一聊为什么康熙任凭九子夺嫡的事情发生,而不未雨绸缪?多皇子康熙在位时间历史最长,子嗣众多。其中儿子35个,活下来的24个,女儿有20个,真是

  • 顺治皇帝真的选择了出家吗?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顺治

    相传顺治帝十分宠爱董鄂妃,后来董鄂妃因病去世,心如死灰的顺治帝于是剪去三千烦恼丝,出家做了和尚,这个说法到底可不可信呢?“世祖出家”被列为清初三大疑案之一,是说顺治帝因爱妃董鄂妃之死,悲恸万分,痛苦异常,最后竟看破红尘,跑到五台山清凉寺当了和尚。此说法流传十分广泛,有鼻子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