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髦为何不将司马昭召入宫中杀掉?为什么要飞蛾扑火?

曹髦为何不将司马昭召入宫中杀掉?为什么要飞蛾扑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484 更新时间:2024/1/20 23:00:39

曹髦是三国时期曹魏的第四任君主,“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出自他之口。曹髦在位时,司马昭已经完全把持了朝政。曹髦不堪司马昭的欺压于是便从宫中率数百僮仆前去讨伐司马昭,最后被司马昭的部将成济所杀。

显然,曹髦仅带数百僮仆去讨伐司马昭无异于飞蛾扑火。那么曹髦为何不将司马昭召入宫中然后再杀掉呢?相对于前一种飞蛾扑火的方式,这种司空见惯的宫廷政变好像更适合曹髦。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的话,事情却没有那么简单。

司马懿晚年的时候就把曹魏的大权牢牢地掌握在了手中,后来又经过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二人的经营可以说曹魏这时满朝文武无不是司马氏之党。曹髦要想在宫中除去司马昭那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党人,而且这些党人还得是手握大权的人物。否则曹髦仅凭自己一个光杆司令就像在宫中杀掉司马昭这个是不可能的。

据《汉晋春秋》记载,曹髦在讨伐司马昭之前曾招来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开会。曹髦先是义愤填膺地斥责司马昭专权,然后又将决定讨伐司马昭的决定说给三人听。尚书王经听后苦劝曹髦道:今权在其门,为日久矣,朝廷四方皆为之致死,不顾逆顺之理,非一日也。且宿卫空阙,兵甲寡弱,陛下何所资用,而一旦如此,无乃欲除疾而更深之邪!祸殆不测,宜见重详。

王经对曹髦说意思大致就是:朝政长久被司马氏把持,现在朝廷上下无不是司马昭的人。而且宫中宿卫的兵士空缺,你拿什么去讨伐司马昭呢?从这里可以看出曹髦现在完全是光杆司令一个,无论在朝廷还是宫中(宫中也有司马昭收买的人)他都没有力量与司马昭抗衡。

曹髦被对司马昭的怒气冲昏了头脑,他不听王经的劝阻执意要拼命一搏。后来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在和曹髦开完秘密会议后直接去给司马昭通风报信去了。

曹髦信任的三个人中就有两个人背叛了他,由此可知当时朝廷上哪有肯为曹髦效命的人啊。就连王经最后也没有随曹髦一起讨伐司马昭,不过他因为没及时向司马昭报信最后被处死。所以说曹髦无论是在宫中还是在宫外都无法杀掉司马昭,他没有党羽的支持光凭一腔热血最后只能落得个壮烈牺牲的结局。

标签: 三国曹魏曹髦司马昭

更多文章

  • 张飞当阳桥前喝退曹操百万雄兵,曹操部下为何无人应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朝,东汉,蜀汉,张飞,曹操

    三国里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猛张飞当阳桥前喝退曹操百万雄兵。话说,曹操南下取荆州,在新野大败刘备,刘备扔下妻小仓皇而逃。忠肝义胆的赵云孤身犯险,单骑救主,在曹营七进七出,救出了阿斗,向刘备撤退的方向逃去。文聘和夏侯杰率兵追击,追至当阳桥遇到殿后的张飞。张飞在当阳桥前大喝三声,吓死了曹将夏侯杰,喝退曹操

  • 董卓进京只带三千兵马,面对数万禁军董卓是如何夺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东汉,董卓

    汉末朝政崩坏,各种内忧外患爆发,各种政权明争暗抢。然而,最后是董卓领凉州军入洛阳,独揽了朝廷大权。当时董卓入京的时候,所带的兵马不过三千,但是京城中的禁军却有数万兵马,这董卓是如何夺得朝廷大权的呢?小编认为,这其中断不是三千兵马,跟那数万兵马顽强抵抗夺得大权,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

  • 汉献帝有着明君之才,汉室王朝为何会在他手中葬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朝,东汉,汉献帝

    刘协从出生开始就经历各种挫折,能当上皇帝也是实属不易,身在皇家,却生逢乱世,在位期间做过几家枭雄的傀儡,在寥落中隐忍偷生,他算是在所有皇帝中最无奈最倒霉的了。刘协9岁称帝,能够登上皇位全靠董卓废少帝改立刘协,但是董卓的狼子野心刘协非常清楚,可那时刘协才9岁,只能让董卓独揽朝政。后来由于董卓无恶不作,

  • 刘备得到凤雏和卧龙两人,刘备为什么还是不能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蜀汉,刘备,诸葛亮,庞统

    刘备三顾茅庐将“卧龙”请出山,又得到了“凤雏”的投靠之后,并没有得到天下反而是三国之中亡的最快的呢?难不成这个水镜先生是个大骗子?“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这句话最早就出自“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徽是诸葛

  • 李重俊身为太子又深受皇帝宠爱,为什么他还要逼宫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李重俊,李显

    在众多皇帝之中,有不少皇帝始终保持着理智和清醒,认识到与其追求虚无缥缈的寿命,不如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励精图治,顺便培养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万一某日自己驾鹤西去,继承人能继承自己的千古帝业,将国家、民族发扬光大。唐中宗李显虽然本人是一个懦弱的皇帝,但他对待自己的继承人却十分严格。太子之位是各个皇子十分向往

  • 南唐的实力怎么样?为何北宋灭唐如此轻松?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五代十国,南唐,北宋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哪个军事实力最强?这个不好比较,但有相对较强的,就是后唐与后周。唐庄宗李存勖在914年灭燕(刘守光),923年灭后梁,925年灭前蜀。周世宗柴荣虽然没有灭掉任何一国,但却实质性地开始了对十国的统一进程。柴荣以弱兵在高平巴公原(山西省晋城市代管的高平市)大败北汉与契丹

  • 唐朝时期的昆仑奴是怎么来的,为何他们会受到贵族的争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昆仑奴

    奴隶在封建社会是一种身份和地位很低的人群,但是在唐朝有一种奴隶昆仑奴却颇受贵族的喜爱有的昆仑奴甚至过比一般的百姓还要好,这主要是因为昆仑奴们有许多中原人难以比拟的过人之处。据一些典籍记载,昆仑奴主要是来自东南亚等国他们肤色黝黑,是卷的因为这些与众不同的外形,所以他们颇受唐朝一些贵族的追捧,这主要也与

  • 太平公主是他的姑姑,为什么李隆基还对她下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太平公主,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是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他既是大唐帝国盛世的缔造者,又是促成唐朝由盛转衰的始作俑者。我们愿意相信,李隆基在登基时的抱负不亚于任何一位千古皇帝,他向往着秦皇汉武的雄才大略和丰功伟绩。你可以说李隆基是个走错路的明君,但绝不能说他是一事无成的昏君,可以说没有李隆基,唐朝在数十年前就会迎来灾祸。事情

  • 安史之乱前唐朝和叛军兵力多少,为什么唐朝方面会吃大亏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安史之乱

    755年十一月初九,唐朝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率领三镇官兵以及同罗、契丹、室韦等游牧部落组成的军队,浩浩荡荡杀向长安,“安史之乱”就这样拉开了序幕。在战争初期,安禄山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他率主力经河北南下,一路上未遇到有效抵抗。直至十二月十三日,叛军已相继攻克汴州(今

  • 武则天都弄死唐高宗好几个儿子,为什么他却袖手旁观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武则天,李治

    史书记载,与武则天有关而死去的唐高宗李治的儿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李治儿子非武则天儿子,一类是李治与武则天共同的儿子。在第一类儿子中,主要以李忠为代表。李忠是李治的庶长子,其母亲是一名姓刘的宫人。不过,虽然是庶长子,但那时候唐太宗还活着,见太子李治有后,非常高兴,当时就给乖孙子李忠办了一个庆功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