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知县一般都是空降过去的,他们们是如何在陌生地方开展工作的

清朝知县一般都是空降过去的,他们们是如何在陌生地方开展工作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351 更新时间:2024/2/27 19:55:16

中国古代封建朝有一个令外国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地方,那就是仅仅用很小规模的官员编制,就能实现对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帝国进行统治。即便到了十九世纪,西方许多国家都已经迈入了工业化进程,但在行政制度方面,却还远不及作为农业帝国的清朝。为了说明这一点,今天小编就以清朝最基层行政单位为例,来跟大家聊聊基层地方长官知县是如在陌生地方开展治理工作的?

一个官员得到朝廷任命成为某地的知县后,他可以通过遍布全国的驿站前往地方就职。在沿途的每个驿站中,知县凭借手中的委任状就能得到食宿安排。在经历了长途跋涉后,知县最终抵达就职的县衙。衙门是一个综合大院,包括了官署、住宅、仓库、监狱。这里将成为知县此后九年(一般情况下,官员的职务任期为三年,并会连任两届,总共九年时间)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知县通会带着自己的少数助手一起到地方任职,其中最重要的当属私人幕僚,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师爷。这些师爷往往都是专业人士,精通法律(钱谷师爷)和财政(刑名师爷)。他们将为科举出身的知县在处理具体事务的时候提供重要帮助。由于所有助手都是私人雇佣性质,因此他们的薪水也自然是知县自掏腰包。

清朝的回避制度规定地方官不能在自己家乡所在的省份任职,所以知县都是“空降兵”,与地方没有利害关系,这有助于让知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尽量保持客观、公正。

县衙里有两类人可供知县差遣。一类是精通各类职工作的书吏;另一类是负责维持秩序、缉拿罪犯等工作的衙役。这两类一般都是由本地人任职,他们在地方上有复杂的根基,所以知县到任后首先就要处理好与这些下属的关系,尽量做到让下属为我所用。当然,一些比较刁蛮的书吏、衙役联手明里暗里给远道而来的知县“穿小鞋”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所以知县自己的私人助手在这些时候就能派上大用场。

清朝一共有1549个县,每个县少则十来万居民,多则数十万居民。知县要想光凭自己和数量有限的私人助手、书吏、衙役来完成对整个地方的治理显然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知县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与当地有头有脸的士绅阶层紧密合作。

这些士绅包括告老还乡的朝廷官员、受过文化教育的地主、地方上的饱学鸿儒之士,这些人在各自的村镇发挥着领导地方事务的作用,所以知县可以指望士绅阶层在一定程度上按照宗法和道德规范实行自治。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知县才会亲自出手管理下面村镇中的具体事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知县并非地方事务的实际治理人,而是朝廷与地方利益集团之间的协调人。知县治理地方的成绩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协调能力,以及当地士绅的个人道德和操守。

清朝法律规定,地方长官在断案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冤假错案,那他将会受到跟冤屈者同样的刑罚。因此作为非专业人士出身的知县在断案时往往表现得小心翼翼,电视剧中那种动不动就大刑伺候的场面在真实历史上并不存在。此外,知县在断案时还要尽量避免作出引起地方士绅阶层和他的上司不满的判决。所以对任何一个知县来说,断案都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打官司也无异于一场灾难。不论原告还是被告,一场官司下来基本都要被衙役、讼棍们敲诈到倾家荡产的程度。所以在民间纠纷发生时,由德高望重的地方人物出面调解是最常见方式,不让矛盾发展到牵动官府也符合矛盾各方的利益。

清朝官员的俸禄并不高,知县作为一个七品官,每年俸银只有45两,仅比普通百姓的平均收入略高一点点。可上文中已经提到过,知县私人助手的薪水都是由知县自掏腰包,那么钱从哪里来呢?这就要提到清朝官场上的一个特殊现象:陋规。

清朝地方政府没有独立预算,朝廷只给各地指定上缴税收的总额,这就给地方长官带来了很大的操作空间。知县利用税收、火耗等手段来实现财务增值,在上缴朝廷定额的指标后,剩一部分用于县衙的日常行政开支,其他则成为知县的私人收入,知县用这些收入来支付助手们的薪水自然是绰绰有余。这种在清朝官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被称为“陋规”。

雍正皇帝上台后推出了“养廉银”制度,“陋规”现象一度有所收敛。但清朝地方官吏利用权势过分勒索的情况始终无法杜绝。

标签: 清朝知县

更多文章

  • 清朝什么样的人才能当皇宫侍卫,当侍卫的好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侍卫

    在很多清朝的宫廷戏中,大家都能看到不少侍卫。有的跟在皇上后面,有的在门口站着目不斜视。打打杀杀冲锋向前的也是他们,最快被干掉的也是他们。反正给人的感觉就是这群侍卫身份比较低,从做的工作看也就相当于今天的保安吧。但是实际上,情况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现在保安人人都可以当,只要没有啥前科。但是这个侍卫在清

  • 伍廷芳:中国近代第一个法学博士,参与马关条约谈判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伍廷芳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法学博士。曾作为李鸿章的法律顾问,参与中法谈判、马关谈判等重要谈判,1896年被清政府任命为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平等条约《中墨通商条约》。1922年,听闻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惊忧而亡。此人就是国民党元老伍廷芳。伍廷芳,1842年出生,本名叙,字文爵,又名

  • 和珅的家产是清朝的十几倍之多,嘉庆是如何在一年时间里花完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和珅,嘉庆

    说到和珅大家一定很熟下吧,不论是书中记载还是历史演绎,和珅在人们的心目中都是一个大贪官的形象,当时在乾隆在位是和珅就十分讨好以至于皇帝十分信任他,所以才能够借着机会捞了不少的钱,当时很多人都对他不满,但是没有办法,和珅在皇帝面前是个红人,自然没有人敢说什么,但是到了嘉庆的时候和珅被打倒了,据说从他的

  • 慈禧守寡是才26岁,她是怎么度过深宫的生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慈禧

    慈禧的一生,从出生而老迈直至七十三岁病逝,总是笼罩在诸多朦胧而神秘的色彩与谜团之中,正如垂帘听政时那躲在布帘背后若隐若现的身影,大有呼之欲出之势,却又难窥其人,难睹其面。慈禧17岁就作为秀女进宫,并施手段深得咸丰的宠爱,咸丰驾崩时,她也才26岁,聪明过人的她,知道见风使舵,逐渐的掌握了清朝的最高统治

  • 绿营军到底有着什么样的优势,康熙为什么十分倚重绿营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康熙,绿营军

    绿营兵,这是清朝入关以后,重新组建的一支军队。这支军队的前身,主要来自明朝降军。他们投靠清朝后,被重新改编整顿,重新组成一支军队。绿营军主要是由步兵组成。这也是清朝前期,绿营兵跟八旗军相比,战斗力比较差的一个原因。八旗军主要以骑兵为主,而步兵为主的绿营兵,具有天然的劣势。当然,在绿营兵内部,也有少量

  • 孝庄为什么死后没有入皇陵,难道说真的和多尔衮有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孝庄太后,多尔衮

    在历史的长河中,清宫佳丽美貌最多,但是才华和美貌并存的其实并不多,最具有影响力的有人认为是一慈禧太后,其实孝庄文皇后当属第一,他先后扶持了两位小皇帝:六岁的儿子福临和八岁的孙儿玄烨继位,从现在看当时大清的繁盛得知她的功绩,足以彪炳史册。那这位对大清作出重要贡献的皇后,此后为什么37年不入皇陵,难道真

  • 尚可喜为什么会被自己的儿子要挟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尚可喜,尚之信

    耿精忠反叛后,三藩中只有平南王尚可喜未叛。尚可喜“性笃忠贞”,对清朝不怀二心。吴三桂曾派人送信劝反,“可喜执其使,以逆书呈奏”但其子尚之信态度迥异。他十九岁奉父命,入侍顺治,至康熙十年,父亲尚可喜以年老多病,奏请康熙批准尚之信回广东管理王事。他嗜酒成性

  • 和珅被乾隆专宠几十年,为什么没能躲过嘉庆的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和珅,嘉庆

    和珅在临死前曾写了一首绝命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写完诗之后就悬梁自尽了,说到和珅与嘉庆的关系,其实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和珅在乾隆时期受宠那么久,嘉庆以迅雷之速查抄和珅,主要的目的是立威、揽权,而将和珅定罪最好的罪名自然是他的贪

  • 火烧圆明园烧了多久?火烧圆明园的具体经过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圆明园,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说起圆明园,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一座能与紫禁城媲美,同样奢华且显赫的圆明园,遭受了英法联军的疯狂洗劫,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劫难,同时这也是对人类历史璀璨文明的劫掠与破坏。我们都知道,英法联军洗劫完圆明园就各自揣着各种价值不菲的宝贝,高高兴兴的撤走了。然而此时的圆明园还并没有被烧毁,那为什

  • 乾隆立储是不是有什么诅咒,为何皇子不是夭折就是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乾隆

    纵观历史,无论是哪一个朝代的发展,看起来都和前朝一样照常发展,但其实,不同的王朝之间有存在各自的气质,我们今天所要给大家讲述的内容是与大清时期有关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吧!大家都知道,清代秘密立储的办法是从雍正上位才正式实行,但真正意义上第一位用这样的方式来继承皇位的是乾隆,而且这一制度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