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左宗棠三次科举落榜,他是如何成为一代名臣呢?

左宗棠三次科举落榜,他是如何成为一代名臣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309 更新时间:2024/2/12 20:50:09

在大清中兴四名臣中,有一个人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他没有显赫的家室,也没有辉煌的学历,他一生三次科举三次落榜,可谓失意落魄,但是他却成为了贡献最大的那一个,他就是左宗棠。左宗棠在他的一生中,总是表现得如同一个愤青,个性张扬。

这当然与他早年的怀才不遇有关。3次会试,却3次落榜,终身只是个举人,这在讲究学历的中华帝国,无疑是人生的负资产。落榜之后,一般就是如何奋争的励志故事,而左宗棠的优点在于,不再将精力放到钻研公务员考试入门之类,而是精研舆地、兵法,按他自己的话说,是“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这种出道晚的非典型干部,往往个性鲜明、敢于亮剑,无论前面是万丈深渊还是地雷阵,都敢蹚一蹚。这种个性,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被体制“格式化”之前,一直都在野蛮生长;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们长期都被边缘化、却竭力在争夺阳光、空气和水,一旦破茧而出,便会紧紧抓住手边的机会,用足用好,也就“大行不顾细谨”了。

左宗棠给湖南巡抚骆秉章打工时,已经年过不惑,却依然生猛,常在办公室内慷慨论事,旁若无人。这本来是犯了办公室政治的大忌,但是左宗棠运气好,摊上了一个好领导,骆会静静地听他夸夸其谈,并不阻止,更不批评。左宗棠在骆秉章幕府中,闹得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樊燮案”。这是左的愤青性格,给自己招来了不测之祸。还好他的儿女亲家郭嵩焘当时是“南书房行走”,属于中央办公厅的高级干部,为了保他,甚至向皇帝说出了“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的重话。曾国藩、胡林翼等前线将帅也出面说情,最后保下了左的性命。

在中国特色的官场中,坏脾气足以害死人,而左宗棠能创造不死的奇迹,其实还是托庇于那个动荡的时代当这个政权在拼命自我拯救的时候,对于坏脾气的人才,也就有了更高的宽容度。

作为幕僚的左宗棠,虽然个性张扬,毕竟手上没权,对于领导们而言是可用之才,而没有任何威胁。但是,一旦这个愤青自己开始掌握实权,就变得更加骜难以控制。

“樊燮案”后,左宗棠因祸得福,在体制内成了知名人才,不久就受命自行招募一支军队,这就是湘军中相对独立的“楚军”。而到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后,左宗棠又被中央任命为浙江巡抚,正式开牙建府,却自此与曾国藩交恶。

先是在曾国藩与江西巡抚沈葆桢围绕江西厘金的争斗中,左宗棠出乎意料地支持了沈葆桢,对抗曾国藩,这令曾国藩十分生气,此后只要谈到沈葆祯,便骂沈乃左的“死党”。

他们之间更大的冲突,在湘军攻占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南京)之后。曾国荃向中央报称,洪秀全之子幼天王“纵未毙于烈火,亦必死于乱军之中”,这一说法得到了曾国藩的支持。但是,左宗棠偏偏要唱反调,报告说洪秀全之子其实已逃出南京,遁入广德。曾国藩恼羞成怒,弹劾左谎报,并指责左纵容杭州之敌逃逸,左亦反唇相讥。两人反目为仇,唇枪舌战。最后,洪秀全之子果然在南京之外的地方被捕,证明了左的正确,曾左二人自此断交。

后人读史至此,往往会扼腕叹息。作为“古今完人”典范的曾国藩,何以会在这件事上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下低级错误呢?不仅令剿灭太平天国的功绩多了一个污点,也把自己一手培养的左宗棠搞成了政敌。而对左宗棠来说,虽然结果正确,却也难免给人恩将仇报、把曾家兄弟当踏脚石的感觉。毕竟,对于任何熟谙中国特色的官场中人来说,他完全有更多的办法既顾全面子、又顾全里子,而公开挑战曾国藩,似乎也太愤青了一些。

其实,在这一事件上,左宗棠一点也不愤青,曾国藩一点也没出错。

早在湘军光复武昌时,咸丰皇帝大喜道:“不意曾国藩一书生,乃能建此奇功”,准备任命曾国藩署理(代理)湖北巡抚。但是,军机大臣祁寯藻进言道:“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耳。匹夫居闾里,一呼,蹶起从之者万余人,恐非国家福也。”因此,曾国藩直到六七年后才得到地方的实权。而在他出任两江总督的同时,中央还任命了左宗棠和李鸿章分别出任浙江和江苏巡抚,这看似赏功任能,实际上却是对曾系人马分化瓦解,也就是后世所谓的“掺沙子”的方式。

对于中央的这种难言之隐,以曾左李这样的人杰,哪里有看不出来的?不只左宗棠开始公然地与曾国藩叫板,即便李鸿章这样的曾系门生,也不再唯马首是瞻。只是,左、李二人独立门户的方式不同,左的方式过于令曾难堪了。

在左宗棠西征中,立下关键功劳的,就是帮助他筹措粮草资金的胡雪岩。而他们两人的关系,足以证明左宗棠在外表显示出来的愤青个性,或许只是一道高明的、非典型的官场包装。

左宗棠的西征军费中,有1595万两是胡雪岩从外资银行弄来的贷款。胡雪岩与老外们串通,通过多报利息,个人赚了288.33万两,如果加上外资银行支付的佣金,其利润高达537.82万两。对此,左宗棠不仅知情,还帮着胡总向中央解释为何利率如此之高。(参阅本报2011年5月23日《大清首善之死》)

没有任何证据直接证明左宗棠不是个两袖清风的好干部,但从救济境内的灾民,到捐枪捐炮搞军民共建,胡雪岩几乎所有的慈善行为,都是围绕着左宗棠进行的。这种特殊的“政治献金”,大大提升了左大人的政绩,也令胡总在仕途上年年有进步。

胡雪岩被双规后,债主盈门,把个专案组弄得昏头昏脑。忽然,左宗棠亲临专案组,接见债主,拿着账本亲为查询,这些官员们“皆嗫嚅不敢直对,至有十余万仅认一二千金者,盖恐干严诘款之来处也”怕这位左大清官追查巨额财产的来路。于是,左宗棠“将机就计,提笔为之涂改,故不一刻数百万存款仅三十余万了之。”

这哪里还有点“愤青”的影子,分明是一个深谙宦海技巧的老吏。

而在围绕西征之前展开的“塞防”“海防”之争,后世往往将左宗棠等塞防派奉为民族英雄,而将李鸿章的海防派(主张先保琉球)斥为汉奸。倒是一贯以愤青面貌出现的左宗棠,留下了为李鸿章辩护的最好说法:

“今之论海防者,以目前无暇专顾西域,且宜严守边界,不必急图进取,请以停撤之饷习济海防;论塞防者,以俄人狡焉思逞,宜以全力注重西征,西北无,东南自固。此皆人臣谋国之忠,不以一己之私见自封者也。”

这哪里还有点“愤青”的影子,分明又是一个老成谋国的贤相良将。左宗棠的愤青形象,实在只是一件剪裁得体的外衣……

标签: 清朝左宗棠

更多文章

  • 同治是慈禧的亲生皇子,为何死后却久久不下葬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同治

    同治皇帝是清朝的倒数第三位皇帝,也是慈禧太后的亲生皇子,但是他的一生,却非常坎坷。惠陵是清朝入关后第八帝同治皇帝的陵寝,位于清东陵境内的双山峪。“同治皇帝”载淳是咸丰皇帝的长子,其生母懿嫔就是后来声势显赫的统治中国达48年之久的慈禧皇太后。载淳6岁即皇帝位,因年幼由慈安、慈禧

  • 雍正为何在位十三年就驾崩了,清朝的文字狱带来了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雍正

    想跟大家来说一说一个民间传说,那么就是雍正之死。从秦始皇开始焚书坑儒以来,文化专制就一直是封建统治的一个重要内容了。那么到了清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满族统治者,那么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那就不断地制造各种各样的名目繁多的文字狱。这文字狱不仅使一大批无辜的人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那更使得文人们就不敢

  • 探索乾隆的真实身世和出生地,为什么有人说他并非雍正之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乾隆

    乾隆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二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乾隆的一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故事,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认为他并非雍正之子,而是一位汉人之后。这种说法属于无

  • 和珅为什么要在赈灾的粥里加沙子,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和珅

    说起贪官,那在历史上都是未断绝的,但说起最有名的贪官,我想大家都会联想到和珅吧?大凡人们提起和珅,出现的第一印象我想会是富可敌国的大贪官吧。他凭借着乾隆皇帝对他的信任开始了疯狂敛财。而和珅敛财的数量也是达到了清朝国库15年的总和,令人大吃一惊,我们也是常常听到过这样的俗语“和珅一倒,嘉庆

  • 大禹嫡孙竟是丧权辱国之祖 嫦娥夫君玩的不是射日而是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大禹,夏朝,后羿,太康

    我中华历史五千年,有过无数名君忠将,却也却也出过不少庸主乱臣。他的爷爷能十多年为民治水建大夏奇功,他却可以终日无所事事,一时贪玩丢了自己的国都,最后只能在落魄中流亡。他就是夏朝的第三位君主,姒太康,又成太康皇帝。说起来,这位太康皇帝可是夏朝开国大帝夏禹的嫡孙。骨子里多少有点大禹治水的血脉,可惜他终日

  • 姜子牙悬棺摔落之后 周朝为何就走向了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西周,姜子牙

    读过儒家典籍的人都说,周公旦才是开创周朝八百年基业的人。但在民间,那些没有读过书的农民,却流传着一个传说,这个传说就是姜子牙兴周八百年。关于姜子牙兴周八百年的传说,有两个。第一个传说,就是周文王为姜子牙拉车,共拉了八百零八步,所以姜子牙便说:“我可保你周朝八百零八年的江山。”

  • 褒姒为何不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博褒姒一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西周,褒姒,周幽王,四大妖妃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人们都耳熟能详,很多人都很好奇褒姒究竟是怎样的冰山美人,非要弄出这么大的动静才能微微一笑?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褒姒此举的意图究竟何在。褒姒原是褒国有名的美女,远近闻名,艳绝八方,在无数男人的垂涎和女人的嫉妒中过着太平的日子。公元前779年,因为战败,褒国国君被周幽王下狱,其子洪德为救

  • 她是红颜祸水的鼻祖,虽倾国倾城但也背了千年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夏朝,妺喜,夏桀,四大妖妃

    中国历史上美人不少,四大美女不用多说,当然堪称红颜祸水级别的也有不少,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的这位堪称“红颜祸水”的鼻祖,也是妺喜在历史上多是负面评价,她被冠以“四大妖姬”之名,被称为历史上第一个亡国皇后,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间谍…&he

  • 调查过殷墟才发现,商朝灭亡的真实原因,纣王改革太超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商朝,纣王,帝辛

    纣王,名帝辛,是帝乙少子。据《吕氏春秋》、《帝王世纪》记载,微子启、微仲衍与帝辛三人是同母兄弟,微子启、微仲衍出生时,他的母亲尚为妾,而被立为王后之后生帝辛。帝乙因微子启年长,想立他为嗣,太史根据礼法认为微子启是庶出,帝辛是嫡出,所以立帝辛为嗣子。帝乙逝世后,辛继位,这就是辛帝,天下都管他叫"纣",

  • 揭秘历史上的姜子牙是否如封神榜中那样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西周,姜子牙

    真实的姜子牙虽然没有小说里的仙术,但其智慧,在中华5000年历史里能望其项背者,也是寥寥无几。姜子牙在商朝时当过官,商末民不聊生,纣王暴政年年,姜子牙辞官离开商都朝歌,隐居于蟠溪峡。据说曾在磁泉边以长杆、短线、直勾、背身的奇妙方式钓鱼,因而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之说法。姜子牙静待多年,最后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