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调查过殷墟才发现,商朝灭亡的真实原因,纣王改革太超前

调查过殷墟才发现,商朝灭亡的真实原因,纣王改革太超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322 更新时间:2024/1/21 3:48:12

纣王,名帝辛,是帝乙少子。据《吕氏春秋》、《帝王世纪》记载,微子、微仲衍与帝辛三人是同母兄弟,微子启、微仲衍出生时,他的母亲尚为妾,而被立为王后之后生帝辛。

帝乙因微子启年长,想立他为嗣,太史根据礼法认为微子启是庶出,帝辛是嫡出,所以立帝辛为嗣子。帝乙逝世后,辛继位,这就是辛帝,天下都管他叫"纣",因为谥法上"纣"表示残义损善。

帝辛年轻时天资聪明,文武双全,口才过人,行动敏捷,接受能力也强,而且非常力气大,据说能空手与猛兽打斗。《荀子·非相篇》记载:"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群,百人之敌也"。《史记·殷本纪》记载:"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帝辛继位后,定都于沬,后改沬邑为朝歌(今河南淇县)。早在帝乙时,商的国力就处于衰弱阶段。帝辛在位时期,东夷叛乱,商朝派大军征伐。他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东夷向外拓展,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可结果却出现许多叛乱国。

周武王继位后四年(公元前1057年,一说公元前1027年),得知帝辛统治集团分崩离析,王族重臣比干被杀,箕子被囚,微子出奔,而商军主力远征东夷,朝歌空虚,遂起兵反叛。据史料记载该行动响应者多达八百诸侯,周武王亲率这些大军东进伐商。

帝辛惊闻周军来袭,只好仓促武装大批奴隶、战俘,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总计十七万,开赴朝歌以外四十里的牧野(今河南汲县)迎战。想不到这些大批夷人、奴隶组成的军队,忽然一夜之间哗变,溃不成军。周人居然不费吹灰之力,长驱直入,兵临朝歌城下。帝辛逃跑,退入城中,登上鹿台,把他的宝玉都穿戴在身上,在摘星楼自焚而死。

史料记载纣王亡国是因为其荒淫无道,残暴不仁,失去了民心。事实真相真的如此吗?

下面我们来看看商朝亡国后的发生的几件事,伯夷叔齐宁死不食周人之食;周武王建立周朝后掠夺商人财富后迅速退回周地,不敢在商地多待太久,周武王甚至把商地整个还给了微子启和武庚等人;商人在周成王时期再次反叛等等。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段记载,《史记.殷本纪》记载:“(纣)好酒淫乐,……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纣王引入西土胡风文化,社会风气大变,殷民嗜酒淫祀成风,纣王征伐无度。后世记载无论是史记的《殷本纪》、《周本纪》还是其他文献,都提到纣王宫中荒唐不羁的行为。其实这是后世的误解,纣王实际上是引入了西土的歌舞,他引入胡风文化的目的,是为政治改革营造社会氛围。

甲骨文合集·630记载:“癸酉卜,贞,多妣献小臣卅、小妾卅于帚。”这些就是俘虏而来的西土战俘,纣王把他们组织起来表演歌舞,代替原先的祭祀仪式。据考古学家研究,这种祭祀盛行于上古中亚地区,中土文献记载为“株离之舞”,郑玄曾说“西方之舞曰株离”。

当时殷商的西部敌人之中有吐火罗人、白狄、义渠、犬戎等等就是来自中亚的。在纣王之前的卜辞中,这些战俘一般用来做殉葬,但纣王改革了这种制度。

不仅如此,纣王实际上也是殷商称帝的第一人。据甲骨学者岛邦男考证,纣王采用了某种祭天帝的仪式,来祭祀自己的祖父和父亲,纣王时期的甲骨文卜辞明显表明了另一套祭祀制度。这实际就是自我神化了,纣王引入西土风俗,将自己神化为与天帝等齐的神祗,这当然是极为大逆不道的事情。纣王的所作所为导致的后果是殷商百姓普遍的堕落,这些堕落行为包括嗜酒成风、淫祀神祗等等。

平心而论,纣王进行这些改革并不是图谋一人之享乐,他是为了统一天下。但他的做法太过极端,引发了贵族阶层的不安,也引发四方诸侯的恐惧,尤其是他在征伐淮夷之前在山东半岛灭掉了几个小国。

在古人心中,一个国都是有天命的,灭其国,但一定存其祀,使之绵绵不绝,自然消失于历史长河。殷商初期也封了夏人后裔两个国,一个为杞、一个为缯,让他们继续祭祀祖先社稷。但纣王改革了祭祀制度,当然就不可能存其祀了,于是天下诸侯就感到特别恐慌,于是在周武王举兵反叛的时候纷纷起兵响应。

在当时人们信仰神灵的时代,祭祀是特别重要的,这是一个国家宗族延续的象征。纣王实行的统一祭祀,这本身是好的,是为了国家的统一,但是这种超前的行为严重伤害到了其他诸侯的利益,就好比朱允炆的削藩政策,导致人心惶惶。从考古学家在殷墟中发现的甲骨文来看,纣王亡国的真正原因竟然是因为他太过超前的改革方法令人产生了不安,这才发生了后来的八百诸侯反叛,这个发现颠覆了人们往常的认知,事实真相令人不敢想象呀。

标签: 商朝纣王帝辛

更多文章

  • 揭秘历史上的姜子牙是否如封神榜中那样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西周,姜子牙

    真实的姜子牙虽然没有小说里的仙术,但其智慧,在中华5000年历史里能望其项背者,也是寥寥无几。姜子牙在商朝时当过官,商末民不聊生,纣王暴政年年,姜子牙辞官离开商都朝歌,隐居于蟠溪峡。据说曾在磁泉边以长杆、短线、直勾、背身的奇妙方式钓鱼,因而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之说法。姜子牙静待多年,最后感动了

  • 生不逢时的上古帝王,雄才大略,却被骂了几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商朝,纣王,帝辛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基本上所有的亡国之君都是昏庸无道,才导致身死国灭。多数亡国之君都被描写成了惨无人道的暴君形象。殷商的亡国之君帝辛也毫不意外的被描写成了一位暴君,还是除了夏桀之外,无人出其右的暴君。 在传统的史学叙述中,帝辛都是荒淫无道、穷兵黩武,据说帝辛发明了炮烙之刑,甚至挖了自己的亲叔叔比干

  • 暴虐的纣王真就是昏庸无能,是否是他导致商朝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商朝,纣王,帝辛

    商纣王在历史上的名声可真的不算太好,历史上能数得上的昏君他当属第一,也有不知惜民爱民,惨无人道,但是这种认知多半是到各种影视剧中的想象,那么真正在历史上的纣王是不是真的就是导致商朝灭亡的罪魁祸首呢!中国商朝末代君主,在位30年,后世称商纣王。子姓,名受或受德,商谥帝辛,周武王称其为“纣王

  • 西周王朝的开创者明君圣人:周文王姬昌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西周,周文王

    中国商末西方诸侯之长。姬姓,名昌。古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商纣时为西伯,亦称西伯昌。相传西伯在位五十年,已为翦商大业作好充分准备,但未及出师便先期死去。周人谥西伯为文王。其子姬发继位,是为武王。季历死后,其子姬昌继位,他就是日后著名的周文王。他在位50年,主要功绩是为灭商做好了充分准备。他是很有作为

  • 商周牧野之战——终止了殷商王朝的六百年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商朝,牧野之战,西周,周武王

    牧野之战,就是商周之际周武王在太公望等人辅佐下,率军直捣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在牧野(今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大破商军、灭亡商朝的一次战略决战。商汤所建立的商王朝,历经初兴、中衰、复振、全盛、寖弱诸阶段后,到了商纣王(帝辛)即位时期,已步入了全面危机的深渊。在封王的统治下,殷商王朝政治腐败、刑罚酷

  • 商朝的兴起 商汤起兵于鸣条之野,得3000诸侯拥护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商朝,商汤

    商汤革命是说商汤以武力推翻前朝的革命。夏朝末年,商汤王经过11次战争,真是无敌于天下,使得夏王朝空前的孤立,他又利用有娀氏的反叛,起兵于鸣条之野打败夏桀王,一举灭夏。在决战中,商汤军队奋勇作战,一下了击败了夏桀的主力部队,夏桀败退归依于属国三朡(今山东定陶东一带)。商汤发扬速战速决的精神,连续作战俘

  • 历史解析:夏朝文字是否存在?夏朝的文化发展成果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夏朝

    原始文字的雏形,从仰韶文化到大汶口文化等文化遗存看已经出现,并在逐步发展中。在河南安阳商都殷墟等处发现的甲骨文字和金文,是中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基本成熟的文字。从殷墟时代上溯到夏初,不过八九百年,夏代已有文字和文献记录,夏朝的文字也是成熟的,因为历史上已有夏篆的记载,夏禹书、禹王碑则是夏朝的传

  • 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夏朝共传13代16王国祚约400年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夏朝,夏启

    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杀死益而称王,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夏朝共传13代,16王。夏朝其中心区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据说启死后,太康即位,出

  • 萧国,夏朝封国,几度重建,国因参与“三监之乱”被周朝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西周,萧国

    末代夏王桀昏庸无道,国力衰弱,诸侯兴起,萧国看准时机,投靠了当时很有名气的商汤,一跃成为商朝的诸侯国,并相安无事的延续到商末周初。周朝建立后,萧国再次准确站位,又摇身一变成为周朝的诸侯。但这一次好景不长,萧国因参与“三监之乱”被周朝灭亡,国人一哄而散。据《元和姓纂》披露,殷商

  • 晋国的两次公族大清洗是什么?韩氏是如何两次都躲过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东周,春秋,晋国

    在春秋前期,晋国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公族大清洗:一次是长达几十年的“曲沃代翼”,一次是晋献公屠戮曲沃旁系分支。这两次大清洗导致“晋国无公族”,为“三家分晋”埋下了伏笔。不过说两次大清洗导致晋国的公族完全消失倒也不恰当,因为最后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