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得知关羽被杀后,诸葛亮为什么非常淡定

得知关羽被杀后,诸葛亮为什么非常淡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916 更新时间:2024/2/17 5:31:13

关羽兵败身亡之后,诸葛亮的反应史书上并无明确记载。至于关羽死后诸葛亮平静如水毫无波澜的说法,不过是民间传说而非信史。按照我国史书编写的一贯风格,在某人去世之后,只会收录其主公或同时代关系非常要好之人对他的评价以及反应,其他人则一概不列入。因此,可以大概推断诸葛亮和关羽之间并无过深的交情,而仅仅是纯粹的同事关系而已。

不过,即便如此,也不能说关羽之死对诸葛亮没有造成丝毫的内心波动。从个人情感上而言,二人毕竟共事十余年,而且在驻守荆州之时当过一段时间搭档,诸葛亮对关羽之死肯定是有所惋惜的。但作为政治家,诸葛亮对关羽的败亡审视会上升到更为宏观的层面,令他更为不能接受的,并不单单是关羽死亡的结果,而是关羽之死带给蜀汉政权的致命打击。

诸葛亮对刘备的战略规划可以概括为三步:保有荆州;夺取益州;坐观势变,两路出兵北伐。截至关羽兵败,前两步已经基本完成。但对霸业整体而言,最难的还是第三步。因为天下有变,并不仅仅靠自身努力就能达成,而需要运气——这也没办法,以弱对强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把希望寄托在运气上,等待的过程,注定很漫长。在漫长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黑天鹅”事件,而弱小的蜀汉经受不起哪怕是一起“黑天鹅”。因而,在保有荆益之后,刘备集团面临的问题不再能简单地通过军事手段来解决,而更多要用政治手段来博弈。

孙权对荆州觊觎已久,早在刘备攻打西川时,孙权便出兵占领了荆州的长沙等三郡之地,刘备本欲与之交兵,但当时曹操在汉中虎视眈眈,刘备不得已向孙权请和,被迫承认了孙权对三郡的合法拥有权。这是赤壁之战后孙刘联盟第一次出现公开矛盾。刘备集团的急速膨胀,已经令孙吴感到了比曹操更大的威胁,所以“盟友”孙权,在这个时候已经不能信任。作为荆州的主将,关羽要做的,是在避免直接军事冲突的前提下,运用多方手段与孙吴博弈,使之不敢也没有机会去染指荆州。如果荆州一旦丢失,则两路出兵这唯一的“可能性”也被扼杀,刘备集团即会直接被宣判死刑。

不可否认,关羽乃大将之才,但他显然不足以担任争霸政权的一方主帅,他的能力不足以处理如此复杂的关系。关羽出征樊城后,东吴一系列操作把关羽骗的团团转,最终关羽将荆州几乎所有主力都调往前线,理由居然是:吕蒙是个病秧子,不足为虑;陆逊一个黄口小儿,根本不用管他。他自大而自负的性格,加之自己战略眼光的缺失,让自己在三个月内从“威震华夏”一路下跌至“败走麦城”,并葬送了荆州。自此,蜀汉失去了理论上可能北定中原的可能性。

因此,诸葛亮对关羽之死的态度是复杂的,从人类共情角度,诸葛亮对自己的老同事去世表示悲伤;但从国家战略角度,他对关羽可能痛恨至极,因为关羽拉上了整个蜀汉政权的未来为自己陪葬。

另一方面,关羽的去世,直接导致蜀汉损失了一员大将。虽说关羽不能胜任独当一面的统帅,但在诸葛亮或刘备这样谋略高超的领导手下当个二把手还是绰绰有余,毕竟关羽在三国时期的将领中个人能力是数一数二的,连张郃在诸葛亮北伐时期尚能为蜀汉制造不小的麻烦,很难想象若关羽在,诸葛亮的北伐会顺利多少,至少不会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

基于以上原因,对于关羽之死,诸葛亮更多是从蜀汉政权的角度而非个人角度去看待,他与关羽之间并无私人恩怨,即便是他在关羽去世后表现得冷淡,很可能也是因为他无声地表达自己对关羽坑死蜀汉这一行为的不满。

标签: 三国蜀汉诸葛亮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刘备刚出道,就被曹操看作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蜀汉,刘备

    曹操这个人的确很了不起,不仅胸襟远大,而且目光如炬,很能看人。东汉末年许多著名人物,经过曹操相看,一般准确性很高。曹操自视很高,他看不起袁绍诸人,唯独对刘备另眼相看,三国演义里有这么一段,叫做青梅煮酒论英雄: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

  • 陈宫是曹操的救命恩人,为何曹操最后会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东汉,曹操,陈宫

    《三国演义》中的陈宫算得上是曹操的救命恩人:曹操在献刀刺杀董卓不成,一路逃亡至中牟县被守关士兵所擒获,中牟县令陈宫有感于曹操刺杀董卓的壮举,于是弃官不做跟随曹操一起逃亡;在路过成皋投宿曹操之父的结义兄弟吕伯奢时,因为误会吕伯奢告密于是曹操杀尽吕伯奢家人,并留下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枭

  • 李斯对秦始皇很忠诚,为何没有支持扶苏上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朝,李斯

    秦始皇时期的丞相李斯自幼博览群书,胸怀抱负,又曾跟随伟大的思想家荀子学习,知识阅历十分丰富。当时韩国怕秦国势力强大,对他们不利,就派人游说秦王兴修水渠,来消耗秦国国力,此时李斯上书想出了对策,深得秦王赏识,于是就在秦国有了一席之地。明白人都能看出来,公子扶苏虽然优柔寡断,但是绝对比胡亥更加适合当国君

  • 刘邦为什么唯独没杀萧何,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朝,西汉,刘邦,萧何

    提到萧何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不太了解历史的人不熟悉,但是提到刘邦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萧何是刘邦的一个手下,也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谋士,两人在很早之前就认识了了,甚至在刘邦没有什么成就之前,萧何还曾是刘邦的上司,当时刘邦只是一个亭长,而萧何则是一个县长,区别还是非常大的。历史上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将两个著名

  • 刘邦死后,吕后为何一直秘不发丧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朝,西汉,吕雉

    公元前195年6月,汉高祖刘邦走到了生命的终点,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死于长安城的长乐宫中,终年六十二岁。继承皇位的虽然是汉惠帝刘盈,但执掌朝政的却是刘邦的妻子吕后。刘邦死后,吕后秘不发丧,一直没有对外公布消息,因为在此时她正在酝酿一个血腥的计划,她想杀光西汉的开国功臣们!早在刘邦在世的时候,吕后

  • 为什么说汉昭帝刘弗陵是一个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朝,西汉,刘弗陵

    汉武帝为什么传位刘弗陵?其实汉武帝喜欢的儿子是卫太子刘据,他接触政事多年,知朝廷弊端,完全可以把汉武帝留的事情处理好,可惜汉武帝和属下的一些不当操作,导致自己的继承人死亡。人死不能复生,就算汉武再虔诚,又下罪己诏的,又建思子宫的,但也不能让刘据死而复生。而刘弗陵的哥哥们不是过早去世就是行为不端,由此

  • 刘备得知张飞被杀的消息,为什么没有痛哭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蜀汉,刘备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刘备与张飞不但是结拜兄弟,而且他们还是同乡,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老乡!根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与张飞都是来自涿郡,可以说刘备与张飞结拜之后,更是亲上加亲!后来,张飞关羽跟随刘备一起打天下,终于到了公元219年刘备势力到达顶峰之时,这一年刘备也算是扬眉吐气了一回,在汉中将老对手

  • 唐太宗李世民有没有想过废除太子李承乾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李世民

    贞观十七年(643年),贞观第一位太子李承乾因为谋反计划泄露而被废,唐太宗晚年的失误乃至武则天的上台都与此有关。李承乾准备谋反计划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随时可能被废,所以准备谋反以自救。那么唐太宗到底有没有废除贞观第一位太子李承乾的想法呢?唐太宗登基后不到三个月,年仅八岁的李承乾就被立为太子。贞观四年(

  • 武则天为什么容不下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武则天

    太平公主权力最大的那个时候,朝野中有一半的权臣是她的人,如果不是因为武则天她也可以拥有天下了。太平公主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但这场权力的角逐,终有落幕的一天,太平公主的野心太过于庞大,作为皇帝也不愿被人控制吧,太平公主最后的结局就是死。太平公主原本也只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儿,她原本和所有的古代女子一样

  • 玄武门之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李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李渊

    引起玄武门之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爱历史网小编认为,固然是因为李世民想谋朝篡位当皇帝,但是更有李渊更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他的一颗慈父之心,导致了儿子们的战争。正史中关于玄武门之变的记载是这样的:李唐开国至于混一海内,都是秦王李世民的功劳,李渊在晋阳起兵,乃是受了李世民的“胁迫”和“引导”,其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