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官员跪拜皇帝之前为何要拍两下袖子,究竟有何玄机?

清朝官员跪拜皇帝之前为何要拍两下袖子,究竟有何玄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398 更新时间:2024/1/23 3:58:09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朝,清朝入关之后,由于是满族建国,因此很多礼仪与汉化格格不入,所以很多读书人也相当鄙视清朝,后来清朝文化被汉文化所熏陶,渐渐被汉文化所融合,很多礼仪被去除,但是有一项礼仪却始终保留了下来,这项礼仪就是我们在影视剧中常看到的每次大臣们觐见皇帝的时候,都会拍几下马蹄袖,然后再下跪,那么为啥清朝官员在下跪之前要先拍几下马蹄袖呢?其实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满族本是女真人后代,是游牧民族,在长期的游牧过程中,满族人注定不会像汉人一样宽袍大袖,二是选择比较简便的马蹄袖,将手腕紧紧裹住,这样既方便了射猎,而且还保证了活动的灵活,给人一种轻便的感觉,尤其是在对外作战过程中,比起汉人的长袍大袖来,轻便的马蹄袖更便于挥动武器,战场杀敌,这也是为啥当年赵武灵王穿胡服,学骑射的原因了,但是满人入关之后,官府的设计渐渐的也学着汉人一样宽袍大袖,学着甩袖子,甩袖子实际上也是对汉族文化的一种尊崇和敬重,虽然学的不到位,甩的也不正宗,但是好歹是统治者尊崇汉文化的一种意识体现。

第二个原因:甩马蹄袖除了有文化方面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皇帝表示自己没有携带武器,因为古人的袖子中是缝有口袋的,其中可以放东西,万一有人图谋不轨,将匕首凶器放在袖子里,图谋弑君,那麻烦可就大了,所以清朝人就通过拍甩袖子来证明自己的袖中没有东西,对皇帝是非常忠诚的,但是后来甩袖子就成了一种官场礼仪,自然也就流于形式了。

第三个原因:甩马蹄袖最重要的原因是向皇帝表明自己的清正廉洁,因为我们汉族文化中一直强调两袖清风,我们对于官员的要求也是两袖清风,而古代的官员对这方面尤为注意,因此为了表明自己的清正廉洁和公正无私,所以才拍拍袖子,那意思是向皇帝表明立场,但是大多时候这种礼仪没啥具体用处,因为历史证明袖子拍的越响的官员,往往是最能贪污腐败的官员,比如清朝的和珅道光年间的穆彰阿,个个都是时代大贪,但是在皇帝面前袖子拍的那叫一个干净利落,可见其脸皮之厚,心理素质之好,让人望尘莫及。

当然拍袖子也是要讲究功夫的,身在官场,对每一个细节都必须非常注重,比如拍袖子,就要考虑怎么拍才能拍的响亮,拍的好听,拍的让人心情愉快,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不熟悉官场规则的人来说,拍袖子发不出声音,而对于那些善于逢迎拍马的官员来说,袖子拍的声音不仅响,而且亮,但是这些表面功夫不仅忽悠了皇帝,更是麻醉了大清朝的满朝文武,正是这些流于形式,只讲官场气派的风气才使得清王朝步入了中国近代史的黑夜之中,最终被推进了历史的焚尸炉。

更多文章

  • 董鄂妃是怎么成为顺治帝的贤内助的,董鄂妃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董鄂妃,董鄂妃是怎么死的

    董鄂妃是名正言顺地成了顺治的妻子。让我们首先僻个谣,人们总喜欢在私生活做形而下的创作以满足自己形而下的文化需求,顺治帝夺娶弟弟襄亲王福晋的事也一样。多年来,一直有个说法,说这董鄂妃是顺治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嫡福晋,在一次宴会上,顺治帝看中了这个弟妹。于是,百般纠缠,兄弟失和,直到把弟弟气死,他才

  • 努尔哈赤的孙子后来为何差点夺了康熙帝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岳乐,努尔哈赤,康熙

    康熙所创造的政绩是有目共睹的,他年少继位,卧薪尝胆,利用智谋除掉鳌拜,真正掌权后,逐渐引领着清朝走向了更为富强的方向,纵观他一生的成就,他算得上是一个很成功的帝王了,因此很多人都用千古一帝去称呼康熙,然而许多人却不知道,当初有一个人却差点抢了康熙的皇位,他也是皇室宗亲,乃努尔哈赤的孙子,名字叫爱新觉

  • 雍正皇帝炼丹吸毒而死,吞食各种丹药竟达200斤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雍正

    皇帝炼丹,这当然是绝密事件,在官书正史上不可能有记载。可是,在清宫秘档中仍透露出一些蛛丝马迹。记载皇宫日用物品的内务府账本《活计档》,就披露了雍正皇帝炼丹的一些情况。最早出现的有关记载,是1730 年冬天的《活计档》四则。这四则档案向人们透露,1730 年末,在圆明园东南角的秀清村,在内务府总管海望

  • 苏麻喇姑过得怎么样,她为何能得到康熙的尊敬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苏麻喇姑

    侍女指古代宫中侍奉君王后妃的女子;也可指婢女,女仆。不但没有人身自由,也没有独立的人格,她们只是主人的“物件”。既是“物件”,那她们就只能任由主人摆布。而清朝有一位侍女从小便跟随主子来到大清后宫,是皇帝的启蒙老师,受到太后、皇帝、皇子、满朝文武等信任和

  • 道光皇帝节俭到令人发指,皇后过寿就一人一碗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道光

    节俭是好事,但道光皇帝的节俭,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作为清朝的第八位皇帝,道光继位之时,清朝已开始走下坡路,但也没到揭不开锅的程度。但道光帝在位期间,把"节俭"奉为人生真理,强调节俭治国。为了以身作则,道光皇帝从来不添置新衣服,就连旧衣服破了也舍不得仍,而是打了补丁之后继续穿,不仅如此,后宫的佳丽

  • 年羹尧功劳显著,为什么还会被定九十余条死罪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年羹尧

    年羹尧在清朝历史上,可以说算得上一号人物,官拜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还赐一等公爵,可以说他一生的成就确实很辉煌,但是他的死却也有些传奇。雍正二年,给他一共定了九十余条罪状,随便一条都足以给他定死罪。我们知道,年羹尧是一个文物全才,他是进士出身,却又擅长带兵打仗,早年就是因为这样深受雍亲王的赏识而受到

  • 雍正能在九子夺嫡中胜出,到底靠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雍正,九子夺嫡

    康熙是历史上拥有儿子最多的一位皇帝,他有35个儿子,然而活下来的有24位,皇族一向尊崇多子多福,为的就是以后能多一个选择来继承皇位,事情往往有利也有弊,这样一来每个皇子心里都惦念着皇位,可皇位只有一个,这就造成了极大的矛盾。康熙从小接受的是汉族文化,按照汉族文化则是有嫡先立嫡,康熙只有一个嫡子胤礽,

  • 年羹尧当初手里有几十万大军,雍正下手时他为何不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年羹尧

    大清王朝已成为了历史,但是有些故事至今仍为人称道。人们猜想着那段逝去的岁月中,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真相,而那些所谓的风云人物,是否也如史书中描写的那般形象。就比如年羹荛,这个饱受争议的人物形象,经常会活跃在各个清史剧中,担当着或奸的角色。一、九子夺嫡关于大清代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九子夺嫡,这个事件在

  • 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为什么被逼给努尔哈赤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多尔衮,阿巴亥

    多尔衮在顺治朝做摄政王时十分嚣张,把顺治皇帝当摆设,和孝庄太后还不清不楚,招来了大量的历史黑粉。但如果往前追溯一下,大家要是知道皇太极是怎么对待多尔衮和其生母阿巴亥的,那肯定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多尔衮可比皇太极好太多了。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生前最为宠爱的妃子,育有包括多尔衮在内的三个儿子,多尔

  • 咸丰曾经想要除掉慈禧,为何一直没能成功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咸丰

    咸丰为了防止慈禧专政,准备除掉慈禧,咸丰最后为什么失败了?很多人说起慈禧都狠得牙痒痒,众所周知慈禧是极度奢靡的,清政府的腐败衰退原因之一也是由慈禧造成的。但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其实慈禧也算得上出名的女政治家,在男权至上的时代里她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成为清政府的统治者也是有过人的胆识和智谋的。慈禧从咸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