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清政府为何会出现财政短缺的问题?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清政府为何会出现财政短缺的问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843 更新时间:2024/3/6 23:22:16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清政府在和太平天国以及其他各路起义者漫长的拉锯战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金钱。战场上的将军,自始至终为钱犯愁,军队里欠饷严重。尤其当左宗棠收复新疆时,经被军费问题搞得焦头烂额。之所以遇到这种困境,是因为清政府混乱不堪的财税制度,导致收支统计无法明确。可以肯定的说,它影响了军队的流动性和灵活性,更不利于军队配置装备,使19世纪清政府对暴动的镇压受到了严重限制。为什么这么说呢?

除了极少数的情况外,直到19世纪末之前,中国都是用铜这种金属作为正式流通货币的材料。铸币方面中国都是以铜为标准,通常把这种货币叫作“铜钱”。中国很久以前的确定了一枚铜钱的价值为1/1000两白银,此后一直沿用。这是百姓所用的现金,普通人的交易都以铜钱结算。面值更大一点的货币是以“吊钱”的形式出现的,把钱币穿成串的过程会有一定的损耗以及人工费,去除损耗值后一吊钱相当于1000个铜钱。

这些货币的实际流通价值是变化的,不同的时间、地点则有不同的价值。政府和全国性的大笔交易,就并非使用铜钱作为货币,而是使用称量货币两,又称为“银两”。然而,在银两的重量和称重方法方面,清政府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一个商业城市都有自己铸造银两的标准,在许多地方甚至有十种以上的标准。有些银两流通性相对更广,例如清政府税收所用的衡量标准库平两,征收各省漕粮所用的漕平两,1860年后海关收税时所用的海关两,还有上海两。这些银两的价值如下: 100海关两相当于101.642库平两、103. 38清平两、111.40上海两。

银两在外币兑换中的价值取决于银价,据粗略估计,1海关两相当于当时的0.7美元。除了咸丰年间以外,清政府没有发行过任纸币。朝廷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以统一白银的重量和成色。白银通常以条状、船型或银锭的形式流通,重量在10至50盎司(1盎司约等于28克)之间。所有的交易中白银都要称重,按照所立契约中注明的计值,或以当地所使用的银两为单位计算。政府和大型机构有两套秤盘,一套支出所用,一套收入所用,而支出比收入所用的重量略重。

19世纪请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主要有:地税、国内外关说、盐税、厘金及其他杂税。在19世纪初,地税是朝廷最主要的收人来源,国库中大约2/3的现金收入来源于此。1713年康熙皇帝对税收做了一番评估,诏令当年的赋税就是今后的固定税率。然而,后来的税率实质上大幅度地增加,比康熙时期增加了好几倍。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是清廷后来增加了大量的附加费和征集费,无视先行的货币兑换率,而是任意规定银两与铜钱之间的兑换率。

虽然基本税值仍采用1713年的标准,但实际缴纳的税额是其三倍至四倍。流回国库的税金扣除既定费用后以1713年的税金为基准值计算。各省所承担的税收似乎是随意分摊所致,例如山西是最穷的农业省份之一,却在征收地税的名单中位列榜首,而广东这样十分富庶的省份却排在第十位。据美国学者莫尔斯统计,流入国库的地税总计为2588.7万两白银,而他估计百姓缴纳的税额是其四倍。

此外,实物税是为全国生产物而设的另一个税种,主要是谷物缴纳。其他缴纳的实物包括铜、丝绸、木材、蜡、水果、人参和瓷器。很难计算征收的总额,但据莫尔斯估计是742万两白银。

至于与外国之间的出口贸易要征收关税,本国物品在国内口岸的转运也要征收关税。在边境和一些大城市还设有陆关。所有进入北京的货品都要征税。1841年之前所有来自国外的海运货物都只限在广州口岸交易。主要的陆关设在恰克图,来自俄国的商品在此交易。根据清廷在1842年与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另有五个口岸对外开放通商,随后还签订了其他不平等条约,使开放的口岸不断增加。

太平天国运动造成混乱以后,有一段时间,由外国领事馆官员在某些口岸代表清廷征收关税。随着这种征税方式的逐渐发展,为了满足英法两国在1860年提出的赔款要求,大清海关才应运而生。海关由英国人赫德替清政府管理,并不全属于清朝的司法管辖,对通商口岸的所有进口和出口的商品征收关税。因此产生了内关和外关之分,内关在不对外通商的口岸和内河的关口征税,而外关在通商口岸征税。所以海关逐渐成为全国税收的主要来源,而在其建立之前关税对政府财政贡献并不大。

盐税在中国最为古老的税种之一。它极易被滥用,让征收的官员有机可乘,这种情形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盐的来源有沿海的海盐,内陆盐水湖沼的湖盐、云南和四川盐井的井盐。莫尔斯写道:‘税收中最含糊不清的就是盐税,这是征收过程中官商勾结的缘故。政府对盐的控制非常严格,从生产、采购、运输到批量售卖和零售,每个环节都要征税。”

厘金从1853年开始首先在长江流域征收,目的是为继续镇压太平军筹集军费,1861年开始在政府驻军控制的每个省份强制推行。起初税金只占省际贸易的千分之一。随后这项税款逐渐增加,且充满了随意性。不同省份之间差异很大,而且同一省份不同地区之间的贸易也要征税。例如湖南省延续原来的规定,初次交易已交厘金的商品在省内再次交易可免税。其他省份则关卡林立,对商品贸易层层设限,滥征厘金的现象十分严重。

除了上述税种外,还有各项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主要有芦苇税、茶叶专卖税、注册费、典当费和其他商业许可费,这些税款还不包括各地自立名目征收的。

糟糕的是,清政府的财政收支根本无法精确统计。从征税、支付到核计这一整套系统,无论是皇帝、负责管理财政的户部尚书还是其他任何人都不甚了解,也弄不清楚纳税人所缴纳的税款与政府收入所得之间的联系。值得强调的是,税款并不流入国库,然后有国库分配至各个政府部门。相反,征税的部门通常把所得税款直接分到各个部门。

除了盐税、粮税和关税之外,其他税款由知县征收,由他们上缴至省级银库。在一般情况下,每年的财政收入基本不变,朝廷清楚可支配的额度。到了晚秋时节,朝廷会指定下一年度的财政支出预算。通常是由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盐道和粮道发出指令,要求他们在政府资金中拨出一定数额,分到其他政府部门以作他用。这些款项并不流经银库,而是直接拨到指定部门。问题出在一些较穷的省份根本不用交税,反而从较富庶的省份领取“财政补贴”。用现在的话说,转移资金涉及交易、折息贴现和自然损耗,免不了产生很多费用。

在莫尔斯的书中就有相关事例,是关于左宗棠征战甘肃时是如何获得经费的:

这是江苏日常征收税款后拨往甘肃的财政补贴。税票是库平两,而支付的是本地两,中途汇往上海需换成漕平两,在上海兑换成上海两,随后再次换成漕平两以汇往甘肃(假设汇款方式是汇票),甘肃接收时转换成其本地两,然后转换成库平两与江苏核算,又换成本地两以存入银号,又转换成库平两与国库核算,最后又换成本地两或铜钱做支出用。

上述拨款中途经历了九次兑换交易,过程之繁琐,令人匪夷所思。除了各地兑换率的不同,每次交易还需让利至少交易额的2.5‰,而所有这些额外的费用无疑都是从纳税者身上压榨而来。此外,汇款方式是真的把银两从江苏运往甘肃,每一步的兑换交易都必不可少;而且路途所需时间起码要一个月以上,这其中涉及的运输费、护送费又是一大笔数目。

因此,除了整治黄河的几次拨款以外,朝廷基本失去了中央政府应有的职能。国家变成了一个个半自治的省份,每个省份基本是自给自足,省内的每个地区亦如是。国家几乎完全没有了政治凝聚力,随着国内的动荡不安和国外势力的插足,大清仅剩的凝聚力也丧失殆尽。

标签: 清朝太平天国

更多文章

  • 清朝官员跪拜皇帝之前为何要拍两下袖子,究竟有何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官员,清朝官员跪拜皇帝之前为何要拍两下袖子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入关之后,由于是满族建国,因此很多礼仪与汉文化格格不入,所以很多读书人也相当鄙视清朝,后来清朝文化被汉文化所熏陶,渐渐被汉文化所融合,很多礼仪被去除,但是有一项礼仪却始终保留了下来,这项礼仪就是我们在影视剧中常常看到的每次大臣们觐见皇帝的时候,都会拍几下马蹄袖

  • 董鄂妃是怎么成为顺治帝的贤内助的,董鄂妃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董鄂妃,董鄂妃是怎么死的

    董鄂妃是名正言顺地成了顺治的妻子。让我们首先僻个谣,人们总喜欢在私生活做形而下的创作以满足自己形而下的文化需求,顺治帝夺娶弟弟襄亲王福晋的事也一样。多年来,一直有个说法,说这董鄂妃是顺治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嫡福晋,在一次宴会上,顺治帝看中了这个弟妹。于是,百般纠缠,兄弟失和,直到把弟弟气死,他才

  • 努尔哈赤的孙子后来为何差点夺了康熙帝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岳乐,努尔哈赤,康熙

    康熙所创造的政绩是有目共睹的,他年少继位,卧薪尝胆,利用智谋除掉鳌拜,真正掌权后,逐渐引领着清朝走向了更为富强的方向,纵观他一生的成就,他算得上是一个很成功的帝王了,因此很多人都用千古一帝去称呼康熙,然而许多人却不知道,当初有一个人却差点抢了康熙的皇位,他也是皇室宗亲,乃努尔哈赤的孙子,名字叫爱新觉

  • 雍正皇帝炼丹吸毒而死,吞食各种丹药竟达200斤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雍正

    皇帝炼丹,这当然是绝密事件,在官书正史上不可能有记载。可是,在清宫秘档中仍透露出一些蛛丝马迹。记载皇宫日用物品的内务府账本《活计档》,就披露了雍正皇帝炼丹的一些情况。最早出现的有关记载,是1730 年冬天的《活计档》四则。这四则档案向人们透露,1730 年末,在圆明园东南角的秀清村,在内务府总管海望

  • 苏麻喇姑过得怎么样,她为何能得到康熙的尊敬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苏麻喇姑

    侍女指古代宫中侍奉君王后妃的女子;也可指婢女,女仆。不但没有人身自由,也没有独立的人格,她们只是主人的“物件”。既是“物件”,那她们就只能任由主人摆布。而清朝有一位侍女从小便跟随主子来到大清后宫,是皇帝的启蒙老师,受到太后、皇帝、皇子、满朝文武等信任和

  • 道光皇帝节俭到令人发指,皇后过寿就一人一碗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道光

    节俭是好事,但道光皇帝的节俭,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作为清朝的第八位皇帝,道光继位之时,清朝已开始走下坡路,但也没到揭不开锅的程度。但道光帝在位期间,把"节俭"奉为人生真理,强调节俭治国。为了以身作则,道光皇帝从来不添置新衣服,就连旧衣服破了也舍不得仍,而是打了补丁之后继续穿,不仅如此,后宫的佳丽

  • 年羹尧功劳显著,为什么还会被定九十余条死罪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年羹尧

    年羹尧在清朝历史上,可以说算得上一号人物,官拜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还赐一等公爵,可以说他一生的成就确实很辉煌,但是他的死却也有些传奇。雍正二年,给他一共定了九十余条罪状,随便一条都足以给他定死罪。我们知道,年羹尧是一个文物全才,他是进士出身,却又擅长带兵打仗,早年就是因为这样深受雍亲王的赏识而受到

  • 雍正能在九子夺嫡中胜出,到底靠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雍正,九子夺嫡

    康熙是历史上拥有儿子最多的一位皇帝,他有35个儿子,然而活下来的有24位,皇族一向尊崇多子多福,为的就是以后能多一个选择来继承皇位,事情往往有利也有弊,这样一来每个皇子心里都惦念着皇位,可皇位只有一个,这就造成了极大的矛盾。康熙从小接受的是汉族文化,按照汉族文化则是有嫡先立嫡,康熙只有一个嫡子胤礽,

  • 年羹尧当初手里有几十万大军,雍正下手时他为何不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年羹尧

    大清王朝已成为了历史,但是有些故事至今仍为人称道。人们猜想着那段逝去的岁月中,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真相,而那些所谓的风云人物,是否也如史书中描写的那般形象。就比如年羹荛,这个饱受争议的人物形象,经常会活跃在各个清史剧中,担当着或奸的角色。一、九子夺嫡关于大清代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九子夺嫡,这个事件在

  • 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为什么被逼给努尔哈赤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多尔衮,阿巴亥

    多尔衮在顺治朝做摄政王时十分嚣张,把顺治皇帝当摆设,和孝庄太后还不清不楚,招来了大量的历史黑粉。但如果往前追溯一下,大家要是知道皇太极是怎么对待多尔衮和其生母阿巴亥的,那肯定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多尔衮可比皇太极好太多了。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生前最为宠爱的妃子,育有包括多尔衮在内的三个儿子,多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