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廉颇是一代名将,为何赵王要放弃他

廉颇是一代名将,为何赵王要放弃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017 更新时间:2024/3/5 12:33:55

“负荆请罪”的故事可谓是世人皆知,简单的来说,战国时期强大的秦国想要吞并其他国家,而在这些国家中,只有赵国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开始强盛起来,但是赵国也和其他国家一样都有将相不和的问题,大将廉颇与丞相蔺相如经常因为政见不合而闹不愉快。

在战国时代,有能力的武将会对百无一用,且只会溜须拍马的文臣嗤之以鼻。而廉颇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也是一个有些个性和脾气的人,并且自己为赵国的和平安邦立下了汗马功劳,自然也是对丞相有些意见。

随着蔺相如办成了几件大事之后,比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等,让赵王非常高兴,于是拜蔺相如为丞相,而且地位也渐渐高过廉颇。这就让廉颇心中颇为不痛快,认为蔺相如一个小小的太监门客,并没有大功绩,仅仅凭借口舌之争就做上了丞相,实在是让廉颇感到羞耻。于是想要找个机会羞辱蔺相如一番。

当蔺相如知道之后,选择了躲避退让的方式来解决,并且说了一段传世名言:

“ 之所以避开廉颇,并非害怕,而是如今秦国不敢攻赵,就是因为文有我蔺相如,武有廉颇,所以我不与他争斗。”

廉颇是何等人,听完此言内心顿时翻涌,浑身火烫,羞愧的无地自容,于是廉颇“负荆请罪”,从此为世人留下了一段《将相和》的佳话,而这段故事也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中,老师每每讲起,都会大家赞誉蔺相如为人的大度以及远见,以及赞扬廉颇及时反省,且没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精神。然而课本中却并没有介绍他们最后的结局。

作为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他的结局大家也许知道,公元前259年,秦国攻打赵国,因为赵王昏庸中了反间计,致使廉颇被撤,尽管蔺相如极力阻止却无济于事,最终换上了赵括。赵括是一个只会夸夸其谈的人,对于带兵打仗其实一窍不通,所以就导致了长平之战的战败,赵军被秦国白起坑杀了四十万人,本就身患重病的蔺相如听到此消息后一口气涌上心头,不久便去世了。

而廉颇在赵国几经沉沦之后无奈投奔魏国,后又转投楚国,但是廉颇一直心系赵国,说下:“我思用赵人”这5个字,说出了他当时内心的无奈和希望,着实让人鼻子发酸,眼睛湿润。公元前243年,廉颇这位赵国最后的救星缓缓地闭上了双眼,没过多久赵国就灭亡了。

其实回顾赵国灭亡的整个过程,就是从秦国那一条“反间计”开始的,对于反间计这条计策在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因为这条计策真的好用,很多人是屡试不爽,这条计策之所以出场率这么高,其实暴露出了人多疑的一面,特别是生存在乱世之中,如果没有一颗七窍玲珑的“心”,和一双听八方的“耳朵”是很难在乱世中生存的。

但是事情就是这样,当人们越是想去看清楚真相的时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会制造出所谓的“真相”给你看,如果没有孙悟空一般的“火眼金睛”就会造成不可不弥补的后果。所以,当我们在批评赵王被猪油蒙蔽了双眼放弃廉颇的时候,我们应该转念想一下,难道赵王想要自己的国家灭国吗?当然不是,尽管他也努力地想要看清事实的真相,却最终落得亡国的下场,不是他不努力,只是他没有这个能力而已,所以老师从未提起“负荆请罪”后廉颇和蔺相如的结局如何,因为他二人也只是赵王的牺牲品,大家觉得对吗?

标签: 周朝东周战国赵国廉颇

更多文章

  • 秦舞阳才13岁,为何要派他和荆轲一起刺秦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国,燕国,秦舞阳

    公元前227年的战国已经接近尾声!有一天,秦国咸阳宫外来了两个燕国使臣,荆轲和13岁的秦舞阳,一个捧着人头,一个捧着地图,两人受燕国太子丹之命前来刺杀秦王嬴政,可是没想到一上线行我就害怕了,为了防止被识破了,于是荆轲就独自上前给秦王乘上地图。地图翻到尽头,匕首出现,唉这就是图穷匕见的来历吗!荆轲突然

  • 胡服骑射对赵国有什么影响,赵国实力强劲为何还会被秦国打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东周,战国,赵国

    很多人都知道,胡服骑射是战国时期赵国历史上实行的一次改革,而经过了这一次的改革,赵国的战斗力可以说是大大的增强了,可以说胡服骑射就是赵国历史上一次非常大的变革运动,而这之后的赵国实力突飞猛进,那么究竟赵国的实力增加到多厉害呢?据说赵国一度能够和秦国相提并论,这是真的吗?但是既然赵国这么厉害,为什么最

  • 如果商鞅没被处死,秦国会不会提前统一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东周,战国,秦国,商鞅

    商鞅也叫卫鞅,公孙鞅,是战国时期的卫国人。商鞅自幼便熟读百家经典,是一位满腹经纶之人,但他主修的是“”法家之术”。商鞅一直希望遇到一位伯乐,于是早年曾周游列国,后来到了魏国,但始终未能得到魏惠王重用,正在他倍感失望落寞之时,得到了秦孝公的一道求贤令,这道求贤令内容

  • 孔子的真正身世如何,为什么他的母亲不愿提起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周朝,东周,春秋,鲁国,孔子

    在遥远的夏商周时期,虽然已经出现了礼节来教化人民,但相当多的人还是生活在野蛮未开化的状态下,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各路思想流派开始涌现,人们的行为才开始逐渐受到约束,现代伦理道德观念也初具规模,而这些众多的思想流派中,最为闪耀,对中国影响极为深远的,当属孔子的儒家学派了。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

  • 秦国统一天下的六大功臣,他们最后分别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国,秦国,秦朝

    秦朝作为中国第一个大统一王朝,这个王朝有太多可书写的内容。我们都知道秦朝的统一并不是一代人的努力,而是代代贤君名臣努力的结果,但是秦国统一除了君主之外,臣子之中谁的功劳最大?秦国统一天下的6大功臣排行榜:商鞅排第二,王翦排第五。第一位:白起之所以把白起排在商鞅之前,完全是因为白起是军功,在历代的统一

  • 春秋五霸最后都有什么结局,春秋一代霸主最终有几个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东周,春秋,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春秋时期,周天子逐渐没有存在感,各诸侯国相继各显神通。像楚、秦、齐、晋这样的大国经常扮演着“天子代表”的角色去制约其他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当时有五位君主因为非常给力而先后成为了“春秋五霸”。关于五霸有几个版本,这里就来看个大众版本。但这五位霸主的结局却

  • 鲁班是如何成为大师的?他的技术是跟谁学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东周,春秋,鲁国,鲁班

    在我国历史上,能工巧匠的代表人物就是公输班了,相传他能够做出各种精巧的器具,同时也精通各种大型攻城器械的制作,甚至还是一名优秀的建筑学家,那么他师从何处,学艺之路又是怎样的呢?鲁班,公输氏,名般。古代般和班是同音字,就被人称之鲁班。生长在匠人家庭里,自幼就对这种工匠活很感兴趣的鲁班想法非常多。在那个

  • 鬼谷子为什么被后世所推崇?鬼谷子的智慧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东周,战国,鬼谷子

    鬼谷子是神一样的人物,在历朝历代都备受推崇。古代,如果某个人说他手中有鬼谷子的书,大家都会觉得他能够窥破天机,能够预测未来,都会把这个人奉为半仙。而在现代社会,如果某人说自己写的书关于鬼谷子的,那么他的书基本上可以判定为是比较畅销的。如果某个人做的一个视频,是讲鬼谷子智慧的,那么他这个视频,流量应该

  • 春秋时期那么多的小诸侯国,战国时期为何就剩下七雄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东周,春秋,战国

    公元前1046年,武王领着诸侯们一起讨伐纣王帝辛,结果一战定了江山。周武王分封了几百诸侯,到了春秋时期,天下有几百个国家;然而步入了战国时期,天下的国家相继减少,最后只剩下了秦、楚、燕、齐、韩、赵、魏这七国。其实中山、鲁、郑等国实力并不弱,可为何后来只有七国存活了下来呢?其实看看七国的扩张史就懂了。

  • 如果没有王翦王贲,秦国最终还能一统天下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国,秦国,王翦,王贲

    战国末期,秦国的统一,已然是历史事实,秦国在十年之内,灭掉六国,自己一家独大,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不得不说,那些灭掉六国的大将是劳苦功高。六国之中,有五个国家竟然都是王翦王贲父子带兵灭掉的,可以说,王翦绝对是秦国统一之路上非常强大的助力。那么,如果没有他们,秦国最终是否还能统一呢?王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