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白和王维不是同一个时期的诗人吗,为什么两人没什么交集?

李白和王维不是同一个时期的诗人吗,为什么两人没什么交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937 更新时间:2024/1/22 10:10:23

说起唐朝,在这个时代,文学圈中的人才可谓是非常多的了。要说有哪些重量级的,相信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一些非常耳熟能详的诗人了。论年龄,杜甫要比李白和王维要小个十几岁,今天就先不说杜甫。今天小编要跟大家聊的是李白与王维这两位同龄人。同为大唐家喻户晓的文人诗人,但会发现,这俩人似乎从来没有过交往的记录,那么这是为何呢?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经过多年的江湖打拼,41岁的李白终于进入组织部门考察范围,拿到朝廷发来的OFFER,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意气风发地觉得自己再也不是蓬蒿人了。这一年的王维,正在京中,在门下省作左补阙之职。盛唐两大诗人在同一时间、同一城市相聚了,而后,两人在这一共同空间生活了两年之久,还有共同的朋友圈孟浩然玉真公主等人,但却没有碰撞出任何火花。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人们讨论比较多的,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三观不同;第二,两人是情敌难容。真的是这样吗?应该不是的。

李白和王维的三观不同

李白和王维信仰不同,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李白雅称“诗仙”,王维雅称“诗佛”,一个好道,一个喜佛。一个狂放致极,一个内敛沉静。他们的生活态度、人生态度都不在同一频道,所以,有人认为两人三观不同,也不会强融,最终站成了平行线。

李白是老庄的忠实信徒,潇洒自由,放纵超脱,从不遵循定律,行无定法,没有条条框框:既可以“天子呼来不上船”,也可以“凤歌笑孔丘”;既可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也可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将所有的喜怒哀乐写在纸上,挂在脸上,那是活得无拘无束,道家文化超强的自我解脱能力,在李白身上展现的是淋漓尽致,他的狂妄不羁、他的洒脱飘逸,那是实实在在地圈了一波粉儿。

王维是释迦牟尼的弟子,佛家所倡导的“能行忍者,可名为有力大人”的信仰,坚定着他修行的力量,淡化功名利禄,淡化得失荣辱,也淡化了对心外世界的执著,这样内心世界就变成了自然的世界。在王维的世界里,不管是画还是诗,都流淌着连绵不绝的禅意: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空明无滞,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顺其自然,是“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的天籁俱寂;也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悠然自得。

虽然人生观不同,精神信仰不同,但是应该并不会导致他们现实生活中的巨大冲突,唐朝多种文明、多种宗教共处,是时髦,也是潮流。唐人的思想中同时兼容儒、佛、道三种思想,宗教思想一直被唐人当做乐天安命的人生慰藉,是他们心理的、伦理的、人生方式的价值和意义。文人们接受佛、道二教主要体现为心性观念的契合与心性修养的实践。这也可以说是宗教观念的深化已经深浸到人们的心灵和生活之中,信仰大为淡化并趋于朦胧了。

李白名号青莲居士, “青莲”与“居士”都与佛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李白与僧人也有较为频繁的交往。从李白现存诗歌来看,与他交往的僧人有名号传世的大约三十余人。李白也曾游览或寄居过的佛寺,在他诗歌中有提到名称的有二十多座。

所以,宗教思想的不同,三观的不同,应该不会成为李白、王维交往的障碍。但是,从现存文献来看,没有发现李白、王维交往的记录。所以两人互不买账,应该不是信仰不同的问题,一定另有原因。

李白和王维是情敌难容

李白入京和王维登第都与一个人有直接的关系,这个人就是唐玄宗同父同母的胞妹玉真公主。很多人认为李白和王维是情敌,李白抢了王维的女朋友,于是王维拉黑了李白。事实不是这样,李白和王维虽然都与玉真公主有过交往,但交往的时间并不相同。

开元元年,公元713年,15岁的王维上京求取功名。在唐代,文人参加科举考试,除了需要自身的才能之外,还需要有人推荐介绍。王维初入京城时,得到了宁王、岐王等人的赏识,但是作为推荐人,这两位王爷实力还是差一些,于是将王维举荐给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从小看惯了尔我诈的权势之争,厌恶宫中的勾心斗角,早年就出家当了女道士。她的与世无争很得皇帝哥哥的欢心,对玉真公主的偏爱自然也就多了几分。

开元年间的唐玄宗真的算是励精图治的好皇帝,既能奖掖上进,也算能从谏如流。更何况对于最偏爱妹妹推荐上来,又确实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的人才,当然不会拒之门外了。于是王维顺利登进士第。此后,王维与玉真公主、岐王、宁王关系一度非常密切。直至被贬官出京为止。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拿着就业通知书来到了京城。李白没有参加过招聘考试,如何拿到的聘书,人们推断是因为玉真公主。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白久居峨眉,与元丹丘持盈法师达,白亦因之入翰林。”持盈法师就是玉真公主的道号。元丹丘就是李白在《将进酒》中提到的“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的丹丘生。元丹丘大约在开元末年受到玉真公主的赏识,被封为道门威仪之官。元丹丘与李白情同手足,在自己得志之后,就向玉真公主推荐了李白,玉真公主又将李白以“道友”身份推荐给唐玄宗,李白才得拿进京0FFER。

这样看来,王维、李白与玉真公主的交往存在20年的时间差,李白进京的时候,王维已经开始“空知返旧林”的转身为佛教徒啦,哪里还会成为争风吃醋的情敌呢?所以“情敌说”也不攻自破。

李白和王维的政治态度不同

李白和王维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因既不是信仰的不同,也不是情敌的难容,那到底是因为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政治态度。

李白进长安时,正是自信心最为爆棚的时刻,他以为一个翰林供奉,自己就真的被“供奉”起来了,就与皇家权贵平起平坐,就可以不用“摧眉折腰事权贵”了,就可以“贵妃磨墨,力士脱靴,龙巾拭吐”啦,李白真实“图样图森破”。在当时的文坛,能嘚瑟成这样的,也只有李白。这是李白高光时刻,凭借着高调的艺术行为,李白瞬间成为京城“第一网红”。那是天天party,夜夜蹦迪的狂欢。这时的李白自我感觉好极啦,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

李白在肆意地展现着盛唐风貌的同时,王维在作着一个芝麻小官左补阙。看到今天的李白,王维就像看到了昨天的自己:20多年前,自己就是这样达官贵人争相交往的。但是,登第一年后,却因为“伶人舞黄狮子”案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那时的王维,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自己长官批准的乐舞,却连着自己一块贬出京城了。经过几年的贬谪生活王维想明白了,这就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原来唐玄宗没有登基前,非常注重孝道友悌,曾经说要做一床大被子,兄弟们同住一张大床。可是开元九年十月,皇帝下诏明令禁止大臣与诸王往来。但是王公大臣并没有当回事,依然我行我素。直到“黄狮子”案的发生,诸王公县级被贬,岐王更是限期出京。王维才明白自己是因为与玉真公主、岐王、宁王等人交往太密切,引起了皇帝的猜忌,所以受到了牵连。

自此以后,王维弄明白了官场政治,也明确了自己的政治态度,他与皇家子弟、与政府官员的交往逐渐减缓,也就是人们说的王维的“半官半隐”,或者王维自己说的“中岁颇好道”。

天宝三年间(公元742年744年),李白和王维都已经年过不惑。看着恣肆飞扬的李白“平交王侯”“笑傲权贵”,王维还会犯之前的错误吗?绝对不会的。他既不会主动与李白交往,也不可能告诉李白 “你别闹啦小心日后拉清单”,只能是静静地看着。果不其然,没过两年,李白就被“赐金放还”了。傻傻的李白还不知道什么原因,致使离开京城后因站错队而被流放。

古人云:道不同不相为谋。人生除了亲情、爱情之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友情。不同的人对于“朋友”有着不同的定义,但基本上都会包含着一个共同因素,那就是真正的朋友应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乃至理想追求,说得再哲学一点,就是朋友应该是同道。同道则能共行,知心则能互信。李白和王维在相遇时,两人对“道”的认识反差极大,政治态度完全不同,话不投机半步多,所以,两人没有交往,也就正常啦!

标签: 唐朝李白王维

更多文章

  • 李世民麾下的六位大将,他们分别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李世民

    说起历史上的乱世,一个是三国,一个是隋唐,相比之下,三国要比隋唐更乱一点,毕竟三国一直都在征战,而隋唐乱世却被李世民早早的一统天下了。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李世民麾下的大将了,毕竟乱世之中英雄辈出,武将的作用非常明显,不管是保护诸侯还是征战沙场,都离不开各个武将,今天要说的就是李世民麾下的六位大将

  • 狄仁杰曾劝武则天戒色,武则天是如何回应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狄仁杰,武则天

    说到武则天和狄仁杰,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我国明朝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曾于自己的作品《藏书·世纪列传总目》中凭借秦始皇曰:“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或许作为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秦始皇的丰功伟绩的确是“千古一帝”,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武则天才

  • 五胡十六国时期为何只存在短短的时间就消失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十六国,五胡乱华

    由于西晋八王之乱,国家实力江河日下,北方的五个外族胡人逐渐入主中原建立政权,他们对于汉人采取了非常恐怖的高压政策,汉文化几乎灭绝,史称五胡乱华。五胡十六国: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于公元304-439年间活跃在中国北方的政权。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

  • 五胡乱华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十六国,五胡乱华

    按照唐玄宗前期传统推出主次搭配制,任命独立的、权位稍次的并列主将。中国在春秋战国时代逐渐以雇佣官吏制取代官吏制,最终在除君主以外的几乎所有职务都实现了雇佣官吏制。同时也推行了俸禄制,并逐渐建立了不太稳定的退休制度。地方官分别有一年、三年、六年一任的各种期限(后来逐渐统一到了三年,但是限于地方主官)。

  • 武则天的坟墓是谁设计的?为何盗墓者都无功而返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武则天

    武则天,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是有赫赫威名,在华夏几千年历史上,是一直被人传颂,虽然说在私生活方面比较糜烂,比如找一些英俊的男人充当她的后宫,过着多男侍奉她的生活,但是在政治上,武则天算是一个不错的女皇帝,把朝政打理的是井井有条,当时的很多比较有名的官员,比如狄仁杰等,都是很受武则天的重用。人

  • 探索宋朝皇室家族的遗传病史,有哪些皇族有患精神疾病的征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北宋,南宋

    《清平乐》中徽柔公主最后是发疯致死,引起了很多人的同情,毕竟在封建社会的包办婚姻下徽柔公主的死亡确实让人伤心不已。虽然婚姻悲剧是徽柔公主发疯的主要原因,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整个宋朝的皇室实际上具有精神病的遗传基因,我敢这么说,自然是有一定的历史根据,而不是空口白话。我可以依照历史文献的记载,带着大家看

  • 揭秘徐达真实的死因,为何很多人都觉得他是被毒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徐达

    在民间一直有一个说法,明代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大将军是被朱元璋害死的。朱元璋是怎么害他的呢?徐达晚年背上上了一个毒疮,需要禁食酒肉,而朱元璋则故意赐给他蒸鹅吃,徐达知其意这是上位要赐死自己啊。徐达当晚大食蒸鹅烈酒,第二日毒疮爆发,暴毙而亡。这个传说流传极广,也符合朱元璋本人明初时大规模清洗功臣的特点。所

  • 沈万三为什么能成为巨富,他的钱是怎么赚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沈万三

    沈万三我们都知道,是当时的巨富,富可敌国,至于能富有到什么程度呢?反正国家国库的钱都不一定有他自己的多,现在看来这是妥妥的人生赢家。当时被称为“天下第一富”,无论是什么,能够被冠绝天下第一的,无一不是这个人在某些方面做到了极致,才能获得这种殊荣。钱财无数,聚宝盆一说过于荒唐那

  • 立下赫赫战功的袁崇焕,为什么最后会冤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袁崇焕

    袁崇焕是明朝著名的军事统帅,曾被努尔哈赤评价自带兵打仗以来唯一遇到的对手,曾在明朝抗金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不但没有论功行赏,却被诬陷为通敌,一代民族英雄,黯然落幕。初露锋芒镇后金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后金以后,军事实力政治实力不断增强,迁都后,后金成为明朝最大威胁。公元1622年,努尔哈赤攻占广宁

  • 谯周为什么要劝说刘禅不战而降呢,他是如何考量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蜀汉,谯周

    现代人研究三国历史,最重要的文献资料就是《三国志》了,三国志的作者是陈寿,而陈寿的老师,正是被后世骂作卖国贼的蜀国大臣谯周。蜀国是三国时期政权维持时间最短的一方,也是最先灭亡的一方。史学家们认为蜀国灭亡的原因有四点:刘禅昏庸,黄皓弄权,陈祗乱政,谯周误国。前三点都比较好理解,然而对于第四点&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