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为何喜穿八卦衣、手摇鹅毛扇?原来和两个女人有关

诸葛亮为何喜穿八卦衣、手摇鹅毛扇?原来和两个女人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233 更新时间:2024/2/3 21:12:29

不仅仅是电视剧中,我们在各种戏剧、图画中,看到的诸葛亮一般也是这种装扮,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诸葛亮的这套装扮和两个女人有关,一个是和他的师母有关,另一个则和他的妻子黄月英有关。

据民间传说,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的师母所赐,诸葛亮在少年时代,从师于水境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不但受到司马徽的赏识,就连师母也对他很器重。

那个时候没有钟表,人们一般都看太阳的日出日落,可有时遇到阴雨天,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计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

诸葛亮为了延长老师的讲课时间,多学点知识,就在鸡快要鸣叫之时,偷偷喂一些食料,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可是没几天,司马徽发现鸡不按时鸣叫了,经过细心观察,他发现是诸葛亮动的手脚,他生气之下,一把火就把诸葛亮的书给烧了。

诸葛亮不敢和老师争辩,就跑去找师母来说情。司马徽在妻子的劝说下,同意诸葛亮继续读书,可是,书都烧了,怎么读书呀?

师母又对司马徽说:“你不是有一个千年神龟背壳吗,传说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晓五百年未来,不妨让诸葛亮一试,如果灵验,还要书做什么?”

于是,诸葛亮把师母所讨来的神龟背壳往身上一披,就成了他的终身服饰——八卦衣。

诸葛亮终身穿着八卦衣,大概也有他通过穿的衣服,能想起昔日所学时光,先生所讲知识,历历在目的缘故吧。

再来说说诸葛亮为什么喜欢手拿着鹅扇摇个不停。

诸葛亮的妻子名叫黄月英,她是荆州沔南白水(今湖北襄阳)人,其父是当地名士黄承彦

黄月英也曾学于名师,在她艺成下山之时,她的师傅赠送给她一把鹅毛扇,在鹅毛扇的上面还写着“明”、“亮”二字。两个字中间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

师傅还专门叮嘱黄月英说:假如有人的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他就是你的如意郎君。诸葛亮名中有“亮”,字中有“明”,黄月英未来的老公不正是诸葛亮吗?

等到诸葛亮和黄月英结婚时,黄月英就把这把鹅毛扇当做定情物赠送给了诸葛亮。

从此,诸葛亮对鹅毛扇视为掌上明珠,无论是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还是六出祁山等重大时刻,他总是轻摇羽扇,胸有成竹的样子,显示着胜算在握。

诸葛亮鹅毛扇不离手,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即表达了他们夫妻之间真挚不逾的爱情,不管春夏秋冬,冷暖情况,他总是手不离扇,以此来表示爱妻与自己在一起。

于是,身穿八卦衣,手摇鹅毛扇,也就成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经典的艺术形象。

本文参考自:《微历史·三国其实很有料》

更多文章

  • 王翦和白起是不是一个层次的将领,韩信认为王翦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王翦和白起是同一时期的吗,白起和王翦哪位功劳最大,王翦跟韩信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吗

    ???白起是战国时期的神话,一生经历大小七十多场战役,无一败绩,无论什么样的战争局面,只要求秦军的主帅是白起,那么秦军一定会取得胜利,在那个时代这是公认的事实,而且白起开创了新的战争局面,他是歼灭张的创世人,也是将这种风格发扬光大的主要人物,后代的效仿让战争越来越惨烈,伤亡越来越大,白起作战的思路就

  • 江东朱然到底有多厉害,为什么曹魏三大名将,半年都奈何不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东吴朱然水平,朱桓朱然,朱然墓有朱然骨骸吗

    这样的战绩,实在令人惊讶,要知道,当时他所在的江陵城中,仅有五千人,不仅因为没有援兵,人心惶惶,并面临着断水断粮的困境,还爆发了瘟疫,就连江陵令,都萌生了开城投降的想法,并差点付诸了实施。而且,不管是曹真,还是张郃,都不是等闲之罪——曹真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大败赵云,并两度料诸葛亮先机;张郃则

  • 景致记录:在广西崇左,徐霞客写给参将的信,被儒生传阅抄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徐霞客死亡原因,徐霞客死前说的话,徐霞客游记崇左

    (公元1637年)十月初八,徐霞客回到壶关已是傍晚,有僧人从南宁崇善寺来,说静闻在前月二十八已经逝世,是这位僧人亲自给他举行的火葬。静闻死的时间,距徐霞客离开广西南宁仅仅五天。徐霞客留下的那些银钱、衣物、箱子,不知被什么人私吞了,连给静闻土葬的钱都没有。徐霞客整夜无眠,哀悼着静闻。(公元1637年)

  • 太子朱标离开后,朱元璋为何不立,雄才大略的朱棣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标死了朱元璋为何不立朱棣,朱棣为什么敢跟朱标争取太子位,朱标建议朱元璋改封朱棣为吴王

    胡惟庸案朱标给宋濂求情,大家觉得他仁慈,但是别忘了朱标仅仅是给宋濂一个人求情,而没有让朱元璋从轻发落宋濂的家人以及其他涉案人员。也就是朱标在大方向上跟朱元璋是一致的,仅仅在具体到某个人或事的细节问题上有异议。再就是有的地方跟朱元璋唱反调,实际上是给他父亲找台阶下。基本上朱标辅政的时期朱元璋想要落实的

  • 为何李世民敢造李渊的反,而朱棣不敢造朱元璋的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世民能逼李渊让位朱棣为何不行,朱棣怕朱元璋李世民不怕李渊,朱元璋和李渊对话

    不过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是造的父亲李渊的反,而朱棣的靖难之役造的确实自己侄子的反。李世民想当皇帝所以直接就弑兄,逼迫李渊退位。而朱棣有当皇帝的野心却不敢在朱元璋在位时候放肆,只能等待侄子继位后,伺机发难。为何李世民就敢造李渊的反,而朱棣却不敢造朱元璋的反呢?原因其实很简单,李渊和

  • 徐达之死难道真的与朱元璋有着很大的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为啥不杀徐达,徐达真的是朱元璋害死的吗,徐达给朱元璋头上浇酒受罚

    《明史》之中对此其实并无记载,直到徐祯卿的《翦胜野闻》中,才出现了“忽赐膳”的记载,不过却并没有明确赏赐的就是“蒸鹅”,而且《翦胜野闻》只是一本野史笔记,记载的本就是民间传说之类的趣闻,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翦胜野闻》的评价,“书中所纪,亦往往不经”,其实并不是很可靠。我们都知道朱元璋之所以要

  • 宋神宗在位,为何屡屡和西夏开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神宗西夏,北宋神宗攻占西夏缘由,宋神宗为什么打西夏

    在北宋年间,宋神宗继位,重用王安石改革新法,励精图治,国力方面显著提高,然而面对军事方面,却连连和西夏开战,双方动辄十几万军队较量,搞得人困马乏,死伤无数,这到底又是怎么回事了?宋神宗第一,宋神宗作为北宋的皇帝,西夏这个政权对于北宋来说确实是个巨大的威胁,因为前几任皇帝都和西夏摩擦不断。其实西夏这个

  • 同样是国都被攻破,为何唐朝六次都没事,而北宋一次便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和北宋隔了多少年,唐朝和北宋的实力,唐朝与北宋谁厉害

    唐朝前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先后出现“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开元盛世”的繁盛局面。唐玄宗统治后期,边将安禄山于755年12月起兵叛乱,史称“安史之乱”,自此唐朝走向衰落。而北宋一次便灭亡?其实北宋禁军战斗力下降非常严重,到了宋徽宗时期,80万禁军,可能10万都不到,吃空饷是非常严重的,而且宋

  • 司马光砸缸救出来的孩子你知道是谁吗?他后来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没有人知道当时司马光救的孩子的名字,随后这个故事被广为流传为教科书上面的榜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处在什么样的一个境界,我们都要以沉着冷静的心态去解决问题,不要太浮躁,那你们知道被司马光救出来的这个孩子叫什么名字吗?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看过这个故事,但是我们始终不知道这个孩子的名字叫什么?所以就

  • 朱允炆急于削藩,朱棣在道衍的鼓动下,决定争夺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允炆的削藩与朱棣的削藩比较,朱允炆削藩朱棣起兵,道衍和朱棣

    元朝末年,吴中(今江苏苏州)一带,活跃着一批文人高士,诸如高启、杨基、张羽、徐贲、王宾、韩奕等。在他们中间,时常出现一副另类面孔,此人身着袈裟,是个僧人,法号道衍。道衍俗姓姚,十四岁出家。道衍名为僧人,却不甘撞钟念经,他志向远大,总想效仿元朝僧人刘秉忠,干一番事业,故此,涉猎广泛,孜孜以求,儒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