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贾诩和诸葛亮都瞧不起刘表,该成语道破缘由

贾诩和诸葛亮都瞧不起刘表,该成语道破缘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743 更新时间:2024/2/3 21:12:24

初表谓嵩曰:“今天下大乱,未知所定,曹公拥天子都许,君为我观其衅。”嵩对曰:“圣达节,次守节。嵩,守节者也。夫事君为君,君臣名定,以死守之;今策名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以嵩观之,曹公至明,必济天下。将军能上顺天子,下归曹公,必享百世之利,楚国实受其佑,使嵩可也;设计未定,嵩使京师,天子假嵩一官,则天子之臣,而将军之故吏耳。在君为君,则嵩守天子之命,义不得复为将军死也。唯将军重思,无负嵩。”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当初刘表韩嵩说:“如今天下大乱,不知何时才能稳定。曹操拥戴天子在许昌建都,你帮去观察一下他的弱点。”韩嵩回答:“高尚的人能通晓节操,较差一点的人能信守节操。我韩嵩是守节之人。为君王做事,为君王着想,是臣子应尽的职责。如今我听命于将军,自然会不惧艰险,虽死无憾。以我的观察,曹操为人英明,必将一统天下。将军若能对上归顺天子,对下依附曹操,一定会享百世的好处,荆州也能得到保护。如果将军也是这么想的,派我去理所应当。

但如果将军并不是这样想的,那么一旦派我前往许都,如果天子封我一个官职,那我就变成了天子的臣子,将军的故吏。在天下身边就要为天子做事,那我我应当遵从天子的命令,就不能再为将军卖命了。请将军好好想想,日后不要辜负我。”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韩嵩口中的“赴汤蹈火”,意为敢于投入沸水、跳进烈火当中,比喻不避艰险。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荀子.议兵》中的“以,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韩嵩这段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想告诉刘表,万一朝廷给予了自己一官半职,与刘表的关系就由君臣变成了同僚,因此也就要为听命于天子而非刘表,意图是希望刘表能够依附曹操。

而刘表的思路与韩嵩有着很大的不同,他是希望韩嵩去观察曹操的虚实,这就为后来的矛盾埋下了伏笔。韩嵩出使许昌后,朝廷封他为侍中,并担任零陵太守。结果韩嵩回来后盛赞曹操,并建议刘表将儿子送往许都作为人质,这让刘表非常恼火,认为韩嵩是为曹操做说客,将韩嵩抓捕拷打,最终才弄明白韩嵩并无背叛自己的心思,这才作罢。由此可见刘表虽然外表儒雅,内心却诸多疑惑猜忌,难怪诸葛亮贾诩等人都认为刘表成不了大事。

参考书籍:《三国志》

更多文章

  • 汉武帝后期的大将李广利真的是凭借裙带关系上位的废物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广利个人简介,汉武帝为什么着急杀李广利,汉武帝对付李广利

    从汉武帝晚年以来,人们将李广利视为靠妹妹李夫人的裙带关系上位的军事废物,,重用李广利也被认为汉武帝晚年昏庸的重要表现之一。那么李广利真的是凭借裙带关系上位的废物吗?李广利开始带兵打仗的时候,他的妹妹李夫人已经去世多年了。而且在李夫人去世后不久,李广利的兄弟李延年、李季便以为犯罪而被汉武帝灭族,李广利

  • 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曹操为何不用火箭攻击?原来还有这么一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借箭为什么曹操不放火箭,诸葛亮借箭后曹操会说什么,草船借箭诸葛亮全段

    在中国四大名著当中,如果要评定受众最广的,有人会认为是《西游记》,但是在我看来《三国演义》才是受众最广的。即使每年都会在电视上重复看到《西游记》,但对于老百姓而言《西游记》也就只能说出和三打白骨精,还有什么大闹天宫几个寥寥可数的故事而已,但是谈到《三国演义》那情况就不同了。各种三国小故事都让人倒背如

  • 诸葛亮出师表中唯一称赞武将,夷陵之战全军而退,却惨死蛮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答案就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扬了不少文臣,而武将只提了向宠一人。向宠为何会受到诸葛亮的大力称赞呢?向宠是蜀国重臣向朗的弟弟,向宠治军严明,在蜀国惨败东吴的夷陵之战,蜀国精锐尽毁,唯独向宠所率领的部队全身而退,连刘备也给予了他高度评价,在诸葛亮北伐时,向宠也越发的受到重用。公元2

  • 诸葛亮为何喜穿八卦衣、手摇鹅毛扇?原来和两个女人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的八卦衣和鹅毛扇,诸葛亮的八卦衣,诸葛亮的鹅毛扇背后的故事

    不仅仅是电视剧中,我们在各种戏剧、图画中,看到的诸葛亮一般也是这种装扮,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诸葛亮的这套装扮和两个女人有关,一个是和他的师母有关,另一个则和他的妻子黄月英有关。据民间传说,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的师母所赐,诸葛亮在少年时代,从师于水境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不但受到司马徽的赏识,就连

  • 王翦和白起是不是一个层次的将领,韩信认为王翦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王翦和白起是同一时期的吗,白起和王翦哪位功劳最大,王翦跟韩信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吗

    ???白起是战国时期的神话,一生经历大小七十多场战役,无一败绩,无论什么样的战争局面,只要求秦军的主帅是白起,那么秦军一定会取得胜利,在那个时代这是公认的事实,而且白起开创了新的战争局面,他是歼灭张的创世人,也是将这种风格发扬光大的主要人物,后代的效仿让战争越来越惨烈,伤亡越来越大,白起作战的思路就

  • 江东朱然到底有多厉害,为什么曹魏三大名将,半年都奈何不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东吴朱然水平,朱桓朱然,朱然墓有朱然骨骸吗

    这样的战绩,实在令人惊讶,要知道,当时他所在的江陵城中,仅有五千人,不仅因为没有援兵,人心惶惶,并面临着断水断粮的困境,还爆发了瘟疫,就连江陵令,都萌生了开城投降的想法,并差点付诸了实施。而且,不管是曹真,还是张郃,都不是等闲之罪——曹真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大败赵云,并两度料诸葛亮先机;张郃则

  • 景致记录:在广西崇左,徐霞客写给参将的信,被儒生传阅抄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徐霞客死亡原因,徐霞客死前说的话,徐霞客游记崇左

    (公元1637年)十月初八,徐霞客回到壶关已是傍晚,有僧人从南宁崇善寺来,说静闻在前月二十八已经逝世,是这位僧人亲自给他举行的火葬。静闻死的时间,距徐霞客离开广西南宁仅仅五天。徐霞客留下的那些银钱、衣物、箱子,不知被什么人私吞了,连给静闻土葬的钱都没有。徐霞客整夜无眠,哀悼着静闻。(公元1637年)

  • 太子朱标离开后,朱元璋为何不立,雄才大略的朱棣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标死了朱元璋为何不立朱棣,朱棣为什么敢跟朱标争取太子位,朱标建议朱元璋改封朱棣为吴王

    胡惟庸案朱标给宋濂求情,大家觉得他仁慈,但是别忘了朱标仅仅是给宋濂一个人求情,而没有让朱元璋从轻发落宋濂的家人以及其他涉案人员。也就是朱标在大方向上跟朱元璋是一致的,仅仅在具体到某个人或事的细节问题上有异议。再就是有的地方跟朱元璋唱反调,实际上是给他父亲找台阶下。基本上朱标辅政的时期朱元璋想要落实的

  • 为何李世民敢造李渊的反,而朱棣不敢造朱元璋的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世民能逼李渊让位朱棣为何不行,朱棣怕朱元璋李世民不怕李渊,朱元璋和李渊对话

    不过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是造的父亲李渊的反,而朱棣的靖难之役造的确实自己侄子的反。李世民想当皇帝所以直接就弑兄,逼迫李渊退位。而朱棣有当皇帝的野心却不敢在朱元璋在位时候放肆,只能等待侄子继位后,伺机发难。为何李世民就敢造李渊的反,而朱棣却不敢造朱元璋的反呢?原因其实很简单,李渊和

  • 徐达之死难道真的与朱元璋有着很大的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为啥不杀徐达,徐达真的是朱元璋害死的吗,徐达给朱元璋头上浇酒受罚

    《明史》之中对此其实并无记载,直到徐祯卿的《翦胜野闻》中,才出现了“忽赐膳”的记载,不过却并没有明确赏赐的就是“蒸鹅”,而且《翦胜野闻》只是一本野史笔记,记载的本就是民间传说之类的趣闻,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翦胜野闻》的评价,“书中所纪,亦往往不经”,其实并不是很可靠。我们都知道朱元璋之所以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