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关后,沿袭明朝制度,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太子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但是,清朝依然带有浓厚的满洲习俗,其他皇子也有很大的权力,且太子地位不稳定,皇位继承人随时可能出现变动。康熙年间“九子夺嫡”事件,前后折腾几十年,结果四爷胤禛“躺赢”,是为雍正帝。
“九子夺嫡”中,胤褆虽然是长子,但母亲叶赫那拉氏地位低,并不是康熙的皇后,胤褆年纪大,却不是嫡子。要知道,康熙一生儿女总计55人,其中儿子35人,嫡出的皇子一大堆,怎么都轮不到胤褆继位。此时,最受康熙宠爱的就是嫡出胤礽,也就是太子爷,这是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子。
胤礽地位有多高呢?跟朱元璋的太子朱标一样,可以监国,也就是经常当“实习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康熙三次御驾亲征,与噶尔丹在草原对决,胤礽都是代行皇帝的职权进行监国。不出意外,康熙驾崩后,胤礽就是大清皇帝,无人可以挑战其地位。可惜,胤礽控制不住自己,结果给其他兄弟机会。
都知道,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前后61年。胤礽刚满1岁就被册立为太子,此时是康熙14年,康熙皇帝才20岁。太子当太久,胤礽有点等不及了,再加上康熙的过度宠爱,胤礽便经常跟文武大臣打成一片,组建自己的集团。虽说胤礽是太子,但与大臣私底下联络是万万不行的,康熙对他有所不满。
康熙不满意,偶尔训斥他,胤礽受不了,便做出更多“出格”之事。如此,胤礽两次被废掉太子之位,但康熙舍不得他,继续让他在太子的位置上待着,却有所防范。胤礽地位动摇,八爷胤禩、十四爷胤禵、四爷胤禛等便觊觎太子之位。其中,八爷势力最强大,十四爷是他的铁杆支持者;四爷胤禛则很低调,不敢过分张扬。
“九子夺嫡”事件,胤礽地位动摇后,八爷机会最大,大阿哥胤褆是一点机会都没有。但是,胤褆非常自信,他认为自己的舅舅明珠位高权重,可以影响到康熙的决策,因而参与到争夺战中。胤褆,赳赳武夫一枚,没有多少谋略,这是他悲剧的根源。因为,别人是私底下行动,胤褆是直接表明态度,惹怒了康熙。
为了让太子胤礽下台,胤褆诅咒胤礽,并请来一帮江湖高手协助。1708年,康熙忍无可忍,终于废掉胤礽,但父子之情犹在。此时,胤褆不知天高地厚,居然建议康熙杀死胤礽,毫无手足之情。康熙大怒,说胤褆很冷血,连亲兄弟都不放过。不久,胤褆诅咒太子的事情暴露,康熙大失所望,便囚禁胤褆,让他在深宫大院里反省。
1722年,康熙皇帝驾崩,胤禛逆袭成功,据说是篡改遗诏,抢了十四爷胤禵的位置,这是清朝宫廷疑案之一。雍正继位,大阿哥胤褆依然被软禁,到1734年才病逝,享年63岁。前后被软禁27年,胤褆无所事事,每天吃喝玩乐,又生下了20个孩子。胤褆一生,孩子总共29个,其中20个被软禁期间所生。就此而言,胤褆也是赢家,子孙满堂。
参考书目:《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