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笑叹三国:曹操没挖坟掘墓?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只是文人曲笔?

笑叹三国:曹操没挖坟掘墓?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只是文人曲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106 更新时间:2024/1/21 23:10:56

其大部分是根据传闻、神话等编写,有的具有真实性,而有的则有待考察。

具有真实性却没能成为正史的事件,大多是史官不敢写入正史的内容,但被知情者编纂成私家史书而流传,编纂的过程会加入自己的一些主观看法,因此内容较为夸张。

有些朋友不喜欢正史,感觉枯燥无味,但喜欢野史,原因是猎奇、刺激、好玩儿,等等。

野史,因本身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也就有了一些参考价值,但也仅仅是在正史所载无法满足的情况下,通过野史去看其中的一些可能。

刘鹗在《老残游记》里说过,“野史者,补正史之缺也。名可托诸子虚,事虚证诸实在。”

可见,野史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近些年,盗墓小说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喜爱,比如《鬼吹灯》,小说风靡网络,还被拍成了诸多版本的网剧、电影等。

其中有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这两个军衔是古代盗墓者的别称。

摸金校尉,据说起源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汉代陈琳所作《为袁绍檄豫州》中提到,曹操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饷。

挖坟掘墓,为人所不齿。

中国人重孝,最怕也是最恨的事情之一就是祖坟被挖。

《为袁绍檄豫州》,显然是袁绍让写的,主要是说曹操不好。

因此,写曹操专一的挖坟掘墓这件事,就有待商榷了。

并且,正史里也难见曹操挖坟掘墓的记载,所以很多人说所谓的曹操设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只是文人曲笔。

仅仅一个“文人曲笔”,显然不能满足我们对这件事的好奇,究竟是不是“文人曲笔”呢?非常确切的答案,肯定是没有,因为能找到答案的正史里没有。

好,我们就从没有答案的地方找答案。

一、演义怎么说?

1、“且说操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

这是《三国演义》第十回“勤王室马腾举义,报父仇曹操兴师”中提到的,曹父曹嵩死于徐州,曹操兴兵报仇。

此处为何会挖坟掘墓呢?

与墓地里的金银应该没多大关系,曹操是让徐州百姓恨太守陶谦,是他没照看好曹父曹嵩,才有了这场屠杀,再有就是曹操用这种方式撒气。

2、“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身处三公之位,而行虏之态,污国害民,毒施人鬼!”

此处挖坟掘墓的目的就是金银财宝了,是陈琳所写。

这样写,主要是为袁绍师出有名,至于曹操是否设立这两个军衔,谁也不知道。

曹操看了檄文,什么表情?“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不觉头风顿愈,从床上一跃而起……”。

这……“治好了”头疼啊。

可见,曹操对上述所写没多少否定,还有些被拆穿之后的震惊的意思。

两处所写,一是为报父仇的撒气,二是被冠上挖坟掘墓的恶名。

《三国演义》是小说,自然不能作为证据。

二、证据在哪?

不能作为证据的事情,书生看来恰恰可以作为证据。

后一个朝代修前一个朝代的历史,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正史。

但是,司马迁那样的史官可不是每一个朝代都有,就算是司马迁,也是要稍微美化一些东西的。

所以,史官记载的内容,顶多是真实发生的事情的百分之九十。

他们记载了,后继之君要是觉得记载的不好,有损皇家颜面,还是会下令修改一下的。

因此,到了新一个朝代的时候,修史的官员们看到的上一个朝代史官的记载的内容顶多是真实内容的百分之八十。

当然,上述的数据只是书生的猜测,可能会低,可能会高,但历史绝对不可能被史官们百分百记录下来。

曹操设置专门的官员挖坟掘墓这种事,那是不可能被写入正史的。

假如曹魏最早被灭,那它的历史体现在正史里的内容会更多,可曹魏是被司马氏篡权的,期间的历史,早已被曹魏政权的皇帝们过了一遍了,曹操的一些丑事,早已被删除干净了。

像挖坟掘墓这种天人公愤的事情,曹魏政权的皇帝是不允许史官写出来的。

因此,陈琳虽然有被袁绍逼迫的原因,但所写也不一定为假。

三、曹操无墓可挖?

有些朋友称,董卓把坟都挖遍了,曹操哪来的大墓可挖啊。

这种说法,书生不敢苟同。

为什么?

现在难道没有抢救发掘过东汉董卓把持朝政之前的墓地?有啊,还不少。

除去皇帝的墓地之外,其他皇族、大臣等的墓地墓葬不多?

不可能的。

所以呀,十个董卓,也挖不完东汉之前的大墓。

曹操只要想,就有的挖。

别说曹操那个时候,就算现在,假如挖坟掘墓不违法,那每天的头条可能都是关于挖坟掘墓的事,多到你怀疑人生。

董卓把持朝政才几年啊,让他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的派人挖坟掘墓,也挖不完东汉之前的大墓。

三、究竟有没有

有。

《三国演义》里曹嵩的死和正史记载的差别不大,正史也记载了曹操屠城等事情。

当然,正史没提到挖坟掘墓。

可是,挖坟掘墓这件事对曹操有没有益处呢?

显然是有的,因为战乱时期,曹操那样的割据势力最需要的就是军饷了,并且越多越好。

曹操什么事情都敢做的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挖坟掘墓这种事,曹操那样的奸雄还是不在乎的。

只是,曹操可能没有明说让属下去做,而是某位属下提出建议,曹操接受,又或是非常的隐秘,知道的人不多,但也被政敌给发现,继而被罗列成罪名。

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正史里曾有过记载,不是三国,而是《南史》。

《南史卷二·宋本纪中第二》载:“帝少好读书,颇识古事,粗有文才,自造《孝武帝诔》及杂篇章,往往有辞采。以魏武有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乃置此二官,以建安王休仁、山阳王休祐领之,其余事迹,分见诸列传。”

就连刘子业这等昏君,设置挖坟掘墓的军衔,也要把曹操拉出来,可见曹操设置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的事情可信度还是极大的。

《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他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他在《三国演义》里提到了曹操设置两个挖坟掘墓的军衔,很可能是参考了《南史》的记载。

那刘子业是听谁说的呢?那会可是没有《三国演义》呀。

听谁说的?

只能是当时的某些史官,或者是可见的一些野史里面的记载,又或是民间传言。

问题又回到了开篇关于野史的事,野史里的内容有一部分很可能是正史不敢记载的,流传于民间的说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曹操设置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这件事,正史就不敢记载,民间却敢流传,野史也敢写。

书生相信,将来的某一天,考古发现一定会告诉我们曹操究竟有没有设置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这样的军衔。

说在最后:

目前,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曹操一定设置过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这样的军衔,但书生认为,曹操设置过,只是很隐秘,也只有参与其中的军官和士兵知道。

后世的古人虽然没能在正史之中找到答案,但他们一定从野史和民间传说中找到了确切的答案。

而我们,也将会在未来的考古发现中找到确切的答案。

参考资料:

1、《老残游记》

2、《南史》

(萌书生笑叹三国第24期)

注: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图片很难核实明确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书生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邦的朋友都是杀鸡屠狗之辈,为何却能出将入相?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的三大黑历史,刘邦为何50多岁也能成功,刘邦看似赢了实则输得一塌糊涂

    但就是这些被人们看不起的“杀鸡屠狗之辈”,最后却一个个都成为了刘邦后来治理天下时最得力的助手,个个出将入相,简直太神奇了。最后,萧何成为汉朝的二把手,为当朝丞相,樊哙为大将军,夏侯婴也成为开国大将。刘邦这样的朋友还有很多。反观贵族出身的项羽,他本身就是贵族出身,他的属下很多从小就是精英,但最后却一败

  • 三国趣闻:三国三位创始人的皇后,为何都是小妾出身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刘宏皇后,三国里都有哪些皇后,三国死得最冤的姬妾

    曹操一生共有十五位妻妾,前三位依次是丁夫人、刘夫人、卞夫人,结发妻子丁夫人没有生育,刘夫人育有一子一女,长子曹昂,女儿清河长公主,刘夫人早死,其子女托付丁夫人抚养。曹操征张绣时,其子曹昂阵亡,丁夫人爱子心切,从此返回娘家,曹操多次去接,无奈,丁夫人心如死灰,情愿织布为生,也不愿与曹操再续前缘。恰此时

  • 收夷洲平交州,交了一堆外国友,三国时期孙权的那些个鬼操作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孙权如何占据交州的,孙权怎么收复交州的,历史上真实的东吴孙权

    然而就是这位拥有短暂而辉煌人生的军阀,死后却将位置传给了他的弟弟。按照惯例政权继承都是传给自己的子嗣,而孙策这个不按套路出牌的操作,是因为他没有子嗣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呢?今天就来聊聊这个事儿。东汉末年,孙坚和孙策这对父子俩共同征讨天下,奠定江东政权基业。后来赤壁之战中孙权又和刘备联盟大败曹操,自此三

  • 张飞的正妻夏侯氏有可能是抢来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飞为什么抢夏侯夫人,夏侯氏几岁被张飞抢走,张飞为什么娶夏侯惇的女儿

    张飞的妻子夏侯氏是夏侯渊的侄女,和古代人的娶妻成婚不同,张飞的这桩婚姻颇有点儿离奇。据《魏略》记载:“建安五年,时霸(夏侯霸)从妹(堂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为良家女,遂以为妻。”在这段文字中,“所得”两字十分耐人寻味,是有意识抢来的还是过军时掳掠来的?又或者是偶然中捡拾来

  • 吕蒙袭取荆州,为啥非要杀关羽,不怕刘备报复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如果吕蒙不偷袭荆州关羽能成功吗,吕蒙杀关羽之后荆州归于何手,关羽死后刘备有收复荆州吗

    一番兵来将往后,荆州被三家瓜分,其中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郡,也就是南阳郡,以及襄阳一带;刘备得到了最多的地盘,也就是荆州南部四郡,包括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孙权得到了江夏郡和南郡。刘备为了势力发展以及北上攻略曹魏,于是向孙权借了南郡。后来孙权几次向刘备索要南郡,刘备都借口不还,导致两家矛

  • 汉武帝在位54年,为何坚持攻打匈奴44年,看完发现做得很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匈奴的问题最早在战国时期都出现。战国里面赵国都经常受到匈奴的侵扰,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就是灭匈奴出名的。秦朝的时候秦始皇派蒙恬攻打匈奴,并且修建长城来地域匈奴。在西汉建立初期,由于连年战争,国力衰弱,无法和匈奴抗衡。所以一直坚持和亲政策,就是派自己的公主嫁给匈奴的单于,而且送给匈奴大量的钱财,以此

  • 刘备白帝托孤之后,诸葛亮为何开始屡吃败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死后的11年诸葛亮有多难,刘备托孤白帝几年,为何刘备死后诸葛亮一直吃败仗

    在演义当中,诸葛亮似乎已然神化,但不知为何,在刘备逝去之后,诸葛亮五次北伐,次次失败。最后兵败五丈原,死而后已。那么,其中缘由究竟为何呢?且听笔者细细道来;一、差距太大,难以弥补刘备晚年时期失去了早年的理智,不听劝阻率大军征伐东吴,却不想大败而归,伤了国家元气不说,自己也撒手人寰。白帝城托孤之后,在

  • 曹操8员大将合围张飞,张飞为什么还能突围而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飞和曹操谁先死的,历史上张飞和曹操的关系,张飞和曹操有什么关系

    张飞手下带来的将士们看到这样的情况,知道自己估计要凉了,于是纷纷投降,只剩下张飞一个人,换成别人,可能就和这些将士们一样害怕的直接投降了,但是张飞可是官方盖了章的胆子大,于是他就凭借着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向外突围,因为突围不需要恋战,所以只要找到对方的弱点就可以了,突破一个人就能够突破这个方向的防守,很

  • 三国最了解关羽的人是谁?不是张辽,也不是刘备和张飞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正史中真正的关羽,三国人物关羽详解,三国中对关羽最好的人

    建安十八年(213年)刘备攻取西川作战不利,于是召诸葛亮率张飞赵云前往支援,荆州只留下关羽一人镇守,临行前诸葛亮问关羽:“倘曹操引兵来到,当如之何?”云长曰:“以力拒之。”孔明又曰:“倘曹操、孙权,齐起兵来,如之奈何?”云长曰:“分兵拒之。”孔明曰:“若如此,荆州危矣。吾有八个字,将军牢记,可保守荆

  • 三国时期四征将军大还是四方将军大?魏蜀两国截然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二十四名将分别在谁的麾下,蜀国历任四方将军,赵云是四方将军吗

    按照汉制四征和四镇将军位在四方将军之下,那么三国时期四征将军大还是四方将军大?魏蜀两国截然不同,简单点说就是在蜀汉四征和四镇依然在四方将军之下,四镇没多大变化,但是四征将军的级别却是一落千丈居然沦落到了杂号将军这个级别,其中有两个例子可以说明:一是219年黄忠斩杀夏侯渊后由杂号的讨虏将军升为征西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