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末代镖王李尧臣:曾为慈禧光绪保驾,发明了套武术令日军叫苦连连

末代镖王李尧臣:曾为慈禧光绪保驾,发明了套武术令日军叫苦连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608 更新时间:2024/1/21 19:39:28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镖局成立于清乾隆年间,其创始人叫做张黑五,在《山西票号史》里面是这样记载的:“考创设镖局之鼻祖,仍系乾隆时神力达摩,山西人神拳张黑五者。”不过也有学者提出,可能镖局出现得更早。

古代的镖局与现在的物流行业有一些类似的地方,主要都是运送货物,但也有很大的不同,镖局不但要运送货物,而且还要保证货物的安全。镖局、保镖、劫镖等等元素也常常被用在武侠小说和其他艺作品中,在历史上也有不少关于镖局的传奇故事。会友镖局便是清朝时期中国的十大镖局之一,其中出了不少名人,比如近代武学泰斗李臣。

▲清代镖局场景还原

01

李尧辰出生于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他是河北冀县李家庄人。这个地方本来就有着习武的传统,在李尧臣年幼的时候,由于社会动荡,所以乡民更是要让自己的孩子学习武术,不是为名为利,主要用于防身。所以李尧臣的父母也将这个孩子送去学了太祖拳。由于他勤学苦练,在练武这件事上非常肯下功夫,所以他的武艺在家乡那一带也是相当出色的了。

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14岁的李尧臣离家北上前往京城谋生。尽管少年李尧臣有一身武艺,但是想要在偌大的北京城混口饭吃也不那么容易。所以他就先找了个荷包行当学徒,虽然没什么前途,但是至少能够解决基本的吃住问题。后来经过别人介绍,李尧臣才进了会友镖局。

▲会友镖局旧照

会友镖局是当时北京城内规模最大的镖局,在许多大城市都开设有分号,同时它也是信誉最高的一个。在镖局内工作的人大多数是武林人士,所以他们的规矩跟一般的商号也不同,不是以伙计或者老板相称,而是以师徒相称,在进入镖局后便要拜师。李尧臣的武艺在家乡虽然算是不错的,但是到了高手如林的会友镖局却算不得什么。

02

在进入会友镖局后,李尧臣拜武艺超群的宋彩臣为师,在师傅和众多师叔的悉心教导下,李尧臣的功夫大有长进,正式开始走镖。作为一个镖师,日子过得非常辛苦。不但要起早贪黑地赶路,被风吹日晒,而且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都要随时保持警惕。毕竟在古时候,需要托镖的东西通常都较为贵重,这也会引来许多不法之徒的觊觎。

▲运镖剧照

李尧臣在这样的生活中历练,武术和经验越来越高,名气也越来越响亮。在八国联军攻入京城时,李尧臣还曾经加入护驾的队伍,一路将慈禧和皇帝护送到山西。在那时的北京城,李尧臣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当时的京剧武生名角杨小楼和旦角梅兰芳都曾经向他学习武术。

由于时代的变迁,火车油电等行业逐渐发展起来,再加上政局不稳,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徽友镖局在1921年宣告解散。无法再从事保镖行业的李尧臣便开了个武术茶社,取了会友镖局以武会友的意思,虽然发不了大财,但是人气和生意还是很不错的。李尧臣凭着自己的一身功夫震场子,轻易也不敢有人来招惹他。而李尧臣也在这一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武术名家,功夫也越来越精进。

▲近代茶馆

03

1931年,震惊全国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当时29路军的副军长佟麟阁专程前往拜访李尧臣。他想请李尧臣到部队中去教授大刀刀法,因为此前在与日军对抗中,在近身肉搏时,许多士兵都吃了日本刺刀的亏。所以佟麟阁希望李尧臣能够有用于应对的办法,李尧臣自是义不容辞,他结合实战需要,创造出一套无极刀,专门用于实战。在此后的喜峰口战役中,29路军大败日军,而大刀队在其中功不可没。因为这套刀法在与日军对战中屡试不爽,令得日军不由叫苦连连,还专门为此发明了一种铁围脖,套在日本士兵脖子上,但是这种东西反而令士兵在战斗中不能灵活躲闪,根本起不到防护的作用。

后来因为此事,日本人也专门找过李尧臣的麻烦,将他抓到了警备司令部。当时有一个叫做武田西的军官提出要和李尧臣比武,如果李尧臣赢了,便将他释放。结果李尧臣三拳两脚便胜了比赛,日本人便不得不将他释放。

▲李尧臣老年照片

结语

新中国成立之后,李尧臣这位末代镖王的一身本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培养了许多杰出的武术人才,还大力支持自己的女儿儿子到各地支援国家建设。可能是李尧臣常年习武,因而非常长寿,1973年他逝世于北京,享年97岁。

参考资料:

《山西票号史》

《李尧臣传》

更多文章

  • 辅佐康熙成帝的孝庄太后有多美?容貌还原图曝光,像极一位女明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孝庄太后与康熙的关系,孝庄皇太后有多漂亮,孝庄太后家乡在哪里

    孝庄皇太后,出生于明朝末年,是清朝初期极为重要的一个女政治家,正是由于她的贡献,才让刚刚创立未久的大清帝国免于被分裂的局面,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不世之功。她的一生做了好几件大事,每一件都与清朝的存亡息息相关,从诞生到稳定,可以说如果没有孝庄太后,清朝很难开创盛世局面。在最开始的时候,满清只是东北的

  • 安徽发现清朝古墓,棺盖揭开香气袭人,难道是传说中的“香妃”?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曾经火遍中国的《还珠格格》不仅捧红了许多演员,也让香妃大火了一把,对于这个浑身散发着香气的妃子,人们有着太多的好奇,而且香妃虽然是琼瑶笔下的一个形象,但是在历史中也有原型依据,于是人们对于香妃的喜爱与好奇可以说自《还珠》播出之后便从未停止,在民间更是流传着很多关于香妃的传说,这位浑身散发着香味的女子

  • 还原晚清后宫女人真实容貌,看到慈禧年轻时的样子,原来如此惊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慈禧的晚清照片,晚清女人慈禧颜值,复原慈禧年轻照片

    说到慈禧,相信大家都十分熟悉了。在封建皇权的古代,她能站在权利核心长达47年,掌控着整个晚清的政局,可以说是相当厉害了。而她能垂帘听政47年之久,除了她的美貌之外,更多的是靠她的智慧。慈禧出生于1835年北京的一个胡同里,从小聪明伶俐,喜欢诗词歌赋。在她四岁的时候,已经能熟读诗词了。在古代“女子无才

  • 清朝贵妇的生活有多奢靡?半夜起床吃早饭为一件事,下人有苦难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嫔妃的日常生活,清朝十大贵妇们,清朝皇室的奢靡生活

    《史记·魏公子列传》有这么一句话:“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而后,世人多用“醇酒妇人”一词来比喻颓废腐化的生活。在古代,皇室族人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在衣食住行上都会非常的不同,一下就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拉开了。有人穷的吃不饱饭,而有人的奢侈程度是你有钱都不敢想象的。01

  • 军阀送汽车给慈禧做礼物,为何却被司机故意弄坏?换做是你也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英国人给慈禧太后送过汽车吗,慈禧身上最耻辱的三件事,洋人送给慈禧的洋车

    在古代,过生日跟现代一样,也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张纲的《浣溪沙》中写到“象服华年两鬓青,喜逢生日是嘉平”,形容的就是生日的喜庆。慈禧的寿诞自然也不能马虎,1901年,是她66岁大寿。因为慈禧太后见过无数的珍宝,普通的东西根本入不了她的眼,所以直隶总督袁世凯为了想出该送什么给慈禧太后,花了不少心思。

  • 乾隆一生有三任皇后,他最爱的是谁,她们的结局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乾隆的第一个皇后是谁,乾隆的四位皇后都是谁的女儿,乾隆富察皇后爱情故事

    在历史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最是无情帝王家,由于皇帝权力巨大,天下苍生的性命都由他来掌管,因此他也可以广纳嫔妃。如果说历史上有能够将江山社稷与情感处理得当的,莫过于乾隆皇帝。他作为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国内没有严重的内乱,国外也没有严重的忧患,所以在乾隆时期,天下呈现出一派盛世的景象。作为帝王,乾隆

  • 八国联军睡慈禧凤床后刻了一行外语,整个大清竟无人敢译,写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八国联军要处死慈禧吗,八国联军因为慈禧太后引来的吗,八国联军给慈禧留下的信

    慈禧太后这个人,既可以说是中国厉害的女政治家,又可以说是民族的罪人。她窃取了皇帝的权力,自己把自己捧为了一个国家的神。她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无时无刻不想着怎么把这份尊贵延续下去。但慈禧太后偏偏又是个纸老虎,对自己的实力没有认知,还想要跟敌人硬碰硬。踢到钢板了,她的第一反应就是逃跑。八国联军侵华的时

  • 苏麻喇姑只是个侍女,为何她死后,康熙以嫔的身份安葬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康熙宜嫔,苏麻喇姑在康熙地位,康熙死后苏麻喇姑的下场

    我国古代经历了多个朝代交替,不过无论政权如何变化,社会的形式依然是封建主义,所有人都被分成三六九等,贵族天生就享有特权。这一点在后宫中也不例外,虽然都是女人,但是皇后和侍女的地位却相去甚远。不过有一位名叫苏麻喇姑的侍女却十分特殊,她去世之后康熙竟然以嫔的身份对其进行安葬,这是怎么回事呢?清王朝是我国

  • 民国地主豪宅两万平,里边古董金银无数,网友:贫困限制我想象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民国地主家房子图片,民国地主视频,民国有钱人的别墅照片

    在封建社会里,最大的地主是皇帝。全国的土地都归皇帝所有,不过人们常常说的地主当然不是皇帝,而是一些豪强霸道的大地主,《孟子·滕文公上》曾经说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封建社会的大地主大都家财万贯,但是他们的这些财产却是通过压榨佃户和其他普通百姓得来。01解放前,刘文彩就是川西地区一个著名的大地

  • 阿桂:为乾隆收复百万领土,敢怒怼权臣和珅,清宫剧却极少拍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和珅与阿桂斗法视频,阿桂与和珅的恩怨,和珅和阿桂的电视剧

    阿桂是一位战功赫赫的清朝名将,他是乾隆当政时期得以出将入相的少数重臣之一。乾隆皇帝对他的评价也相当高,在为他自己有军功的臣子画像撰写评语时,阿桂曾经4次都名列前茅。在《紫光阁功臣像赞》中有记载:“阿克敦子,性颇捷敏。力请从戎,宜哉惟允。身不胜衣,心可干城。楚材继出,为国之桢。”最近几年,我国以清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