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镖局成立于清乾隆年间,其创始人叫做张黑五,在《山西票号史》里面是这样记载的:“考创设镖局之鼻祖,仍系乾隆时神力达摩王,山西人神拳张黑五者。”不过也有学者提出,可能镖局出现得更早。
古代的镖局与现在的物流行业有一些类似的地方,主要都是运送货物,但也有很大的不同,镖局不但要运送货物,而且还要保证货物的安全。镖局、保镖、劫镖等等元素也常常被用在武侠小说和其他文艺作品中,在历史上也有不少关于镖局的传奇故事。会友镖局便是清朝时期中国的十大镖局之一,其中出了不少名人,比如近代武学泰斗李尧臣。
▲清代镖局场景还原
01
李尧辰出生于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他是河北冀县李家庄人。这个地方本来就有着习武的传统,在李尧臣年幼的时候,由于社会动荡,所以乡民更是要让自己的孩子学习武术,不是为名为利,主要用于防身。所以李尧臣的父母也将这个孩子送去学了太祖拳。由于他勤学苦练,在练武这件事上非常肯下功夫,所以他的武艺在家乡那一带也是相当出色的了。
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14岁的李尧臣离家北上前往京城谋生。尽管少年李尧臣有一身武艺,但是想要在偌大的北京城混口饭吃也不那么容易。所以他就先找了个荷包行当学徒,虽然没什么前途,但是至少能够解决基本的吃住问题。后来经过别人介绍,李尧臣才进了会友镖局。
▲会友镖局旧照
会友镖局是当时北京城内规模最大的镖局,在许多大城市都开设有分号,同时它也是信誉最高的一个。在镖局内工作的人大多数是武林人士,所以他们的规矩跟一般的商号也不同,不是以伙计或者老板相称,而是以师徒相称,在进入镖局后便要拜师。李尧臣的武艺在家乡虽然算是不错的,但是到了高手如林的会友镖局却算不得什么。
02
在进入会友镖局后,李尧臣拜武艺超群的宋彩臣为师,在师傅和众多师叔的悉心教导下,李尧臣的功夫大有长进,正式开始走镖。作为一个镖师,日子过得非常辛苦。不但要起早贪黑地赶路,被风吹日晒,而且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都要随时保持警惕。毕竟在古时候,需要托镖的东西通常都较为贵重,这也会引来许多不法之徒的觊觎。
▲运镖剧照
李尧臣在这样的生活中历练,武术和经验越来越高,名气也越来越响亮。在八国联军攻入京城时,李尧臣还曾经加入护驾的队伍,一路将慈禧和皇帝护送到山西。在那时的北京城,李尧臣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当时的京剧武生名角杨小楼和旦角梅兰芳都曾经向他学习武术。
由于时代的变迁,火车油电等行业逐渐发展起来,再加上政局不稳,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徽友镖局在1921年宣告解散。无法再从事保镖行业的李尧臣便开了个武术茶社,取了会友镖局以武会友的意思,虽然发不了大财,但是人气和生意还是很不错的。李尧臣凭着自己的一身功夫震场子,轻易也不敢有人来招惹他。而李尧臣也在这一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武术名家,功夫也越来越精进。
▲近代茶馆
03
1931年,震惊全国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当时29路军的副军长佟麟阁专程前往拜访李尧臣。他想请李尧臣到部队中去教授大刀刀法,因为此前在与日军对抗中,在近身肉搏时,许多士兵都吃了日本刺刀的亏。所以佟麟阁希望李尧臣能够有用于应对的办法,李尧臣自是义不容辞,他结合实战需要,创造出一套无极刀,专门用于实战。在此后的喜峰口战役中,29路军大败日军,而大刀队在其中功不可没。因为这套刀法在与日军对战中屡试不爽,令得日军不由叫苦连连,还专门为此发明了一种铁围脖,套在日本士兵脖子上,但是这种东西反而令士兵在战斗中不能灵活躲闪,根本起不到防护的作用。
后来因为此事,日本人也专门找过李尧臣的麻烦,将他抓到了警备司令部。当时有一个叫做武田西的军官提出要和李尧臣比武,如果李尧臣赢了,便将他释放。结果李尧臣三拳两脚便胜了比赛,日本人便不得不将他释放。
▲李尧臣老年照片
结语
新中国成立之后,李尧臣这位末代镖王的一身本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培养了许多杰出的武术人才,还大力支持自己的女儿儿子到各地支援国家建设。可能是李尧臣常年习武,因而非常长寿,1973年他逝世于北京,享年97岁。
参考资料:
《山西票号史》
《李尧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