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太极一步步掌控实权后,改“大金”为“大清”

皇太极一步步掌控实权后,改“大金”为“大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015 更新时间:2024/3/3 2:44:01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299,《清朝史话》连载05,欢迎收看。

努尔哈赤死后,按照汉族封建统治者的习惯,应该是他的二儿子、大贝勒代善继位,可是,代善的儿子岳托和萨哈连,劝他让给有才能的皇太极

代善接受了儿子们的意见,并撺掇老五、三贝勒莽古尔泰和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的长子、二贝勒阿敏,共同拥立皇太极。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四贝勒,因此固辞不受,大家一再劝说,才在天六年(1626年,天命十一年)10月20日即了汗位,时年34岁。

代善比他大9岁,阿敏比他大8岁,莽古尔泰比他大6 岁,都是旗主,都有相当的势力,皇太极只好根据父亲临终前的旨意,决定哥几个一块“南面坐受”朝拜、共同执政。结果,事事受到“掣肘”,自己“虽有一汗之虚名,实无异正黄旗一贝勒"。

有个汉族诸生叫胡贡名的, 形容当时的情形是“十羊九牧”,确实不算夸张。又加上努尔哈赤时期遗留下来一些问题(如满汉矛盾,制度不健全,生产不景气、物价飞涨等)这一切,都使得皇太极的事情,一开始并不好办。

然而,皇太极到底不是等闲之辈,他不但在父亲生前就表现出过卓越的军事才能,而且,此时更施展了非凡的政治手段。

上台后的第八天,皇太极便重新编庄,叫一些汉民“分屯别居,编为民户,选汉官之清正者统之”,使庄园中40%的壮丁恢复了民户的地位,赢得了后金统治区里汉官的好感,称赞他是“圣明之主",愿意“实心齐力报答皇恩",给他提出了不少治“国”良方。

他于是注意发展生产:以农为本,减少工役,分给贫民一些瘠地,允许新附的汉民单独屯种,不必编入八旗,又规定以农考课官吏;他注意改进纺织、造船、冶铁等工业生产的办法;还限制满洲贵族扩大奴隶和虐待奴仆。

在军事组织上:崇祯八年(1635年,天聪九年),皇太极将蒙古军队扩充成为八旗;崇祯四年(1631年,天聪五年)组织了汉军,崇祯十五年(1642年,崇德七年)也扩充为八旗。

皇太极继续执行了努尔哈赤的联合、笼络蒙古诸部的政策,跟他们各部的头 目歃血誓盟,对他们封官赏赐、联姻结亲。崇祯元年(1628年,天聪二年),还曾把自己抚养的、贝勒岳托的女儿,嫁给了蒙古科尔沁台吉满朱习礼。因而每有大的战斗,蒙古科尔沁部都派兵前来参加。

天启六年到崇祯九年(1626到1636年,天命十一年到崇德元年)间,皇太极进一步统一了黑龙江下游(包括乌苏里江以东直至日本海)地区;崇祯九年到十五年(1636到1642年,崇德元年到崇德七年)间,他更统一了黑龙江中、上游(直至贝加尔湖)地区。

对于新附之人,一部分留住盛京(沈阳)给以“牛录章京”的官衔,一部分(如都勒古尔、达大密、阿济布等)则封回原地。

崇祯七年(1634年,天聪八年),世居精奇里江多科屯的达斡尔族首领巴尔达奇来附,还被招为额驸(驸马),妻以宗室之女。

崇祯九年(1636)夏,清军在鄂嫩河以西地区,招抚了使鹿部头人,赏了十七套官服。

崇祯十二年(1639年,崇德三年)到崇祯十三年(1640年,崇德五年)间,皇太极指挥满、蒙八旗兵,平定了黑龙江中游之北的叛乱,并在赤塔河谷追俘了叛军头目博木博果尔。黑龙江下游各族,被编为了民户;中、上游各族,被“审户比丁、列于军伍”,并“设佐领、骁骑校等分驻”。

皇太极的这些活动,巩固了后方,团结了内部,为全力对付明朝提供了条件,保证了兵源。但他饱尝了明军大炮的苦头,因此,崇祯四年(1631年,天聪五年)也铸造了红夷大炮,名曰“天祐助威将军”。

在政治上:皇太极注意选拔人才、改革机构。崇祯二年 (1629年,天聪三年)、崇祯七年(1634年,天聪八年)和崇祯八年(1635年,天聪九年),他多次考拔和荐举汉族、蒙古族和满族生员,量才录用。贝勒萨哈连的一个奴隶、汉人宁完我,后来竟当了参将。

崇祯四年(1631年,天聪五年),皇太极仿照明朝制度,设立了户、吏、礼、兵、刑、工六部,下置承政、参政、启心郎等官,由满、蒙、汉各族之人任职,分散满族贵族的权力,调动各族人物的积极性。

这时,汉人中,有个做礼部参政的,叫李佰龙,奏请按班次排列入朝,皇太极马上同意,废了兄弟同受朝拜的格局,南面独坐受拜。后又规定:六部贝勒不得在家办公,必须到衙门上班,以便受到监督。第二年,还规定了服制、名分:护军以上的官才能穿缎子衣服,其余的人只准穿布衣;黑狐帽、五爪龙、明黄、杏黄、金黄、紫色,非汗赐不得用。还规定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主、格格、额驸等的等级和公文款式。

崇祯三年(1630年,天聪四年),皇太极以屠杀永平、迁安两地官、民等的罪名,幽禁了二贝勒阿敏。第二年,又以在皇太极面前拔刀罪,将三贝勒莽古尔泰降为普通贝勒;后又以莽古尔泰与其妹妹、妹夫、弟弟等焚香誓、谋不轨的罪行,惩治了莽的势力,并夺取了莽古尔泰一支正蓝旗的领导权。大贝勒代善因拥立皇太极有功,本人只挨批评,没受处分,但其属下也被惩罚过。

崇祯五年(1632年,天聪六年),皇太极叫达海圈点了老满文,改进成了新满文。皇太极还命令诸大臣之家8岁到15岁的子弟入学,对他们“讲明义理”,使他们“忠君亲上”。

取得满族实际军政大权后,皇太极就进一步大造推翻和取代明朝皇帝的舆论。他说:天下,只有有德者才能统治,“有德者受命,无德者废弃。从来帝王,有一姓相传、永不易位之理乎!”

崇祯八年(1635年,天聪九年),皇太极宣布废除“女真”的称号而定族名为“满洲”。第二年5月13日,又改“大金”为“大清”,正式建立清朝,当上了皇帝。这一天,满洲、蒙古、汉族文武各官全都齐集沈阳故宫,多尔衮捧着满字表文,土谢图济农捧着蒙字表文,孔有德捧着汉字表文,率领各官跪着劝进。

从这一天起,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一一清朝,正式诞生。

皇太极即位后,国势日昌,地广粮裕,又令各地互市,真是 “文绣锦绮,无不备具”,腐朽的明王朝,就更不是他的对手了。

更多文章

  • 袁绍、曹操和孙坚他们身上共同的英雄特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袁绍和孙坚是什么关系,袁绍孙坚谁厉害,孙坚和曹操谁的实力强

    先看袁绍在这方面的表现。董卓控制了大汉皇帝和朝廷之后,想把少帝给废掉,召集群臣商议,袁绍不同意,结果在朝廷上直接翻脸!卓案剑吆绍曰:“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绍诡对曰:“此国之大事,请出与太傅议之”。卓复言“刘氏种不足复遗。”绍勃然曰:“天下健者,岂惟董公!”横刀长揖径出

  • 若关羽侥幸逃了回去,刘备会不会斩了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假如关羽不死刘备会统一三国吗,关羽有多爱刘备的老婆,刘备知道关羽死讯完整版

    但是随着刘备势力的扩张和关羽天生傲人的性格,关羽变得不可一世,以至于后来拒绝孙权的和亲遭到了曹孙联合夹击报复,不仅把荆州给丢了,还把自己的命给丢了。那么,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如果当年关羽侥幸逃回了刘备的身边,刘备会怎么去处理关羽呢?刘备不会因其丢失荆州之罪而杀了他,说出来别不信,先看看我们的分析。首

  • 他是曹操的大谋士,才能卓越,为何始终当不了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操十大谋士排行,曹操最厉害的十个谋士,曹操一生中的十大谋士

    程昱,字仲德,三国时期魏国名臣。程昱长得英俊帅气,身材高大,还留有美须髯,十分招人喜爱。在没有投入曹操麾下前,曾经用计谋击退了黄巾军将领王度,让家乡父母平安度日,由此崭露头角。后来,程昱受到赏识成为曹操的谋士,开始为其出谋划策征战各地。张邈和陈宫背着曹操迎立吕布成为兖州牧,一时间附近各个郡县都归附了

  • 刘备三顾茅庐时受高人指点?高人智商比肩诸葛亮,后来说出来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三顾茅庐时将谁误认为孔明,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怎么样,刘备三顾茅庐完整版

    官渡大战之后,刘备败于曹操手上,已经年过半百的他,在战场上打拼了20余年,经历了一番辛酸之后,刘备感叹说,要想恢复自己江山,没有一个治国安邦的人才在自己身边辅助自己,那么重建基业是十分不艰难啊。有一天他找他的朋友司马微,希望可以得到他帮忙指点迷津,在聊天当中司马微有提到了诸葛亮,但是只是略过了一下,

  • 蜀汉灭亡后,为何没人能再次复兴汉室?与当时汉室的权威性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为啥蜀汉兴不了汉室,蜀汉真的能复兴汉室吗,蜀汉为什么要光复汉室

    幸好姜维在被围困时逃了出来,并在之后,与廖化等人汇合。只可惜,等姜维逃出来时,汉中已经尽入魏军手中,不得已,姜维只能与廖化等人率军镇守剑阁。由于剑阁乃是通往成都的必经之路,钟会不得不在此与姜维对峙。但剑阁易守难攻,钟会一时间攻克不下。由于魏军的粮草是从关中运送过来,因此损耗较大,魏军也因为粮草不济,

  • 孙策被刺杀的幕后黑手到底是谁?不是孙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孙策,孙坚的长子,官二代、高富帅。他年少成名,十几岁就四处结交名士,声名远外,引得周瑜特来拜访,两人很快就成为了好基友。后来,孙策的老爸孙坚在跟荆州牧刘表打仗的时候,被刘表的部下黄祖射杀。孙坚的队伍被袁术接收,17岁的孙坚将父亲按照安葬在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市),并举家迁徙到江都(今属江苏省扬州市)。

  • 诸葛亮出山之前,算一卦后辅佐刘备,结果发现被刘备算计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为何出山辅佐刘备,诸葛亮什么时候投奔了刘备,诸葛亮辅佐刘备期间的经历

    那么天下诸侯那么多?诸葛亮却为何要一心一意辅佐刘备,并用一生去匡扶汉室呢?很多人都知道刘备经徐庶的推荐,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江湖上曾传言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而当时的诸葛亮也就二十多岁,年纪轻轻,自父亲诸葛玄死后,一直以耕种为生,当时的刘表等诸侯对诸葛亮的才能嗤之以鼻,认为是沽名钓誉罢了,所以诸

  • 他是东吴的中流砥柱,为何会与孙权有杀父之仇,还被逼休掉妻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权和陆逊杀父,历史上真实的东吴孙权,吴国重臣对孙权的评价

    而当时羊祜之所以会这么做,主要是因为当时荆州有陆抗这样的优秀将领主持军事。陆抗是陆逊的次子,公元246年时,孙权迁陆抗为立节中郎将,与诸葛恪互换防区,屯守柴桑。陆抗临走时,其驻地完好无损,诸葛恪到后,俨然若新。而诸葛恪的柴桑驻地却颇有毁坏,诸葛恪深为惭愧。要知道诸葛恪的军事能力极其出众,能让诸葛恪都

  • 此人追随刘备十二年,一战成名,地位稳压元老赵云,却不幸绝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临死前疯狂暗示赵云,历史上的赵云与刘备,刘备赵云搭配杂牌队伍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虽然在那个乱世,武将有了更大的平台,拥有了更多建功杀敌,扬名立万的机会。可是,并不是每一个名将,都能有一个好的结局,例如位列曹魏五子良将的于禁,被曹丕羞辱至死;袁绍部将麴义,因为太过骄纵,被袁绍处斩;江东名将陆逊,因卷入夺嫡之争,被孙权生生逼死;蜀将魏延因与杨仪争权,死

  • 除了项羽,历史上这人也设过“鸿门宴”,大臣第二天就解甲归田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项羽和刘邦的鸿门宴历史,鸿门宴刘邦逃走项羽为什么不追责,鸿门宴项羽的评价800字

    集权力与地位于一身的赵匡胤即使拥有着这么大的权势,但是仍然阻挡不了心中的担忧,他觉得当时拥立他成为皇帝的将士有一天会不会又去拥立别的君王,这样的心思在赵匡胤的心里生根发芽,最后赵匡胤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鸿门宴”。他专门邀请了当时拥立他称王的将领们一起去参加宴席,趁着大家吃的都差不多了就开始向众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