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袁绍在这方面的表现。
董卓控制了大汉皇帝和朝廷之后,想把少帝给废掉,召集群臣商议,袁绍不同意,结果在朝廷上直接翻脸!
卓案剑吆绍曰:“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绍诡对曰:“此国之大事,请出与太傅议之”。卓复言“刘氏种不足复遗。”绍勃然曰:“天下健者,岂惟董公!”横刀长揖径出。
袁绍“横刀”而出,显然是准备杀出一条血路,董卓虽然吹胡子瞪眼,可实际上是虚张声势,反倒让袁绍给吓住了,等反应过来之时,前者已经跑掉——袁绍靠过人的胆略和豪气给自己赢得了反转的机会。
曹操的胆略和豪气远超袁绍,故而干出的事情也更加厉害。
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于庭,踰垣而出。(《三国志·魏书》)
张让是谁?汉灵帝时掌握朝政的宦官集团“十常侍”之首,被灵帝称之为父亲的人,可谓权势熏天一时无两,再加上当时皇权尚未完全丧失威信,张让有皇权的加持,连大将军何进都惧他三分。而曹操竟然孤身潜入,准备行刺,被发现之后且战且退,从容逃走,绝对配得上胆大包天。(小说《三国演义》照搬了这个情节,但是却把曹操的刺杀目标改成了董卓。)
孙坚的胆略和豪气,同样远超袁绍,甚至与曹操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孙坚十七岁时,与父亲坐船,遇到一帮海贼在钱塘江岸边分赃,他父亲避之唯恐不及,但孙坚却要行侠仗义:坚行操刀上岸,以手东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罗遮贼状。贼望见,以为官兵捕之,即委财物散走。坚追,斩得一级以还。
虚张声势,将海贼吓跑是一回事,明知道自己孤身一人,还敢提刀狂追,最后还砍死一个,已经是属于胆大妄为的地步了。
孙坚随后在征讨黄巾军,夺取宛城的战斗中,更是将胆大妄为表现的淋漓尽致:坚身当一面,登城先入,众乃蚁附,遂大破之。
袁绍、孙坚、曹操身上共同的这种过人的胆略和豪气,增添了其吸引人的领袖魅力,故而最终得以在乱世之中施展自己的抱负、成就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