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同于这些开国皇帝,历史上真有位皇帝,他建国后并未忘记这些功臣,非但不担心,相反的却是更加信任和重用。他在历史上著名的事迹很多,“秦王扫六合,其势力何雄哉!”、“焚书坑儒”、“酷刑专政”、“死万人筑长城”等等,貌似提起他的残暴远比他的功绩更被人熟知。没错,他就是始皇帝——嬴政!
最被人熟知评价秦始皇为人的当属尉缭的话“爲人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失意亦轻食人。”这句话几乎成了后人看待秦始皇嬴政的根据。
殊不知,尉缭说这话只是气话。当尉缭说完这句话后,秦王嬴政其实是知道的,如果按上诉那句话来看秦王的话,那尉缭必死无疑,而且会死得很惨。
但结果恰恰相反,尉缭说完这句话后非但没死,秦始皇仍旧让他做了国尉(当时国尉是国家最高武职),也仍旧采纳尉缭的计谋。足可见秦始皇的胸襟是多么的宽阔。
还有秦始皇开国另一位举足轻重的功臣,王翦。可以说秦始皇灭六国,几乎就是王翦父子一手包揽的功绩。在秦王灭楚的时候,秦始皇嬴政一次战役没有听王翦的话,最后落得大败;嬴政并没有像后世的袁绍一样先杀预言对的人,而是赶紧跑去跟王翦道歉。
而王翦更过分,居然以此为把柄,向秦始皇索要全国军力,这是什么性质?万一王翦骄横,举全国之兵叛逆,那麼秦始皇必将前功尽弃,甚至死无葬身之地,更不要说以后的秦朝了,这在后世包括现代,是谁都不可能答应王翦这一要求。
可秦始皇嬴政就偏偏答应了,而且真的做到了,这才有了后世津津乐道的“秦王扫六合”。秦始皇利用王翦灭了了六国后,也并非像尉缭评价的哪样“居约易出人下,失意亦轻食人”,更没有像朱元璋一样开国后就公然杀害开国功臣。
秦始皇有这样的襟怀,一生不杀一个功臣,像李斯、尉缭、王翦等等这些人,都是跟随秦始皇征战六国的功臣,也都是当时赫赫有名,威震四方的名将,更是最有可能取代秦始皇的人。但秦始皇建国后,并未对这些人有所顾忌,仍旧对这些人重用有加,可见秦始皇在这一方面一直都是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的。
比之后世的高祖刘邦,晋祖司马昭,太祖赵匡胤,唐祖李渊等等,对待功臣或是除杀,或是流放,像秦始皇如此厚待有功之臣的,也唯有嬴政一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