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光绪和溥仪中间,其实还有一位皇帝,在位仅3天,名字却听着熟悉

光绪和溥仪中间,其实还有一位皇帝,在位仅3天,名字却听着熟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281 更新时间:2024/1/31 6:51:28

都说只有第一会让人印象深刻,好像所有人都知道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可是第二却少有人知。但其实,倒数第一也是第一,也会让人印象深刻。就像所有人都知道,封建社会时期,最后一任帝王是溥仪一样。

但倒数第二是谁呢?大家都会说是光绪帝,但在光绪帝和溥仪中间,还有一个名字让人非常耳熟的人,他名叫爱新觉罗·溥儁,这个人曾被慈禧立为皇帝,但仅有三天的帝王生涯,便被取代了。这中间是怎么一回事呢?

清末真正的掌权者----慈禧

都说皇帝是封建社会时期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掌握着这个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利,可这个规律并不适用于清末。为什么呢?因为一个女人的出现,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清朝的命运。这个人便是慈禧,咸丰帝的嫔妃,后来的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

最初她还是咸丰帝嫔妃之时,并没有展现出对权势的过度渴望。但咸丰帝过世,同治帝继位,作为圣母皇太后的慈禧自然有机会接触到国事。自此便开始了她垂帘听政的生涯,虽然同治帝有辅政大臣,但慈禧却对权利有着极强的欲望,并且连同慈安太后一起掌控朝堂。

但同治帝毕竟是会长大的,在同治帝17岁亲政后,慈禧便不如从前那般。可她也并没有把所有的权利都交还给同治帝,但没想到,同治帝不过20岁便过世了。他的继任者是慈禧亲自定下的爱新觉罗·载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光绪帝。

此时的光绪帝才四岁,国家大事自然掌握在慈禧手中。最初还有一些大臣能够与慈禧抗衡,但不过十年,大清就已经有了慈禧独裁的势头。在光绪帝继位的这段时间内,所有的事情都由慈禧做主,包括与大臣商讨国事,做出一些与国家息息相关的决策。

斗不过慈禧的光绪帝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光绪帝作为一个皇帝,自然也对权势有欲望。他不想常年居于慈禧手下做一个傀儡皇帝,而且光绪帝对慈禧做出的一些事情并不看好,常会与慈禧意见相左。可奈何慈禧手中掌握着大清最高的权势,光绪帝想反抗也无能为力。

直到光绪15年,光绪帝才正式亲政。可其实,慈禧依然有着决策权。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光绪帝选择积极抵抗,可实力不行,再坚定的想法又能怎么样呢?最终还是大清战败,这让光绪帝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可他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是痛定思痛,他要改变大清现在落后且无能的局面,于是他选择推行改革,实施变法。可以慈禧为首的保守派,怎么可能同意光绪帝如此行动?他们暗中对光绪帝的变法加以阻挠,导致光绪帝的变法不过百余天就以失败告终。

命运充满讽刺的仪与溥儁

可慈禧终究是一个女人,她虽然掌控着权利,可她却没有武则天那样的雷霆手段,能把自己推上帝位。但国不可一日无君,把光绪帝囚禁起来后,慈禧称光绪帝因病不能处理朝政,再一次垂帘听政。可皇位有人才能让慈禧名正言顺的垂帘听政,于是慈禧,便选择再推一个人出来,这个人便是爱新觉罗·溥儁。

之所以会选择溥儁,首先就是溥儁和慈禧是同宗,他的血脉里也流淌着叶赫那拉氏的血。溥儁此时15岁,被慈禧选中封为了大阿哥。并且在光绪26年时,慈禧准备让光绪禅位给溥儁,连年号“保庆”都想好了。

可慈禧的这个想法,让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少有人赞同,反对之声日渐多了起来,连各国公使都不同意慈禧的举动。再加上后来义和团的暴动,把溥儁的父亲牵连其中,因此获罪被剥夺了爵位。而溥儁也随父亲流放,这短短不过三天的皇位,还没适应就已经结束了。

溥儁做皇帝的事宜倒是告一段落了,可是接下来的皇帝人选又该是谁的呢?光绪帝没有孩子,慈禧又不看好光绪帝,只能再立一位皇子,于是溥仪便成为了慈禧眼中的最佳人选。她把溥仪从醇王府过继给了同治帝。

光绪34年,光绪帝去世之后,溥仪继承了皇统,成为了大清王朝最后一任皇帝。但这位皇帝继位之时,不过两岁。只有皇帝之名,根本无法有皇帝之实,但这并不影响他的皇帝生涯。因为不管是前朝还是后宫,都有对应的人帮他处理。

溥仪此时是一位真正的傀儡皇帝,因为他什么都做不了。可就是这样一位傀儡皇帝,却在国家动乱之时下发《罪己诏》,为大清所做的所有事情负责,可当时他也不过五岁而已。在袁世凯担任大总统之后,溥仪选择退位暂居宫中。在1912年时,其母隆裕皇太后颁布《退位诏书》,正式宣布了溥仪退位。

结语

曾经当过皇帝的两个人,溥仪作为战犯,后来被关押多年,最终因尿毒症去世,再没有作为皇帝的风光。而溥儁穷困潦倒到在去世之后,只能被埋在嘉兴寺的后院里。这二人的结局实在是令人唏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的三眼花翎有多高级?郡王、亲王都没资格,仅七人能佩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佩戴三眼花翎的有哪些人,清朝历史戴三眼花翎都有谁,清朝三眼花翎有多尊贵

    我相信要是喜欢研究清朝的人就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他们在等级划分上还是有自己的规定的,而且一般都非常严格,就连平时身上所穿的衣服都是按照等级划分的,等级高的人跟等级低的人所穿的衣服是不一样的,而且在配饰上也是有所区别的,因此人们在穿戴上都是要格外注意这一点的。而且等级不同的官员所穿的衣服也是不同的,而

  • 此人是大清铁帽子王,一生不得父亲宠爱,提出一对策使得天下归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铁帽子王爷,清朝铁帽子王有兵权不,清王朝12位铁帽子王都是谁

    不过作为一个拥有王爵的人,除了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外,甚至也需要负担一部分的国家责任,甚至也要在国家危亡的时候,奉献出自己的一生,所以能够拥有王爵的都是立下大功的皇族之人,而为了使王爵不烂封,清代规定了除了铁帽子王以外,其他的王爵都是采取降封的制度。而自清代一来200多年的历史,也就只有12位铁帽子王

  • 乾隆赐弘昼“保命诏书”,弘昼偷偷打开只有8个字,顿时傻了眼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乾隆对弘昼有多好,乾隆皇帝怎么样评价弘昼,乾隆为什么偏袒弘昼

    弘昼有个非常奇葩的爱好,在他活的好好的时候,他就喜欢给自己筹办丧事,然后自己吃别人送给自己的祭品,这听上去是不是十分的荒诞呢?其实这要追溯到雍正在位期间,当时的皇帝是准备把位子传给弘历的,而他弟弟是没有任何对皇位的想法的,可是想起以前那个残忍的九子夺嫡的事件就让他后怕不已,于是他选择了成为一个疯子,

  • 被雍正极端信任的年羹尧为什么最终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上的年羹尧是雍正杀的吗,雍正把年羹尧杀了吗,年羹尧为什么被雍正刺死

    雍正帝登基之后,年羹尧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将黄马褂赐给他。那么年羹尧究竟为何最终还是被雍正杀了呢?根据清朝史书的记载,年羹尧被杀,就是因为他过于嚣张,引起了各个官员的不满,其实这只是官方说法。年羹尧的死另有原因。大家都知道,康熙末年,官场风气混乱,腐败成风,国家财力接近崩溃,继位之后

  • 杨广是亡国昏君,但他所做的贡献却不容忽视,历史从此无世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杨广是千古昏君吗,杨广到底是不是昏君,杨广在历史上是不是昏君

    杨广的确出身在帝王之家,可他并非皇长子,所以他早年和太子之位毫无缘分。皇子们和太子自然不会和谐相处,他们最后只能有一个登上帝位。得到了独孤家和弘农杨氏的支持之后,杨广实现了自己的目标,顺利变成了太子。即使在史书中并没有过多的描述,但当时的杨广的确是因被世家左右而登基。接下来小编和大家一起看一下杨广到

  • 隋唐有一猛将,秦琼单雄信都不是他对手,连罗成都打不过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琼为啥对不起单雄信,历史上秦琼和单雄信故事,单雄信大骂秦琼完整版

    在《说唐》中,伍云召是大隋第五条好汉,此人为大隋尚书仆射伍建章的儿子,从小练得一手好枪法。伍云召的武艺要高出罗成许多,秦琼、单雄信等人更是无法与其相比。不过,就是这样一位好汉,最后的死法却让人大跌眼球。伍建章因为辱骂杨广遇害,作为伍建章的儿子,伍云召受到了官兵的追杀,当时,领兵追赶伍云召的是大隋第二

  • 身为李渊的儿子,李世民的三弟,为什么在历史中很少记载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渊跟李世民的关系,李渊是李世民的长子吗,李世民杀哥与弟向李渊请罪的视频

    在人物出身设定上,他被设定成李渊的儿子,是与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在人物关系上,是与李世民走得最近的兄弟,大排行在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之后,排行老四。在人物结局上,也是具有强烈的神话色彩。他天下无敌,却最怕打雷,每逢下雨打雷,就变得极度残暴。最后,在电闪雷鸣中,他将铜锤扔到空中,

  • 蜀汉末期两名良将,可惜刘禅不懂珍惜,司马炎慧眼识珠才得以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蜀汉后主刘禅简介,蜀汉五虎大将刘禅,司马炎如何对待刘禅

    蜀汉末期,作为一代创业先锋的“五虎上将”相继去世,就连魏延,王平等人也都相继被坑杀,能征善战的英雄排的上号的基本都没有了,此时蜀汉集团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那就是人才大量流失,朝廷上缺乏能够带队的精英,人才都是需要被发现的,可惜了,刘禅不知道是不是被赵云救回来的时候摔坏了脑子,还是他根本就没有识人用人

  • 故事:西晋第一大才子陆机的奇趣人生!奇巧百出个性独特,古人的风情我们不懂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西晋陆机生平事件,西晋陆机的作品有哪些,吴郡陆机称地主

    西晋结束了三国争霸的乱局之后,天下出现了短暂的安定局面,紧接着文学就出现了繁荣景象。这期间名士辈出,今天咱们讲的陆机,堪称是西晋一代文坛上的No.1!文坛大咖!说起陆机这个人,那可是妥妥的高富帅。他的祖父就是东吴名将陆逊,老爸陆抗当过大司马;他自己呢,身高七尺(也就是现在的1米70多一点吧,但在当时

  • 玄武门之变的关键猛将,射杀李元吉逼李渊退位,最终竟得了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在玄武门之变中谁亲手杀了李元吉,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换了李元吉弓箭,玄武门之变李渊退位提出一个条件

    尉迟敬德之所以会受到唐太宗李世民如此的信任,除了和他的战功有关,还有就是他玄武门之变的定策之功。在玄武门之变爆发前,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间的矛盾已经到达了白热化的程度,为了争夺太子之位,李建成甚至做好了刺杀李世民的准备。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的起事决心显得尤为重要。而促成李世民决心起事的,就是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