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诸葛亮主持蜀汉北伐,七次出祁山伐曹魏,当时和诸葛亮针锋相对的曹魏军师,便是大名鼎鼎的司马懿,可以说,司马懿和诸葛亮多次交手,是最了解诸葛亮的人,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对抗诸葛亮不落下风,逐渐在曹魏集团里建立了自己的势力。
但是,在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可以说是失去了最大的坚盾,这时候,如果曹魏进攻的话,必然能够一举拿下蜀汉,但是司马懿没有那么做,在诸葛亮死后,他不仅没有进攻,反而直接是撤退了,不再过问蜀汉的事务。
他为什么要那么做呢?难道司马懿不想吞下蜀汉的地盘吗?其实,这里面就是司马懿的聪明之处了,作为曹魏大司马,他拥有着极高的地位,但是当时司马家的实力,却远远不如曹魏,司马懿的野心很大,他不甘心于屈居在曹魏之下。
所以,在蜀汉的诸葛亮去世之后,蜀国对于魏国来说已经没有了威胁,毕竟,连诸葛亮这种人物都无法将蜀国带向强盛的地步,更何况一个姜维?因此这时候,如果司马懿起兵吞并蜀汉,花费一番苦劳后,却是自己能建立下大功劳,但是这样子他自然会被吞并了蜀国后实力变得更加强大的曹魏集团盯上,这对司马懿来说是极其不利的,更是他不愿意看的情景。
因此,在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便蛰伏起来,任凭曹魏和蜀汉、东吴两国消耗,而他则是在暗中发展着司马家的势力,以图大业。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极为正确,缺少了诸葛亮的蜀汉每天都在走下坡路,而留着这两个隐患,让曹魏时刻警惕着他们,无法转过头来针对司马家的壮大。
最后,蜀汉羸弱,到了崩溃的边缘,曹魏趁势将其拿下,这时候,司马家暴起发难,一举夺下曹家的皇位,最终统一中原,此中功劳,司马懿的沉默隐忍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