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东汉末年的黄巾军中为什么没有人称帝?

揭秘:东汉末年的黄巾军中为什么没有人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664 更新时间:2023/12/6 8:20:18

黄巾军中为什么没有人称王称帝?其实很简单,张角要建立的是“政教合一”的社会,而不是世俗的国家,他的口号就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政教合一”的国家当然没有皇帝,只有教主、教宗,而张角等人并不是教主、教宗,所以张角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工将军”。

要说明道教,必须从头说起。中国在东汉以前,并没有“道教”,两汉时期政治清明、百家争鸣、思想活跃。从刘邦建立汉朝之后,沿用商君之法,剔除秦法中的苛法,实行军功授爵制度。汉朝的主流思想是“黄老之术”,“黄”就是黄帝,“老”既是老子。“黄老之术”并非道家,更不是道教。

黄老之术是汉朝的主流思想

黄帝的治国之术,到底是什么呢?《列子、黄帝》记载了一个故事,鉴于原文太长不缀原文。故事的大意是:黄帝登基15年,受到人民的爱戴,生活的很安逸,沉迷于五情六欲;又过了15年,忧虑天下不能“大治”,极尽聪明才智,管理百姓,沉迷其中。黄帝自言:“我过于淫糜了,必须修身养性!”

于是,简居宫外之馆,三个月不理朝政。白天睡觉晚上做梦,一次,黄帝在梦中来到华胥氏之国,这里没有君长,没有社团组织,一切处于自然状态。人民不聊生、不厌死,没有亲疏远近,没有爱憎分明,更没有“水深火热”。老子著有《道德经》五千言,老子的主体思想就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这和黄帝的治国之术是一样的,后人把他们总结为“黄老之术”。老子认为,政府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相对的,政府管理的越多,天下就越乱越死。

最好的办法是政府少管事,只要人民不违法,做什么都行,让整个社会处于自然状态,让“道”既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去自然调节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这就是“黄老之术”的核心“无为而治”。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儒家编造的谎言,汉武帝成为背锅侠!

汉武帝继位以后,君权掌握在窦太后手中,而汉朝确立了汉朝的法律体系,主流思想是“黄老之术”,实行“无为而治”。汉武帝即位以后,君权掌握在窦太后手中,汉武帝为了从窦太后手中夺回君权,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就包括拉拢儒家学派,利用儒家的思想学说为自己服务。

窦太后死后,汉武帝掌握了君权。儒家弟子董仲舒,为了讨好汉武帝,就创立了“君权神授”的学说,汉武帝为了稳固君权,就接受这种说法。但是,汉武并没有重用董仲舒。董仲舒后来给汉武帝上疏。

公羊对策之后,汉武帝并没有重用董仲舒。汉武帝把董仲舒派到刘非那里当相国,等于让儒家远离了中央政权的核心,儒家的整体思想和汉武帝开疆拓土背道而驰。司马迁把这个记载到《史记》里,后世的儒家吹捧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成了儒家吹牛的“背锅侠”。

为了对抗外来宗教,张道陵创立道教

汉朝实行无为而治、百家争鸣,汉武帝打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汉朝和世界的交往颇多,在物质交流之外,精神的交流也很多,外国宗教,诸如佛教、拜火教等也传入中国。东汉刘秀的儿子刘庄既汉明帝,比较尚佛,在洛阳建立中国第一座寺院“白马寺”。

佛教在汉朝的传播,广收信徒大增寺院,影响到汉朝的百家争鸣和主流思想,为了对抗佛教的传播,道家思想的一个分支,开始向本土道教演变。西汉功臣张良的后裔张陵,在北邙山学习,开始在北邙山传道,人称“张道陵”。

东汉末年爆发瘟疫,张角假借治病传教

东汉末年,中国爆发严重的瘟疫,张角兄弟略通医术,深入瘟疫灾区以治病为名传教。张角兄弟传教十几年,聚集百万信徒,用军事组织方式把信徒编为36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七八千人,方有渠帅,准备举事。后来,张角弟子马元义遭人告密,在洛阳被车裂,会众一千多人遭捕杀。张角紧急通知各方提前举事,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工将军”。

黄巾军要建立的就是没有皇帝、没有王权的太平世界,说白了就是政教合一的社会。理想化的“乌托邦”,在现实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黄巾军失败也是自然的。但是,黄巾军要建立的“政教合一”国家,却是非常可怕的,假如成功了,中国也许就会比欧洲提前进入暗无天日的中世纪。

标签: 黄巾军东汉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北宋有武器生产流水线吗?北宋的武器生产流水线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北宋,流水线,历史解密

    1913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汽车生产流水线的诞生,大大的提高了汽车的生产效率,达到人工生产效率的8倍以上,为人类现代化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小编要告诉大家的是,早于八百多年前的北宋,中国人就发明了生产流水线,用于武器和军事设备的生产。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

  • 三藩之乱是指哪“三藩”?他们为什么要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吴三桂,历史解密

    三藩指清初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位藩王所辖藩镇。清朝初年,由于清朝统治者力量尚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各省,因此将汉人降将有功者分封管理在一些南方省份:吴三桂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尚可喜封平南王,镇守广东;耿仲明封靖南王,死后,其子耿继茂袭封,镇守福建。上述三方势力合称三藩。三藩在所镇守的省份权

  • 史上最难统一的朝代,连出了六代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朝,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纷争乱世,如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在这些时期,诸国混战、军阀各成一派,谁也想成为天下之主,谁也想富有四海。因此,在这些纷争乱世,统一起来是相当困难。那大家认为,是哪个时期更难统一呢?小编认为是秦统一六国比较困难。首先,秦国没有统一的参考标准。到

  • 关于文艺复兴的两位人物 多那太罗与南尼迪班科的信息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艺复兴,意大利,历史解密

    在圣米迦勒园中教堂的雕刻中,多那太罗将人体当作各部分相互关联且能够运动的结构来处理,他刻刀下的衣袍是一个独立的元素,基于人的形体来塑造,而非某种样式或是外部强加。多那太罗仿效诸如《持矛者》这样的古典范例,精心地保持了构图的平衡。因此从观者的角度看去,左边的元素强调垂直感与稳定性,而右边的则突出了倾斜

  • 原宪: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春秋末年宋国商丘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原宪,孔子,历史解密

    原宪(公元前515年—公元前?年),字子思,春秋末年宋国商丘人。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原宪为“原伯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追封“任城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为先贤原子。原宪出身贫寒,个性狷介,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孔子为鲁司

  • 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楚国,是如何一步步崛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楚国,历史解密

    楚国,先秦诸侯国,在建国之初十分贫弱,经过几百年发展,在春秋时楚成王之世开始崛起,在楚庄王在位时,开创了春秋时期楚国最鼎盛的时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胜利者影响历史的流向。譬如秦始皇在歼灭东方六国不久后就推行了法家文化,将先秦其他国家的思想之花摧折殆尽。然而,始皇帝权势滔天

  • 太平军西征曾取得一连串的胜利,为何同为出征的北伐却一直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太平军北伐,天平均西征,历史解密

    太平天国刚在天京定都时,因为当时的领导层始终缺少一个主要的战略目标,所以在江南、江北两座大营还在围困天京的情况下,太平军先后发动了北伐和西征。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太平军的北伐与西征,这两次决定未来太平天国命运的行动,可以说是先后进行的。因为,在北伐军开拔没有多久,西征军便也

  • 日本遭原子弹袭击后如果还不投降?盟军将会进行怎样的行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二战,日本,历史解密

    1945年8月,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这也成为了压倒日本的最后一根稻草。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投降旧照)那么,假如日本在遭到原子弹轰炸后,依然选择死不投降,盟军下一步的行动是什么?早在1945年5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整个轴心国世界就只剩下了日本

  • 吴于廑:安徽休宁人,中国籍世界历史大拿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吴于廑,历史学家,历史解密

    吴于廑(1913—1993),安徽休宁人,1935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在世界史研究有多方面建树,按学术类别有通史编纂、世界史资料汇编、世界上古中古史研究、15、16世纪东西方历史综合比较、西方史学研究及史学名著编译、中西文化比较等等。吴于廑(1913-1993)原名吴保安,安徽休宁人,1913年出

  • 揭秘:古人死后压舌是为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在电影《末代皇帝》中有一个片段,慈禧死后,宫人把一颗价值不菲的夜明珠塞入慈禧太后的口中压舌,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什么是压舌?到底有什么作用?难道真的是为了防止尸变吗?压舌顾名思义就是人死了之后,给死者的嘴里放一些东西,死者的身份地位不同 ,压舍的东西也不一样,武则天用的是木头,乾隆皇帝用的是玉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