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狄仁杰的官职,可能大家都比较凌乱。如果我们仔细的查一下李元芳的官职“千牛卫”就会发现,剧中的李元芳跟狄仁杰的仆人一般的设定似乎一点儿都不合理。因为李元芳的官职和狄仁杰的官职几乎是平级的,他哪里用得着老是像个侍卫一般跟在狄仁杰的后面呢?是电视剧的设定错了嘛?
我们先来看看狄仁杰的官职。狄仁杰出生于630年,早年考中了明经科,做过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官职,最高就做到了同凤阁鸾台平章事。那么,狄仁杰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个多大的官?为什么会人人忌惮?
实际上,狄仁杰的这个“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其实只是一个三品官。它上面还有二品大员、一品大员,为何狄仁杰的这个三品官会让李元芳这样和他差不多品级的官员对他如此的尊重,能让其他人对他如此的忌惮呢?这就必须要解释一下“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个官职的来龙去脉了。
历史上,一开始是没有这个官职的,而且狄仁杰之后也很少有人被封为这个官职。因为这个官职一般是被叫作另外一个名字: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什么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呢?这就不得不说一下啊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度了。所谓“三省六部”,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和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三省六部构造了隋唐的整个官员制度,而这其中“三省”最为关键。其中中书省主要负责对政令的决策,皇帝要讨论什么大事、决定什么大事都是找中书省的人来。他们是唐朝政令运转的关键,因此地位特别的重要。而门下省负责审议、监察等权力,也是唐朝的一个重要部门;尚书省比较倒霉一些,它负责执行。
因此,三省基本就把唐朝的整个决策、审议、执行的流程给走完了。而决策与审议这两个过程往往又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中书和门下的分开设置就会有一定的麻烦。这边中书省把策略定了下来,皇帝还不能审议,又得把门下省的人叫来审议,这多麻烦啊?所以后面就出了“同中书门下”这个官职。
也就是,跟中书省、门下省的只能一样的官职,它是一种中书省和门下省结合起来的官职。那么,“平章”又是怎么来的呢?没记错的话,后来朱元璋还曾经在南京做过一段时间的“平章政事”,这“平章”有啥说道的吗?其实“平章”的出处也跟历史上的一位牛人有关系,他就是李靖。
我们现在一般说起李靖,都会把李靖想成《封神演义》当中那个托着宝塔,一脸呆愣的“托塔李天王”。但是实际上历史上的李靖比“托塔李天王”厉害多了,他是一个真正的常胜将军,一辈子没打过败仗,善于以少胜多,是唐朝的“军神”。唐朝名将徐懋功、侯君集都是他的徒弟。
有一天,军神李靖突然就不想当官了,想要回家种地去(应该是急流勇退)的意思。唐太宗大急,害怕失去这名帅才,就“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没事唐太宗就把李靖叫来拉拉家常,问一下:“老李,你看这事儿该怎么做啊?”以此来显示自己对李靖的重视,后面就有了“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个官职。
而武则天当了女皇之后,什么事情都要改一下,以显示出她不是大唐的老婆,而是大周的皇帝的身份识别,对许多制度、名称都进行了更改。而当时实际上相当于宰相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被她改了。怎么改呢?可能是比较喜欢“鸾凤”这两种鸟吧,她就改成了“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古代,“鸾”为雌鸟,“风”为雄鸟,她给狄仁杰封一个“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其实有点儿不伦不类的样子。不过那时候她是皇帝,她喜欢是啥就是啥了,狄仁杰也不能抗议了。但实际上这个官职就是实打实的宰相,真正的手握大权的官职,因此大家都忌惮狄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