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率部讨伐王世充,打下了千金堡等战略要地,把洛阳包围起来了。王世充为了活命,派长孙安世等人带着厚礼,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就率领30万大军来救王世充。
李世民力排众议,率领主力部队抢先占据武牢关,在武牢关摆开阵势迎战窦建德。武牢关,原名虎牢关。唐朝人避太祖景皇帝(追封)李虎讳,改名曰武牢关。武牢关是洛阳的门户,拿下武牢关,就等于是拿下了洛阳的咽喉地带。李世民武牢关外与窦建德的这一场大战,《资治通鉴》记载得非常详细。
据《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自知兵力没有窦建德那么多,决定采取出奇制胜的战术。李世民和尉迟敬德等人,率领主力部队大张旗鼓,引窦建德的主力部队来攻。李世民一边吸引窦建德主力的火力,一边派玄甲军冲杀到敌军后方,扰乱敌军的军心,动摇敌军的阵脚。
率领玄甲军冲锋陷阵的将军,分别是秦琼、程咬金、史大奈。熟悉隋唐演义类小说的朋友,对秦琼和程咬金的大名肯定是如雷贯耳。由于被隋唐演义类小说贬低,史大奈在大家的心目中,一直是秦琼小跟班的印象。
图为李世民影视形象
在正史上,史大奈非但不是秦琼的小跟班,而且是李世民的亲家公。正史上史大奈武力值非常高,与秦琼和程咬金不相上下。李世民派史大奈与秦琼和程咬金一起率领玄甲军冲锋陷阵,就是明证。
《资治通鉴》记载,在李世民吸引窦建德主力来攻的时候。秦琼和程咬金、史大奈一起,率领玄甲军向窦建德所部杀去。哥仨率领部队,卷起大唐的旗帜,杀到了窦建德所部后方。哥仨率领玄甲军杀到敌阵后方,任何命令部队打开大唐的旗帜。
窦建德的部队见到身后大唐旗帜迎风飘扬,以为自己被唐军包围了,纷纷想夺路而逃。窦建德所部阵脚大乱,李世民率领部队奋力冲杀。在李世民的主力部队和玄甲军的合力冲杀之下,窦建德所部大败亏输。李世民一举生擒窦建德,立下了一战擒二王的奇功。
武牢关之战,是程咬金和史大奈的人生巅峰之战。秦琼的巅峰之战,应该是在美良川战胜尉迟敬德。武牢关之战,只是秦琼的第二个巅峰而已。武牢关之战胜利之后,史大奈又追随李世民,打了征讨刘黑闼的战役。
李世民登基称帝之后,昔日的藩邸旧将们纷纷迎来春天。秦琼、程咬金、尉迟建德、史大奈都获得了十二卫大将军的职位。十二卫大将军,是唐朝最高的常设实权武职,再往上升就是一些位高权轻的荣誉职位了。史大奈能与秦琼、程咬金、尉迟建德平起平坐,出任十二卫大将军的职位,他的武力和战功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图为秦琼影视形象
大家都知道,秦琼和程咬金在武德年间,就被李渊册封为国公爵位。秦琼被册封为翼国公,程咬金被册封为宿国公。尉迟敬德的国公爵位来的比较晚,他被李世民册封为吴国公。史大奈和尉迟建德差不多同时进位国公,他被李世民册封为窦国公。(此事典出《新唐书.史大奈传》语:“擢累右武卫大将军,检校丰州都督,封窦国公。”)
在隋唐演义类小说里面,史大奈是瓦岗军出身。在正史《新唐书》里面,史大奈被排在《诸夷蕃将列传》第一名的位置。史大奈本来姓阿史那氏,是突厥的贵族。史大奈投奔隋炀帝,被任命为金紫光禄大夫。
李渊刚刚在太原起兵,史大奈就率部投奔李渊。史大奈的资历比秦琼和程咬金要老,秦琼和程咬金在瓦岗军效力的时候,史大奈已经是从龙起兵的开国功臣了。李渊所部与隋将桑显和大战于饮马泉的时候,史大奈就立下大功。李渊打进长安城的时候,史大奈所部就是攻城的主力部队之一。
图为李渊影视形象
李世民打薛举的时候,史大奈也是主要将领之一。史大奈一直是李世民的股肱之臣,他的儿子史仁表,也以功臣子的身份,娶了李世民的亲生女儿为妻。有了这段姻缘之后,李世民和史大奈,就成了儿女亲家了。
史大奈去世的时候,李唐皇室追封他为辅国大将军。辅国大将军是荣誉职位,比十二卫大将军地位还高,但是没有实权,一般是用来追封去世的功臣。史大奈能得到这样的追封,也是名垂青史的大唐荣耀了。
古代的时候,功臣自然死亡之后,有一份人人渴望的殊荣,就是陪葬在皇帝的陵墓。李世民的昭陵,是唐朝陪葬功臣墓最多的帝陵,没有之一。李世民的功臣故旧,有许多人陪葬在昭陵。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都是陪葬李世民昭陵的大功臣。史大奈作为李世民的潜邸功臣,自然会获得陪葬昭陵的殊荣。
史大奈的儿子娶了李世民的女儿,史家成了尚主之家。古代的时候,娶公主一律称为尚公主,就是高攀娶了公主殿下的意思。史大奈尚主之家,官拜大将军,爵封国公,陪葬帝陵,人臣之贵,几乎到了顶点。唯一的遗憾,就是落选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行列。
参考书目:《唐会要.昭陵陪葬功臣名氏录》《新旧两唐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