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明成祖迁都之后的紫禁城,在很长时间里都是这个古老帝国的最高权力中心,无数影响着整个国家甚至是世界走向的决策,在这里经过商量与决议后被制定并执行。数百年间岁月变迁,坐镇其间的人如流水来去,而始终巍然矗立在这里的紫禁城默默看待着这一切,却不发一言。只是从它那道旁路灯的变化情况,便也可折射出从魏忠贤、和珅到侵华日军的三百年变迁。
魏忠贤作为影视剧中的大反派,是我们并不陌生的历史人物,他当权的时候是明熹宗朱由校时期,那是1621年,远方岛国的日本尚且处于“战国”时代,当时的大明帝国没有一个人想到那不起眼的岛国在后来能成为帝国威胁。作为司礼监秉笔太监的魏忠贤,与皇帝的乳母客氏一起把持朝政,干下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
正是因为他们经常干的都是一些不怎么好的事,所以就经常都是在晚上做,所以也会非常心虚,只能藏在夜色中不敢见人,于是在出入紫禁城的时候看到路灯便难免心生惶恐,所以用防止火灾的借口撤销了紫禁城中的路灯。
也正因为魏忠贤为祸过烈,让原本就已经是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最终也没有撑上几年,很快就被满清给取代了。满清给紫禁城重新装上了路灯,不过这一次大有讲究,以汉白玉为底座,框架以铜为原料并且做成了宝塔形的路灯,只能是皇帝专属之物,其他人若敢擅用便是“谋反大罪”。
然而乾隆时期的大权臣和珅,便有在自己的府邸中弄了这样的路灯,不过他过于招摇,所以皇子永璘早就盯上了他,表示:“不管哪位兄弟当皇帝,我都是没有意见的,只要能够把和珅那座房子赏给我就行……”后来嘉庆皇帝确实把和珅的房子赏给了他,他的儿子把那些路灯都拆下来上缴,成为了紫禁城路灯的一部分,那是1799年。
不过紫禁城路灯遭受的艰难尚不止于此,在日军侵华之后,因为彼国内金属短缺,以至于将故宫里的路灯都拆掉,想要带回国内将灯架上的铜给重新熔炼出来,。好在因为很快就彻底战败,这些古老的路灯也就得以再次回到紫禁城。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