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率领20万西凉大军入主都城洛阳,擅自废立、保持朝政,立国近2百年的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各地州郡牧守及豪强武装纷纷起兵,联合讨伐董卓,拉开了诸侯割据混战的序幕。兖、豫之师战于荥阳,河内之甲军于孟津。卓遂迁大驾,西都长安。而山东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小者聚阡陌,以还相吞灭。会黄巾盛于海岱,山寇暴于并、冀,乘胜转攻,席卷而南,乡邑望烟而奔,城郭睹尘而溃,百姓死亡,暴骨如莽。
在迅速崛起的各路诸侯中,袁绍无疑是发展最快
袁绍的先祖自袁安至袁隗,四世有五人位居三公(同徒、司空、太尉称三公),号称“四世五公”,门生故吏遍于天下。依靠家族的余荫,袁绍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被大家公推为盟主,享有极高的声望。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正在担任渤海太守的袁绍胁迫州牧韩馥拱手把冀州让给他,获得了当时军事、经济最为发达的河北平原地区,有了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持,迅速向东收复了并州;向北灭掉了公孙瓒,夺取幽州;向东又抢占了青州之地,成为坐拥四州之地的头号军阀。
与袁绍相比,曹操的崛起之路则充满了血雨腥风
其在董卓胁迫汉献帝西迁长安时,孤军追赶,结果被西凉大将徐荣击败,自己也险些被俘。后来曹操趁着黄巾叛乱又起,数次招兵、几番苦战,终于占据了兖州地区,并收遍了投降的上百万青州黄巾军。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攻破汝南、颖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部,占据豫州(今河南中部南部、安徽北部);此后数年间,曹操又几次领兵亲征,先后消灭了割据宛城的张绣,盘踞徐州的吕布、刘备及在淮南称帝的袁术等多股势力,才逐渐发展成仅次于袁绍的第二大割据力量。
曹操迎天子、屯田,并实施了盐铁专卖
为了应对来自北方袁绍的威胁,为必将到来的袁曹决战做好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准备,曹操一刻也没有懈怠。
政治上,曹操主动带兵到洛阳,迎接从长安逃难至此的汉献帝,并将其安置在自己控制的中心区域——许县,获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从此可以打着汉皇室的旗号,行四方征伐之事,也可以拿着汉家王朝的官爵,大肆封赏招揽各地的文武人才,最大限度的获得天下仕族和中小割据势力的支持。
经济上,曹操接受了部下枣袛、韩浩等人的建议,立足当时实际,广泛推行屯田制度,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载曹操的令文说:“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从而,将屯田从解决军粮民食的经济角度,上升到消除割据、统一天下的更高层次,也正是在曹操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行下,屯田获得了极大成功,“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军事上,曹操为了解决装备和军饷问题,着手实施盐铁专营制度,先后设置司金中郎将、司金都尉等,来专职负责各类铁器、兵器的生产。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曹操“遣谒者仆射监盐官”,全面控制了河东盐池所产食盐的生产销售,收取巨额盐税,以补充军资。
靠着上述措施,曹操积攒了一定数量的马匹装备和粮草物资,加上多年血战锤炼出了数万劲旅,终于有资格在官渡之战中与拥兵10万的袁绍决一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