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当你感到迷茫,读一读刘邦的人生

当你感到迷茫,读一读刘邦的人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263 更新时间:2023/12/9 14:38:27

一种是生在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五谷不分型”;

一种是有权有势、敢抢敢夺的“谋朝篡位型”;

还有一种则是出身普通,逆袭而上的“草根锦鲤型”。

很明显,第三种类型的人是最难做的,但同样也最令人佩服。

因为他们一不靠钱,二不拼爹,完全是凭借时代际遇与自身实力,走上人生巅峰。

在这一类皇帝中,汉高祖刘邦无疑最为耀眼夺目,连明末清初的“毒舌评论家”毛宗岗都称其“得国最正”。

在刘邦的一生中,曾多次跌入低谷,但他每次都能转败为胜、逆袭而上,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出人头地,要付真心

刘邦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叫做刘太公,母亲叫做刘老太太,就连他自己也没有一个像样的名字,他叫“刘季”。

在古代,穷苦百姓家的孩子,名字都起得很随性,比如朱元璋,他的名字本叫“朱重八”。

当然,刘邦也比他强不了多少。

正所谓“伯仲叔季”,刘季,其实就是“刘四”,在他上头还有三个哥哥。

但刘邦从小就和那几个哥哥不一样,人家都是务农养家的好手,只有刘邦天天不干正事,整日游手好闲,斗鸡走狗,是个十足的混混。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刘邦虽然算不得好汉,但却为人真诚,从不攀高踩低,因此在他身边聚集了很多朋友。

比如狗贩子樊哙、车夫夏侯婴、鼓吹手周勃,甚至连当地的官吏萧何、曹参也跟他来往密切。

也正是这些人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庄子》有言:“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在生活之中,唯有真诚才能换来真情。

刘邦用一颗真心去对待朋友,朋友也自然十分爱戴他,心甘情愿地奉他为“老大”。

不过,别看刘邦在外面扮“古惑仔”、充老大,风光得意,可每次一回到家,就被父亲刘太公骂个狗血喷头。

在父亲眼里,他就是一个不学好的“败家子”。

但刘邦从来不以为意,他仍是我行我素。

安稳地务农,从来都不是刘邦的诗和远方,他虽身在底层,却始终有一个“游侠梦”。

因为在当时社会,游侠之风盛行,对于很多人来说,能够成为一个像荆轲聂政一般的大侠,是他们毕生的夙愿。

可惜此时秦始皇已经统一了中国,游侠也遭到了朝廷的打压。无奈之下,刘邦只能暂时放弃梦想,先找个工作干着。

于是,在萧何的帮助下,他被任命为光荣的基层干部——泗水亭长。

胸怀远大,敢为人先

官虽不大,但好在不用成天在地里种庄稼,有时还可以借着执行公务的名头,出去见见世面。

有一次,刘邦到咸阳执行公务,恰巧碰到了秦始皇出巡。他远远望见秦始皇的排场,心中羡慕不已,不禁感叹道:“大丈夫当如是也!”

在看到秦始皇的豪华排场后,刘邦的内心受到极大震撼,也许就在此时,他的心中涌起了一股干大事的冲动。

很快,他便迎来了一个机会。

秦二世元年,随着陈胜吴广的一声呐喊,全国各地纷纷举起了反秦大旗,刘邦的家乡沛县也不例外。

可大家虽有揭竿而起的心,却没人敢带头,因为带头而起的人,一旦失败,那就是第一个要被砍头灭族的。

这个时候,大家伙想起了刘邦:

这家伙平日里就天不怕地不怕,让他带头肯定成。

就这样,刘邦当仁不让地成了“龙头大哥”。他终于从一个社会小混混,进阶为一支两三千人队伍的领头人。

从这开始,刘邦走出了沛县这个小地方,正式加入到争夺天下的游戏中。

人生的失败并不在于平凡的出身,而在于你讨厌自己的平凡,却又不敢想象未来。

人生的理想,便是为了能够拥有理想的人生。

须知,困住你的,从来都不是你的出身,而是你自己的眼界与志向。

审时度势,以己度人

刘邦在沛县揭竿而起,自称沛公,而他此时已经47岁了。

相比历史上的其他创业者,刘邦是一个十足的“高龄”创业者。

就在他起兵不久后,便传来了身为同行的“创业先驱”陈胜失败的消息。

陈胜在当时的起义军眼里,那就是偶像级别的存在,如今这个偶像倒了,刘邦才真正感觉到心虚。

可他并没有打退堂鼓,而是选择换一个偶像来追捧,这新偶像就是项梁叔侄。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刘邦很快就加盟到项梁的团队中,并且得到了对方的资助。

但既然是合伙做买卖,那在利益分配上就很容易出现分歧。

当时,名义上的老板楚怀王与各路兵马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虽然最后是刘邦率先攻破咸阳的,但他却没有成为关中王,因为实力最强的项羽不允许。

在鸿门宴上,刘邦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最终哄得项羽对他网开一面。

后来项羽在分封天下的时候,把刘邦封为了汉王。

这看似分封,实则和发配差不多。

项羽不仅把他安置在了偏僻的汉中,还在他家门口安排了三个眼线。项羽将关中一分为三,分封给三个秦朝降将,让他们时刻监视着刘邦的一举一动。

遭受到如此不公正的待遇,刘邦也是愤怒至极,但愤怒归愤怒,该忍还是得忍。

毕竟他现在的实力远不如项羽,就算是条龙,那也得盘着。

于是,他只能叹口气,然后乖乖地前往汉中,最后还要放火烧掉进入汉中的栈道,以此来向项羽表示:我绝对服从领导安排,这辈子都不出来了。

《中庸》有言:“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人生就像一串波浪线,有高峰有低谷,有幸运也有噩梦。

委身低处,是藏锋守拙的隐忍,虽然无锋,却是最好的利器。

那些善于在低处隐忍经营的人,最后往往能到达人生最高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刘邦刚创业的时候,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一没资金,二没技术。

但可贵的是,他有自知之明。

他深知自己存在很多不足,所以更加重视人才,而且能听进去这些人才的劝谏。

当时,有一位叫郦食其的儒生,前去投奔他。

郦食其前来拜见时,刘邦正在使唤着两个婢女洗脚。

他看郦食其不过区区一介儒生,便有些看不起对方。

郦食其见刘邦十分无礼,也丝毫没给他面子,开口就是一句狠话:“足下是要助秦攻诸侯,还是率诸侯而破秦?”

这一句话把刘邦激怒了,刘邦大骂道:“竖儒!天下苦秦久矣,所以诸侯相约而攻秦,你为何说我助秦而攻诸侯?”

郦食其冷冷说道:“既然你想要诛无道暴秦,那就不应该以这种傲慢的态度来对待长者。”

刘邦一听,连忙从洗脚盆里一跃而起,整理好衣服,请郦食其上坐,向他询问破秦之策。

还有一次,刘邦和郦食其谋划如何削弱项羽的力量。

郦食其提议: 分封六国诸侯,来牵制项羽。

刘邦当即称善,并派人立即行动。

恰好此时张良求见,听了这个主意后,连说“不可”,并为刘邦仔细剖析其中利弊。

刘邦听后顿然醒悟,立刻派人取消了行动,并向张良致谢。

《尚书》有言:“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过而不改,是失败的老道路;知错能改,是人生的新开始。

如果为了面子,一错再错,那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项羽就是这么失败的。

做人做事要及时清醒,改正错误,种下善根,方能修得善果。

善于分享,广结善缘

刘邦之所以能在楚汉相争中获得最后胜利,善于笼络人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经过彭城之战的失败后,刘邦意识到了团队作战的重要性。

于是他拿出巨大利益,情愿封韩信、彭越、英布等人为诸侯王,以此获得大家的支持,共同对付项羽。

最后化被动为主动,成功将项羽消灭掉。

虽然刘邦的手下各色人等皆有,但他却一视同仁,该封的封,该升的升,给足了大家实惠,自己也就得到了大实惠。

反观项羽,他虽然关爱将士,却只是在送饭送药、问寒问暖等小问题上下功夫。

当将士们有了功劳应该得到封赏时,他却把官印紧紧捏在手里,印角都磨圆了也舍不得给人,简直是小家子气!

论个人的能力与魅力,刘邦不一定比得上项羽。

但搞事业,却不是一个人可以搞定的,而是需要一个高效的团队。

一个能够纵横天下的团队,又靠什么集结起来呢?

两个字——利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草根出身的刘邦,自然是再明白不过的了。

曾国藩有言:“利可共而不可独。”

分享是做人的一种境界。

层次越低的人,越守着自己那点利益不放;而层次高的人,明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更愿意通过付出和分享,来获得更大的实惠。

做人懂得分享,才会更有人缘!

这便是刘邦与项羽的最大不同。

刘邦以一介平民,提三尺长剑,三年亡秦,五年灭项,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人生奇迹。

虽有幸运成分,但把握命运的,终归还是他自己。

如若刘邦没有走出低谷的意愿,没有一颗逆袭的决心,那他又怎能开创这四百年的大汉王朝?

卢梭曾说:“困境,对于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坟墓,而对于强者则是生发壮志的泥土。”

人生其实很简单:熬得住,出众;熬不过,出局。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痛苦的今天,是为了美好的明天做铺垫。

凡事不要总想着顺风顺水,需知,逆袭的人生才更加华美。

当你身处低谷时,请来读读刘邦的人生吧,它将会告诉你:逆袭的人生,到底有多精彩。

作者 :不雨亦潇潇,十点读书签约作者。本号只作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更多文章

  • 三马食槽:曹操猜到司马懿不可靠,什么没有留下后手制约?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为防范司马懿留下了哪些后手,新三国曹操司马懿对话,司马懿曹操典韦能组盾吗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讲究谶纬学说的一个时期,一句“代汉者当涂高也”就让袁术袁公路等人自以为“涂高”称帝作乱。编辑后面虽然有曹操崛起,大杀四方,平定了北方,但是就在曹操准备考虑继承人的时候,他做了一个梦,梦到三匹马在一个槽里吃草。槽和草读音都通曹,这是不是象征着有三个姓马的会对曹氏不利呢?于是曹操对于

  • 项羽手下5大战将实力排名 虞子期第五, 英布仅第三, 第一太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项羽十大战将排名,项羽手下五大名将哪个在山东,项羽手下五大悍将

    5、虞子期虞子期最擅长的并不完全是战斗,而是制造兵器。项羽在早期发展的时候,经常在虞子期那里购买兵器。时间长了发现虞子期也是一位具有带兵打仗能力的将士之才,于是收于帐下,而虞子期在项羽帐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不光武功高强,还有很强的统兵能力,而虞子期对待项羽也很忠诚,一直跟随项羽到江东,直至战死。4、

  • 他看似没有存在感,却靠自己的能力改变了历史,关羽周瑜因他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瑜与关羽的军事能力,关羽周瑜关系介绍,关羽与周瑜的消息

    在《三国演义》里,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是最早陪着曹操起事的骨干力量,但是和夏侯兄弟比起来,曹氏兄弟似乎显得没啥存在感,毕竟夏侯惇勇冠三军,夏侯渊有勇有谋,可是曹仁和曹洪,似乎什么在小说也没什么拿的手的战绩,尤其是曹仁,毕竟曹洪还在曹操与马超的战争中救过曹操一命。不过看似平淡无奇的曹仁,却左右着

  • 张飞守城失利,遗弃大哥家眷,刘备知道后说了句话现成黑帮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得知张飞被杀痛哭,刘备张飞徐晃能组一队吗,张飞叫刘备快勒马搞笑段子

    “豪情义气冲云天,歃血为盟桃花园。肝胆相照两昆仑,此生共赴黄泉间。”——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在这部传世的小说中,有义薄云天的豪气,也有勾心斗角的算计。其中不少人物的话语,更是流传于世,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内容可谓是妇孺皆知,或许算不上倒背如流,但只要说起那

  • 千古奇女子,虞姬:一生与项羽生死相依,死后更是被千古传颂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虞姬一生的真实故事,项羽虞姬视频完整,项羽夫人虞姬个人资料

    项羽是周朝分封同宗姬姓项国后代, 项羽少年时,项梁教他读书,但他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因此特别生气。项羽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项梁于是又教项羽学习兵法,项羽非常高兴,但是只学个大概,不肯深加研究。年少轻狂的项羽养成

  • 曹植不能成为曹操继承人该怪罪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植有机会成为曹操吗,曹操让曹植当继承人,为何曹操最后没选喜爱的曹植即位

    曹操选太子,最终曹丕胜出,但和这事沾点儿边的还有这样几个人:曹昂、曹彰、曹植和曹冲。曹冲这个人非常聪明,“曹冲称象”就是说的他的故事。曹冲死于建安十三年,死时十三岁,为此曹操非常哀痛。曹丕安慰父亲,曹操对曹丕说:“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啊!”为此可以得知曹操曾经有意让他做继位人。曹昂虽然是曹操

  • 三国命运最悲惨的军阀,一生为国尽忠职守,最后却遭到曹操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中死得最憋屈的几员大将,三国中最惨的三个将军,三国最可惜的枭雄

    这个人就是马腾了,这个人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是他的儿子马超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了,这个人是蜀汉的五虎上将了,这个马腾可是名门之后,他的祖上是东汉开国功臣马援,这个人原本是能够登上云台二十八将的,但是因为他的女儿是汉明帝的皇后,为了避嫌,也就没有将马援放在这里面了,可以说马援的地位是很高的。但是传到马腾的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给中国取一个霸气的名字,至今仍在使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尽管秦朝只存在了十几年,但作为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历史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被后世之君称为“祖龙”。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大一统的思想彻底的深入人心,保证了后世中原的统一思想。秦始皇宣布“书同文,车同轨”使得中原百姓的统一思想进一步加深。而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还给中国取了一个非常霸气的名字,这个名

  • 曹操麾下食邑最多的七人是谁?五子良将两人榜上有名,没有张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麾下的七大猛将,曹操手下的大将谁最厉害,曹魏食邑

    张鲁215年曹操拿下汉中后拜张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万户,曹操之所以对张鲁如此礼遇是有原因的:当时天下未定曹操有以张鲁为榜样的考量在里面,但是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张鲁失守阳平关退守巴中时,部下曾建议张鲁将仓库内的宝物全部焚毁,张鲁以本属国家所有没同意封好后等待曹操接收,所以曹操对张鲁的做法大加赞叹

  • 历史上的阿房宫被谁烧毁了?不是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项羽为什么要烧毁阿房宫,项羽火烧阿房宫真实图片,项羽火烧阿房宫的历史记录

    史书记实,西楚霸王项羽进入咸阳后,看到云云奢华的秦朝暴君后震怒,一把火烧了阿房宫。以后人们一向以为阿房宫是项羽烧的。但此刻不绝有人指出,项羽烧的是秦始皇在咸阳的宫室构筑,而不是阿房宫。项羽毕竟有没有烧阿房宫呢,假如没有烧过,那局限弘大的阿房宫又到那边去了,为何消散了呢?唐代闻名墨客杜牧在《阿房宫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