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鸿章鸿门宴斩杀八王,下令杀死7万投降太平军,为什么不留活口

李鸿章鸿门宴斩杀八王,下令杀死7万投降太平军,为什么不留活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759 更新时间:2024/1/15 17:25:46

华夏的近代史主要是由外国对华夏的攻击和华夏军民的反抗组成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让西方势力顺利的渗透入华夏,特别是西方先进的生产力,对华夏的经济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许多华夏农民因为西方输入的大量廉价棉布而失去了赖以谋生的手段,因此破产失去自己的土地,成为流民。

流民一直是华夏古代的一个大问题,这些流民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经常会聚集起来寻衅滋事,危害社会治安,更有甚者还会揭竿而起,开展农民运动。

原本清朝就已经步入封建王朝的晚期,鸦片战争更是雪上加霜,在本就不和平的华夏大地上加了一把火。战乱天灾给在这片土地上辛辛苦苦劳作的人们带来了苦难,很快,历史又开始了他的轮回。

洪秀全是一个落魄的科举落榜生,考试多年终究还是没有成就,只能灰溜溜的回到故乡。如果只是这样的话,那么他可能只会回家当一个先生,教小孩子蒙学读书,然后娶妻生子,度过平凡的一生。

但是在他回家的路上,他病倒了,病的非常重,甚至眼前都出现了幻象。这个时候,他身边没有别人,只有一本传教士送的《圣经》。

就像在无人岛中得疟疾的鲁滨逊一样,洪秀全之后读圣经来缓解自己的痛苦,他在自己的梦境中看见了上帝,他成为了耶稣的弟弟,上帝的二儿子。痊愈的洪秀全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个落魄秀才,他的精神在升华了,他为了他的信仰,将会做出一件大事。

太平天国运动很快就在这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掀起了大浪,迅速席卷了清朝的南方地区,占据长江中上游区域及部分下游区域,这几乎是清朝的三分之一了。天下大惊,一副末世气象,清朝朝廷疯狂组织军队进攻太平天国,对于他们来说,内忧永远大于外患,所谓太平天国就是“心腹大患”,而外国列强只是“肢体之患”。

对太平天国军攻击的都是清朝的名臣,他们的名字肯定每个人都知道。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和他们的各路兵马对太平天国发动了全力进攻,清朝朝廷甚至向外国求援,求得了英国人的军队“常胜军”。

但是太平天国军在这种条件下居然还能生存,数次打退清军的进攻。这让民心大震,很多人甚至都以为太平天国军可以打败清军,建立新朝,改朝换代。

但是现实很骨感,在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运动迅速衰弱,终于在洪秀全病逝后迎来了终点。太平天国军后来剩下的残部也就是除了四大王之外的小八王决定投降清军,他们和苏州城外的李鸿章约定在三日后会谈投降事宜。

李鸿章很爽快的答应了,在几日之后,八王只带着数名护卫出了苏州城,在城郊和李鸿章一同商讨这个问题。但是没想到李鸿章布下的却是鸿门宴。在八王入席后,李鸿章立即下令士兵杀死八王,八王就在这种不清不楚的情况下连自己的要求还没说就被杀死了。

要说这其实也没什么,在历史上这种鸿门宴实在是太多了,但是李鸿章接下来的举动却震惊了国内外。在八王死后,苏州城内的部队群龙无首,只能选择投降,一般来说,这个时候这些军队会被流放到偏远地去惩罚。但是李鸿章却下令杀死这七万军队,整整七万降卒就这样被杀死。

不管是在华夏还是外国,杀俘都是一件非常不耻的事情。我国有“杀俘不祥”的说法,而外国人也有投降者不杀的规定。在《日内瓦公约》中明确规定了不能虐待俘虏,更不能杀俘虏。李鸿章被外国人尊称为“东方俾斯麦”,而俾斯麦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愤怒的说:“他不配和我相提并论”。

那么李鸿章为什么要大开杀戒呢?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投降的太平天国军足足有七万,而且这些还都是八王最后的精锐。难保其中有没有八王的死忠,之后会再掀起战争。当时的清朝内忧外患,可再不能出现第二个洪秀全了。这些太平天国降军就是一颗定时炸弹,而杀死他们虽然冷血,但是却也是最保险和最具效率的方法了。

所以在战争中,绝对不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对手,要将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古人有云“置之死地而后生”,只有做好死的觉悟才有可能获胜,奋力一搏才有可能得取生机。

更多文章

  • 洪秀全在攻克南京城后,竟然让昔日的女部下服侍自己,享受了11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这也导致了我国发展与世界其他各国脱节,最终西方侵略者用比我国先进百年的武器轰开了我国国门,我国陷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至暗时刻,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就是在发生在清朝末期的太平天国运动。清朝道光年间,出生在广东花县新华镇官禄村的秀才洪火秀因为家境贫寒,所以他一边种地一边用功读书,大家都认为他最终能考取

  • 曾国藩发明呆战术,轻易剿灭太平军,被欧洲抄去,一战中大放异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曾国藩对太平军有多狠,曾国藩打太平军是哪年,曾国藩剿灭太平军路线

    毛主席治史极深,却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1851年,太平天国爆发,差点要了清王朝的老命,什么满蒙八旗兵、各省绿营兵通通不是对手。看到正规军不是太平军的对手,朝廷下旨各地豪强地主组建团练抗击太平军,碰巧曾国藩因母亲去世,需要回湖南湘乡老家治丧,在老家的曾国藩凭借自己的师生、同乡关系,拉起了一支

  • 清朝最飒皇后:怀孕被废回家待产,皇帝想接,娘家:接就出兵打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最霸气的皇后,大清最飒的皇后回娘家生子,清朝最美的皇后十年生六胎

    频繁的政治联姻,虽然大多都不幸福,也很难有美满的结局,但是这种结合却巩固了清朝国力的稳定,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能够把精力放在国家建设上,造就了一百多年繁荣昌盛的“康熙盛世”,蒙古也因和亲而受益匪浅,可谓是互利共赢。顺治皇帝与董鄂妃的爱情流传千古,家喻户晓,但是在董鄂妃之前,顺治帝有一位皇后,她就

  • 孙中山一生有过三任妻子,如今后人何在?其中一人名字我们很熟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实际上,孙中山先生也有着十分飘荡的一生,他的学识和他的修养以及他的爱国之情让他将他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他的生活也并非十分顺利,在他的生命中,情感上跌宕起伏。孙中山先生有过三任妻子,也生育了孩子,那他的这些后人现在生活过得如何呢?一、认识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是出生在广东省的一个农民家庭

  • 78岁高龄的愉妃,为何还能被乾隆翻牌子,她究竟有怎样的魅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78岁的愉妃究竟有何魅力,乾隆和愉妃,历史上真实的愉妃和继后的关系

    这位神秘的妃子究竟有何等魅力,能在古稀之年还被皇帝翻牌子?在她死后乾隆又为何要特地追封她为愉贵妃呢?说起愉妃,咱就不得不提到清朝的后宫等级制度,愉妃在乾隆的一众妃嫔里,算是很早就跟在乾隆身边的女人之一,在雍正在位期间,乾隆还只是宝亲王的时候,愉妃就已经进了王府,但因为她的出生实在算不上高贵,父亲只是

  • 康熙和乾隆为何能长寿?全因戒掉了一样嗜好,其他皇帝或许做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康熙跟乾隆的关系,康熙与乾隆的长寿秘诀,世界历史学家对康熙乾隆如何评价

    其实许多皇帝在位的时间都很短,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一个问题,帝王是天下人之上的职业,有超高的权力就有超高的风险。凡事都有例外,在清朝就有两位皇帝在位时间就像开挂一样,直接将皇帝平均在为时间硬生生提高了一节。康熙在位61年,乾隆在位60年,虽然乾隆在位60年,但是在禅位之后有继续训政,实际上他行驶皇帝权力

  • 历史上的令妃很受乾隆喜爱,为何乾隆不在她生前将之立为皇后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乾隆令妃的真实历史,令妃当皇后了吗,历史中令妃是乾隆最爱的妃子吗

    乾隆不可能为了令妃不顾国家大局令妃魏佳氏虽然姓魏佳氏,实际上她只姓魏,她是地道的汉人八旗出身,她的家族出身于正黄旗汉军包衣,她的先祖魏国贤本隶属于明末皮岛总兵毛文龙所部耿仲明麾下,后来毛文龙被明末蓟辽督师袁崇焕诛杀后,耿仲明率部渡海投降了清太宗皇太极,而令妃的先祖魏国贤就是这时候跟着耿仲明一起投降了

  • 清朝一乞丐,行为怪异近妖,本领超乎似神,不失为世间一奇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最牛乞丐,清末最厉害的乞丐,清朝奇人潘伦恩的道听途说

    自古以来,奇人多出于市井之间,而且他们身上总有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存在,或出自行为、或出自言行。连带着许多古代小说里也会刻画一些这样的人物,来为作品增添一些神秘色彩,比如《红楼梦》开篇唱着“好了歌”的跛足道人,又比如以唱着“帽儿破鞋儿破”而为人所熟知的济公。乾隆年间也有这么一个奇人,看起来他只是一

  • 乾隆微服出巡吃瓜农的瓜,连连称赞瓜甜,走后不久却下旨除掉瓜农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乾隆在路边吃瓜边吃边夸赞瓜农,乾隆下江南吃瓜后还要杀瓜农,乾隆皇帝为什么杀微服私访的瓜农

    乾隆一生六次下江南,因此整治了当地吏治,关注了民生,疏通了航道,促进了民族团结。同时也在沿途频繁豁免百姓的赋税钱粮,但东巡和下江南等出访也给民众带来了新的负担。每次出行时,乾隆都让当地官员不要惊动百姓,实际上官员为了保护他的安全,经常大范围派兵盘问沿途关卡。有些官员为了讨好乾隆,还会准备礼物送上,这

  • 慈禧掌权48年,26岁守寡,为何少有绯闻?看安德海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慈禧最真实的一张照片,慈禧的八个秘密,揭秘慈禧的真面目

    在人类社会早期,由于原始人类只对最底层的生理满足有需求,所以导致他们产生生殖崇拜,故而形成了母系氏族社会。然而随着人类不断繁衍,这种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男性逐渐掌握社会的权力,从而形成了父系社会,而这种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整整存在了两千多年。但是有一些例外,比如武则天,比如慈禧。她们两个是典型的在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