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后白起建议直攻邯郸,为何秦昭襄王拒绝,若同意能灭赵吗

长平之战后白起建议直攻邯郸,为何秦昭襄王拒绝,若同意能灭赵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035 更新时间:2023/12/31 7:00:10

想想看,整个赵国一共只有300万人,长平之战一战就损失了45万作战部队,而且还是青壮年男子为主的精锐部队,包括一些十几岁的少年,和四五十岁的中老年人,按照战国时期的人口比例来说,300万人口也就是30~40万青壮年男子,也就是说,赵国几乎损失了90%以上的青壮年男子。

[var1]

白起

这是对赵国差不多就是灭顶之灾,所以当长平之战结束后,秦军主帅白起向秦昭襄王建议:趁长平之战胜利的余势,一鼓作气,攻打赵国都城邯郸,就能灭亡赵国。但是秦昭襄王与当时的秦相国范雎在韩国和赵国使者割地求和的请求中,经过商议后,同意了赵国和韩国使者的请求,同时也就拒绝了白起继续攻打邯郸的计划。

当时的秦军已经兵分三路开始做攻打邯郸的准备了,一路由左庶长王龁率领一路攻打赵国的皮牢,今山西省冀城县,这个地方在上党的西南面,一路由司马梗率军北上攻打太原,太原在上党的北面,还有一路由白起亲自率领,准备经上党向东直捣邯郸。

[var1]

长平之战

但是秦昭襄王直接拒绝了,根据史记的记载,是赵国使者以白起功劳可能会超过范雎,会影响范雎在秦国的地位为由,说动了范雎,当时的范雎在秦昭襄王面前正红,然后范雎就说动了秦昭襄王退兵,理由是秦军经过三年的长平之战,消耗太过巨大,如果继续征战,后勤供应及兵员都供应不上,秦军需要休整,现在赵国和韩国送上了城池求和,秦国正好找个台阶下。

范雎这么说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范雎是秦国相国,如果私底下真的接受了赵国的说辞和财物,那么范雎阻止白起继续攻打邯郸的目的就不单纯,但是,秦昭襄王可不糊涂,而且还是一个英明的君主,并且决策也是秦昭襄王下的,秦昭襄王是从政治的角度和秦国大局出发做决定的。

[var1]

秦昭襄王

但是,无论是范雎还是秦昭襄王,都忽视了一个问题,他们都不在战场上,战场上亲自率军作战的是大将白起,白起显然更了解战场上局势,白起建议攻打邯郸是从军事角度来考虑的,如果白起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为由,执意攻打赵国邯郸,能否灭亡赵国?

其实答案很简单,是不可能的。因为战争并不是只有军事,还有政治和后勤补给,如果白起不听从秦昭襄王的命令,他是不可能继续战争的,起码连粮食都没有吃的,而且还是孤军作战,但是,如果白起能得到秦昭襄王的全力支持,那么灭亡赵国,还是很有可能的。

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坑杀了四十万赵国降卒,这就是为灭亡赵国做准备的,同时白起将240名年幼的赵军士兵放回了邯郸,赵国参与长平之战的45万大军,只剩下240个年幼的士兵活着回来,这对赵人心灵上的震慑是相当大的,白起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摧毁赵人的心理,为接下来的灭赵之战做准备。

[var1]

赵孝成王

长平之战的失败让赵国上下为之震动,也缺乏应对之策,看看地图就会明白了,长平离赵国都城邯郸只有180公里,而且是居高临下,秦国一个俯冲,两三天就能赶到邯郸,但是这个时候的赵国都城邯郸是空虚的,是不设防的,而且还没有外援。

在整个三年的长平之战中,赵国基本上是在孤军奋战,不仅其余五国没有支援赵国,就连赵国向东方六国借粮都借不到,为什么五国不愿意联合起来支援赵国而对抗秦国呢?因为谁也不愿意引火上身,一旦支持赵国,秦国的下一个攻击目标就是他,况且合纵是相当难,六国是各怀鬼胎。

而秦昭襄王拒绝了白起趁胜攻打邯郸的命令,尽管给了秦军休养生息的时间,同时也给了赵国有时间调兵遣将建立邯郸的防御,同时还有时间向东方五国请求支援,同时,当初以割地求和换取秦国罢兵后,赵国居然又后悔,没有将城池割让给秦国,实际上,秦昭襄王拒绝白起攻打邯郸的命令是错误的,是没有任何政治利益的,反而给了赵国非常宝贵的喘息时间。

[var1]

范雎

战场上的战机是稍纵即逝的,秦昭襄王如果支持白起攻打邯郸,以白起的速度2到3天秦军先锋就能到达邯郸,随后就是围城战,这个时候赵国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虽然赵国在北部还有一支对付匈奴的军队,但是调动这支军队也是需要时间的,而且还有赵国的世仇燕国在北边对赵国虎视眈眈。

这个时候,秦军虽难,但是赵军更难,邯郸城基本上是老弱病残,连赵国平原君都要把自己的财产献出,要把宾客派上战场,都到这种艰难的地步,赵军还缺粮食,再加上秦军主帅是白起,要把邯郸拿下来,并不是太难的事,就算有廉颇来防守,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赵国仍然是守不住的。

廉颇擅长打防守消耗战,长平之战前半段就是廉颇防守的,赵国在长平之战损失的45军队中,其有5万人是廉颇在防守中消耗的,虽然廉颇守住了长平,但是赵国已经没有实力跟秦国玩消耗了,到最后,要么无粮可吃全军溃散,要么决一死战看谁能战胜。

[var1]

廉颇

真到了邯郸之围,赵国更没有实力与秦国硬拼了,秦国有稳定的大后方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人口也比赵国多,就算赵国以亡国为由请求东方五国支援,但在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白起2~3天就能攻城,赵国请东方五国协助,没有几个月时间,根本就不可能请来援军,战场上需要的是兵贵神速。

当年白起率领孤军都能攻入楚国腹地,攻破了楚国都城,只是因为楚国战略纵深太大,无法灭亡楚国,但是赵国不一样,常年的战争已经使赵国丢失了大片土地,赵国的战略纵深已经没有了,邯郸的东边是齐国的领土,北边是有仇的燕国,西南大片土地已经被秦国夺取了,而北边的太原也被秦军围攻,所以白起只要拿下邯郸,基本上就能宣告赵国的灭亡。

可惜了,秦昭襄王拒绝了白起的建议,并在不久后,还逼死了一代名将白起,错失了灭亡赵国的机会。

更多文章

  • 解析晋吴长江水战:西晋老将王俊,是如何摧毁吴国的江上封锁线?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王俊对吴国的评价,吴国水战,三国里的吴国水战

    [var1]一、吴国强大的水军三国之中,吴国地处东南沿海,是以水军立国的国家,所以格外重视舟师建设。吴在建安(今福建建瓯南)设有一个很大的造船厂。建立了一支拥有战船五千艘的强大舰队。为了确保江东,吴将水军主力放在长江,并在北边修建水上要塞濡须坞(今安徽巢县东南)以防魏军,在西边置长江重镇于宜昌,以防

  • 说赵括只会“纸上谈兵”真的合适吗?白起的三句话足以说明一切!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括真的只会在纸上谈兵吗,白起和赵括谈兵,白起与赵括的关系

    [var1]我们来看看关于长平之战的记载:“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从这短短几句话我们可以看出,赵括被白起围困了四十余天,军中极度缺粮导致将士们饥饿难耐,赵括不得已出兵死拼秦军,最终战败被杀。虽然赵括战败是铁定的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把全部责任推给赵括。[var1]事实上,

  • “鲁国鼓铁,以铸刑鼎”:为何说中国的“铁器时代”始于汉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铸刑鼎事件,鲁国铁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铁器

    [var1]一、中国古代的铜锡合金工艺在中国古代,铜经常是以自然铜的形式出产的,这种纯铜经过成型加工工艺,即可作为器具使用。由于这种铜质比较软,虽然可以用来制做装饰品,但却不能用来制造武器或生产工具。为了提高它的硬度以利于铸造,古代中国采取了在铜中掺进其他金属以得到铜合金的工艺。铜合金中最普遍的是铜

  • 满清为何能稳坐汉族江山296年?看看孔子后人的举动,就全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孔子后人照片,清朝对孔子的态度,清朝孔子后人现状

    满清是少数民族,相比汉族的庞大人口,满族的人口实在太少,如果单靠满清自己的力量,根本不可能统治天下,如果汉族重新恢复了力量,推翻满清的统治易如反掌,而满清的统治者也早早就看到了这一点,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满清统治者一边拉拢可以拉拢的汉族势力,一边打压不服者。采用汉人治汉的策略,再加上强有力的文化控制

  • 工作中如何避免“商鞅的悲剧”?强大了秦国,自己却成了替罪羊!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商鞅怎么使秦国变强大,商鞅在秦国经历,商鞅与秦国的关系

    [var1]经过商鞅的一系列改革之后,秦国不论是在经济、军事还是其他任何方面,都逐渐的强大起来了,不仅使得东方六国再也不敢小视秦国,而且奠定了秦国霸主的地位。可是秦孝公去世后,商鞅却被人告发“欲反”被捕,最终被秦惠文王以车裂之刑将其杀了。为何商鞅为秦国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最后却反遭杀害呢?[var

  • 秦二世胡亥,自秦国建立以来最差劲的继承者,3年败完大秦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二世胡亥的一生,秦朝胡亥有多厉害,秦二世与胡亥谁厉害

    [var1]按照秦始皇的理想,秦朝应该可以传至千秋万代,但是不幸的是,秦始皇一死,秦朝的命运就发生了转折。原本打算让扶苏继位,最终却被昏庸无能的胡亥篡夺皇位,把偌大的一个大秦帝国搞得摇摇欲坠。居然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就彻底败光了大秦的家业。看看胡亥是如何创造奇迹,如何把家业挥霍一空的![var1]一、

  • 范蠡功成身退,他是如何知道勾践“只可共患难,不能共享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勾践最后为什么要杀范蠡,范蠡功成身退给勾践写信,范蠡遇到勾践时多少岁

    [var1]与他一起辅佐勾践,贡献巨大的还有一人,那就是文种。可以说,没有文种和范蠡二人的尽心辅佐谋划,越王复国的希望机会为零。因此,足以说明文种、范蠡的功劳有多大,按理说,用功之臣重赏之,更何况他们有着如此的复国之功呢!可是范蠡却早早地抽身离开,也多次劝说文种离开朝堂,他认为勾践“只可共患难,不能

  • 古代四位不败战神,一位硬抗秦国30年,一位杀敌超百万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名将是可以败的,战神不能败。能够百战百胜,攻无不克守无不坚的,才是真正的“战神”。今天我们就用这篇文章来梳理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四位不败战神。他们四人,一生征战不曾一败。请各位读者耐心的看完这篇文章后,再考虑一下要不要说“为什么没有赵云、吕布、马超”这种话。4、霍去病(大汉“冠军侯”)在华夏五千年历史上

  • 魏延于汉中扬言吞十万魏军的豪言壮语,最终被这名魏国降将实现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魏延大破魏军,魏延豪言壮语,能打过魏延的魏国大将有几人

    刘备问魏延:“委托给你这个重任,你想说点什么吗?”魏延高声回答:“如果曹操亲率举国大军前来,我为大王抵挡住他;如果是偏将率领十万大军攻来,我替大王消灭他。”魏延的这番豪言壮语很是豪迈,刘备听后也是非常满意。[var1]《新三国》魏延这名将领原本是魏将,他成长于军旅之中,虽然大字认识不了几个,但是身经

  • 这位曾欺骗赵云的魏国将领,他的上司,让张飞和赵云感到恐惧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云张飞法正走枪还是盾,张飞和赵云关系好吗,赵云张飞徐庶搭配

    [var1]焦炳,号称洛州枪神,但这也仅仅是一个称号而已,他与赵云战斗的结果是被一枪秒杀。但是,在他死前,却对赵云撒了一个谎,差一点使得赵云丧失了理智。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啊,汉水之战初期,黄忠先行进军,赵云在后方整顿准备增援,黄忠被张郃、徐晃和曹军20万士兵围困,难以脱身。到了约定时间的第二天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