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知分封诸侯会削弱自己实力,为何周天子不废除分封制?

明知分封诸侯会削弱自己实力,为何周天子不废除分封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715 更新时间:2024/2/18 15:58:02

一、西周初年,周天子曾进行过三次分封,分封制在当时堪称是最完美、最高效的制度;

很多对分封制带有偏见的人,我发现他们其实并不了解分封制的政治逻辑,他们经常提及的一点理由是:分封制导致了周朝的分裂。

但其实恰恰相反,如果说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国家,那周朝就是秦朝以前最接近统一的朝代了,与周朝相比,夏商两朝只能算得上是多部落组成的政治联合体。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明白,周朝所处的时代还相当原始落后,并且这种落后是全方位的。

当时的人生产用的木制农具,交易还在使用贝壳做货币,很多人一辈子都在为吃饱饭而努力。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人生活的圈子其实相当小,他们可能毕生都没出过自己生活的小县城。

当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无法将人们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时候,族群的扩张速度必然受到限制,发展太快则超过了族群的管理能力,发展太慢则社会的发展速度必然缓慢无比。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一个交通基本靠步行,通讯基本靠吼的时代,一个族群的领袖要想管理好超过千人的部落,光是如何协调好不同性格的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让成员和谐相处,少打架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抛开后人为了让商纣显得很残暴安上去的理由外,商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就是商纣王没处理好内部的权力分割问题:

“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

商周两个部落的矛盾并非一天两天产生的,早些年的时候周部落首领季历奉命为商朝抵御戎狄,在这个过程中,周部落团结诸侯、拉拢人才,势力不断壮大,在季历的带领下,周部落逐渐发展成为了西方诸侯之长。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周部落受到了商王的猜忌,后来,商王便找借口杀死了季历。

季历死后,其长子昌即位,即周文王,此时,商周两个部落之间的矛盾变得格外尖锐,虽然周文王表面还是臣服于商王,战争已然伴随着二者矛盾的加深变得不可避免。

但尽管双方的硝烟气息已经非常浓烈,商周部落之间的实力却依旧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为了提高伐商成功的可能性,周王采取了三手准备:西伐戎狄保障后方稳定、团结诸侯提升自身软实力,以及向东征伐蚕食忠于商王的部落扩大自身在中原的影响力。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周部落最终击败了商部落,成为了中原大地新的统治者,建立了周朝。

前面提到过,周部落自身的实力和商部落是有差距的,于是,周王联合了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部落一同伐商,在击败商及其附属部落后,周部落获得了大量的领地,这些部落远远超过了周部落的管理能力上限。

并且在击败共同的敌对目标后,周部落联盟成员之间的关系也不再牢靠,原本的友好关系随时可能发生利益冲突,周天子要想坐稳自己的王位,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拉拢、打压这些曾经的盟友、今日的“臣子”。

周天子吸取了商朝灭亡的教训,决定采取一种比部落联盟更加稳固、权力更加集中的政治模式,来管理新建立的国家。

这种模式,就是分封制。

团结少部分人靠感情,团结大部分人靠利益。

分封制简单来讲,就是通过权力分割,实现逐层控制疆域的目的。

假如说,原本周天子基于交通和通讯的原因,能够管理的最大范围仅仅是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超过这个范围,政令便难以到达,老百姓也不太买周天子的账。

分封制的出现,便使得这个理论范围,理念上可以无限扩大了。

西周独特的宗法分封制以血缘为核心,分封制下,周天子将统领的广阔区域切割成不同的区域,然后把他们分配给家族成员、功臣子弟、上古圣王后人,这样一来周天子只需要管理好诸侯,便能达到控制天下的目的。

并且,由于诸多诸侯中,姬姓诸侯占据主要地位,他们还能起到牵制异姓诸侯的作用。

西周的分封制形成了一种由上而下的金字塔统治序列,在这个体系中,周天子是大宗主,诸侯们是小宗,在诸侯之下就是卿大夫们,整个体系形成了一种以宗族为核心的命运共同体。

在先秦以前的历史上,西周通过分封制前所未有地借助血缘关系,建立了一个远比夏商时期权力更加集中、更加稳定的国家。

二、分封制为何会走向衰亡?

分封制的优点很多,缺点也很明显,可以说,分封制的瓦解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前面提到过,构成西周政治核心的三大框架分别是分封制、井田制和宗法制,其中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最为明显,但容易被忽视的井田制作为构成分封制的经济基础,其实也是非常关键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井田制下的农业经济运行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西周社会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障。

在周朝刚建立的时候,井田制可以给周天子、诸侯带来稳定的财富,但当分封制下的贵族越来越多的时候,这块蛋糕就会越来越小。

按照分封制的设定,周天子将领地分给诸侯,然后诸侯再将领地分给卿大夫,卿大夫又将自己的领地分给士阶层。一层层下来,过个几百年,就会出现周天子领地越来越小、诸侯领地越来越小的现象,体现在农业方面的影响就是:原本的井田制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土地落入了贵族手里。

我们知道分封制有很大的自主权,贵族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征税、征兵、行政权。到后面就演变为天子和百姓越来越穷,财富逐渐集中到了积极兼并的诸侯、卿大夫手中。

周王室的没落、晋国被瓜分,很大程度上都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当然,伴随着一种制度的过时,总会有改革家研究出新的制度来代替它,井田制也不例外。

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贵族破坏井田制规则侵占大量私田的行为,越来越难以激发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当时“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一些人甚至逃到荒野中自己开辟田地耕种。

一些有远见的贵族们为了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便想出了各式各样的方式来改变这一局面,例如田氏为了取代齐国,采取了用大斗给民众贷粮,用小斗向民众征赋税的策略;韩赵魏三家为了取代晋国公室,更是主动扩大给百姓耕种的土地面积,拉拢人心。

到了商鞅时期,井田制在秦国被彻底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土地私有制。

分封制度下,贵族可以肆无忌惮公然侵占私田公田剥削百姓的劳动,而土地是构成一个国家的基础,当老百姓沦为某个贵族的私人劳动力后,也就意味着诸侯国被间接削弱了。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们为了避免因分封而导致势力分裂、衰弱,他们开始尝试用官僚政治取代贵族分封制,即用无法世袭的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对于诸侯们而言,国家经济实力增长最直观的要素就是劳动力和土地的增长,当分封制不再适应于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需求时,分封制的退场也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三、分封制的影响

分封制在我国的历史上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它促进了中华文明的传播,推动了统一多民族的华夏文明共同体的形成。

但随着周朝的衰弱,分封制容易导致地方割据的弊端也暴露了出来,以至于到了秦国统一天下的时候,原本的天下共主已经成为了单纯的吉祥物。

文/脑洞趣味历史

感谢大家的阅读,祝朋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觉得文章好的朋友们,记得给文章点个赞,关注一下,每天都会给您带来好文章

更多文章

  • 比干被挖心后,明明还没死,为何因卖菜老妇的一句话就死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比干被挖心的幕后黑手是妲己,而妲己想将比干除之而后快的原因,并不是没有理由的,两个人其实早就积怨已深。早在两人还不是妃子与臣子的关系之前,比干和黄飞虎曾一起放火烧了一个九尾狐狸洞,并且将里面的狐狸扒皮,做成皮草献给纣王,而妲己作为狐妖中的头头,见到自己的狐子狐孙们因为这一场大火而失去生命

  • 唐朝大诗人杜牧到底是不是一个好色之徒?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杜牧属于唐朝三杰吗,唐朝诗人杜牧时代背景,唐朝杜牧是哪的人士

    在中晚唐时代,杜牧和李商隐、李贺等,是当时诗坛翘楚,他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以区别于李白和杜甫,又和杜甫一起,称为“大小杜”,由此可知,杜牧在中晚唐的诗坛,绝对是一个现象级大佬的存在。杜牧出身在一个世代高门望族的官僚家庭。当时京城有一个说法,叫“京兆韦杜,离天尺五”。京城地区最有名的两大望族,一

  • 此人是薛仁贵长子,薛丁山的原型,击破吐蕃十万大军,功成名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薛仁贵为什么射死薛丁山,薛仁贵的历史真实故事,历史上真有薛仁贵和薛丁山吗

    机缘凑巧,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唐中宗派遣时任左骁卫大将军的杨矩,领兵护送金城公主入吐蕃,与赞普和亲。当年,唐中宗被谋害,相王李旦在儿子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等人的辅佐下,继承大统,史称唐睿宗。而护送公主的杨矩,没来得及回长安,便被唐睿宗任命为鄯州都督。吐蕃骑兵吐蕃垂涎九曲之地已久,而杨矩跟

  • 坑死蚩尤,诸葛亮李世民将其食肉寝皮,这种食铁兽真是大熊猫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大熊猫与蚩尤,蚩尤与大熊猫是什么关系,蚩尤的坐骑真是大熊猫吗

    这种说法来自电视剧、古籍笔记和正史记载,但是大熊猫要是会说话,它一定会很困惑地发问:“食铁兽是啥东西?诸葛亮食其肉李世民寝其皮的这个倒霉蛋是我吗?我不是只吃竹子吗?”现在很多人都相信大熊猫就是古代的食铁兽,而且说蚩尤与黄帝大战的时候,骑的就是大熊猫,而且有人开玩笑说:“蚩尤与黄帝战于涿鹿之野,作为坐

  • 杨玉环最离不开的1样东西,让李隆基独宠她,但如今姑娘却不敢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杨贵妃最离不开的1样东西,让李隆基独宠她,但如今姑娘却不敢用杨贵妃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妃子。因为杨贵妃的存在,唐朝时期竟然变成了一个以胖为美的朝代。毕竟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我国人的审美一直都以身材纤细的女子为主流的。说明杨贵妃不仅仅只是美丽,肯定还有很多令百姓们喜欢的地方,才会纷纷的像杨贵妃效仿

  • 唐太宗驾崩后,武则天本应送去当尼姑,她又是如何爱上唐高宗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太宗与武则天的关系,历史上武则天和唐太宗的关系,武则天做尼姑

    为何这样说呢?大家都知道,武则天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小妾,李治是李世民的儿子。在唐太宗晚年的时候,武则天为了留在宫里,就勾搭上了李治,开始了一段不伦之恋。事实上武则天和李治他们才是同龄人,武则天比李治大四岁。为何武则天要勾搭李治呢?因为唐朝的时候,若是帝王驾崩了,没有给帝王生儿育女的妃嫔,她们都会被赶

  • 汉朝有卫青、霍去病,隋唐有李元霸、程咬金,为何宋朝没有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卫青霍去病和唐朝有啥关系,程咬金和李元霸谁厉害,程咬金为什么打不赢李元霸

    第一个:受一些影视剧的影响,其实很多人对历史并没有深刻的研究,大家之所以知道这么多历史,多数都是来自一些影视剧或者是一些小说。而现在或者之前流行的一些影视剧,多数都是讲三国或者隋唐时期的,很少有描述宋朝的,既然没有描述宋朝的影视剧,那大家肯定就不知道宋朝的历史。虽说影视剧里描述的并不是真正的历史,但

  • 此人在三国比司马懿还长寿,经历吴国四位君王,从三国到司马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司马懿和司马炎什么关系,司马炎怎么荡平吴国的,三国最长寿的人是司马懿还是孙权

    要说三国最长寿的人大家会想到孙权(71岁),司马懿(73岁),廖化(70左右)等等,就不一一例举了。而东吴也有一个人活了80多岁从年轻时便在周瑜帐下为将,历经东吴四代君主。亲眼见证了三国的兴衰,这便是丁奉。丁奉原本只是一名小兵,但他却有着十分出色的军事才能。三国时期,最不缺的就是战争了,年少的丁奉在

  • 杨贵妃想当皇后,没那么简单,唐玄宗还得考虑这两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杨贵妃临死前对唐玄宗说了什么,唐玄宗为什么不封杨贵妃皇后,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评价

    唐玄宗不愧风流倜傥,在早期、中期、晚期分别有着重要的貌美女人。中期是武惠妃,晚期是杨贵妃。令人震惊,两个女人能够扯上联系。第一,中间人唐玄宗。这个联系是显而易见的;第二,武惠妃生子李瑁,李瑁就是那个寿王。与杨玉环一见钟情于咸宜公主婚礼之上。事后,杨玉环被册立为寿王妃。论关系,武惠妃是杨玉环的婆婆。但

  • 胆敢劫持大唐使者,唐朝都没出动正规军,就把印度按在地下摩擦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和印度战争,印度唐朝发生过战争吗,大唐与印度的关系

    当然,历史上两国之间最有名的外交互动就是唐三藏西游取经。不巧的是,玄奘大师到达印度时,印度处于战国时代,各地诸侯并起,没有一个公认的老大。诸侯中势力最强大的是北方的戒日王朝。摩诃婆罗多记载的古印度传奇戒日王朝是印度历史上非常短命的一个时代,只存在了41年时间,公元641年,就在王朝灭亡前6年,玄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