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班超:文能外交,武能守疆,他死后东汉为何主动放弃了西域?

班超:文能外交,武能守疆,他死后东汉为何主动放弃了西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694 更新时间:2024/3/2 17:04:57

联诸国,平西域,震慑八方匈奴,万里边疆封侯。”

提起中国古代的开疆扩土之举,人们往往会想到盛唐时期的八方来朝,或者是元代战无不胜的蒙古铁骑,但是在人们认知中一向较为衰微的东汉,也曾出现过震慑四方,万里封侯的千古一将——班超

少有壮志,两使西域初显才干

班超从小聪敏好学,颇有口才,并显示出与普通人不同寻常的远大志向。

起初,班超只是跟在自己的哥哥班固身边做一些抄写的文职工作,但是有一天当他又听说了匈奴侵扰东汉边境的时候,他愤怒地把笔一挥说道:大丈夫就应该镇守塞外,怎么能老死在笔墨之间呢!这便是投笔从戎典故的由来。

公元73年,班超跟随名将窦固北征匈奴。这虽然是班超的首战,但他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在蒲类海大胜匈奴,并得到了窦固的赏识,战后被允许跟从郭恂出使西域。

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班超首站便到达了鄯善国,比起同行的郭恂,他显得更加的稳重,果断,并且更善于察言观色。

面对鄯善王态度的忽冷忽热,班超果断地推测出是匈奴使者的施压让鄯善王变得摇摆不定。

于是班超决定先斩后奏,煽动随行的三十六人,对匈奴使者的驻地发动了突然袭击,并将其悉数斩杀。

当班超将匈奴的首级提到鄯善王的面前时,鄯善王着实被这位初出茅庐的小将的气魄给震慑到了,当即表示归顺东汉朝廷,并将王子送到都城作人质。

班超第二次出使西域时表现得更加地从容不迫,他婉拒了汉明帝的好意,坚持只带出使西域时的原班人马三十六人。

班超到达于阗国后,于阗王态度傲慢冷淡,甚至要借巫术之名宰杀班超的马匹。

班超将计就计,坚持要巫师自己来牵马,随后不由分说地将巫师斩杀,又痛打于阗国丞相数百皮鞭,并向于阗王问责。

班超的雷厉风行令于阗王十分惶恐,想起班超在鄯善国的所作所为,立即决定斩杀匈奴使者,归顺东汉朝廷,同时也派遣自己的王子入朝为质。

班超仅用三十六人便收复两大西域国,西域其他小国听说了这件事,也都表示要归顺朝廷,以表忠心。至此,西域与汉朝中断了六十五年的关系才得以恢复。

以夷制夷,万里封侯,平定西域五十余国

班超平定西域的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班超出使西域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75年,西域就发生了较大的变故。

这一年汉明帝驾崩,举国大丧,焉耆国趁虚而入,杀害了西域都护陈睦,同时还勾结龟兹国和姑墨国发动叛乱。西域此时又陷入了混乱状态。

一面是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另一面是兵临城下的叛乱国;一面是汉章帝召其回朝的压力;另一面是已平定国家的子民的苦苦挽留。班超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深思熟虑之后,班超决定继续留在西域,并且联合疏勒国王来抵御龟兹,姑墨的进攻。

经此一役,班超的军事天赋得到了极大地彰显,并且自身独一无二的领袖形象在西域更加地深入人心。

在公元80年,班超在给汉章帝的奏章中首次提出了“以夷制夷”的战略主张,得到了汉章帝的赞赏。

西域地区政治生态极为复杂,一方面是国家众多,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常常存在着各种矛盾,有时甚至会兵戎相见;另一方面在于一个国家内的统治阶级之间往往是面和心不和,内乱也时常发生。

班超深谙其中之道,巧妙运用“以夷制夷”的战略,令各属国之间形成了互相牵制,互为平衡的关系。

公元80年,班超利用汉武帝时期与乌孙国的联姻,与乌孙王合作对抗龟兹国。

公元84年,莎车国王与疏勒国王狼狈为奸,发动叛乱,还教唆康居国王派兵增援。

班超闻之,改立府丞成大为疏勒王,分裂疏勒国内部势力;同时还联络与康居国通婚的月氏国,让月氏国王劝降康居国王。

康居国王随即撤军,并带走了原疏勒王。两年后,原疏勒王再度来犯,用计诈降,班超明察秋毫,设下鸿门宴,将其生擒后斩杀。

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西域各国又发生了大大小小的叛乱。班超因地制宜,用兵如神,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其声名威震西域。

公元90年,月氏国联姻被拒,因而怀恨在心,攻打班超。班超断其粮草,又阻断其向龟兹国求助的道路,月氏军队走投无路,只得投降。月氏国王闻之大惊,年年向汉朝进贡。

公元95年,汉和帝封其为“定远侯”。

班超之后,再无定远侯

班超在晚年时期身体状况愈下,又思念故乡,于是汉和帝在公元100年准许班超回朝,颐养天年。两年后,班超在家中病逝。

在班超去世后,与其说是西域挣脱了汉朝的管理,倒不如说是东汉主动放弃了对其的统治。

一方面是西域各国独立已久,各国关系错综复杂,管理起来极其不易;另一方面,东汉也很难再出现像班超一样的千古奇才,对西域的控制实在是鞭长莫及,劳民伤财。

起初,是由将领任尚来作班超的接班人,但任尚刚愎自用,徒有其表,没过多久就引起了西域各国的反叛。

在此之后,汉朝又任段禧为西域都护,可不曾想又与龟兹国内的官吏民众起了冲突,一时间,战火不断,混乱不堪。

消息传到了东汉朝廷,朝廷认为如今的西域管辖已是劳民伤财,有心无力,于是决定撤销西域都护府。

在此后的数十年间,西域频繁出现叛乱--平定,再叛乱--再平定的反复局面。

而此时的东汉朝廷不仅要应对羌族的侵扰,还要兼顾自身混乱的内政,根本无暇管控西域。

除了班超之子班勇于公元126年,收复了除焉耆国的其他西域国之外,东汉再没有实现对西域有实质性的管控。

结语

人们常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来形容一个人的成就惊天动地,举世无双。如果以班超的功勋来匹配这句话,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班超在西域的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对中央与边塞的政治经济发展,对华夏民族的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当之不愧的民族英雄。

更多文章

  • 为何扶不起的阿斗在诸葛亮去世后,能稳坐皇位40年?说出来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阿斗在诸葛亮死后多久失去政权的,诸葛亮是扶持阿斗吗,诸葛亮为何救阿斗

    公元263年,邓艾在绵竹击败诸葛瞻,长驱直入兵临成都,刘禅直接选择投降,随后以皇帝名义下诏,让蜀汉各地的军队放下武器向魏军投降,不久蜀汉灭亡,刘备用了37年时间经历过无数艰苦建立起来的政权,刘禅只用了一个月的战争时间就宣告灭亡。刘备后主刘禅与先主刘备比起来,两人有着巨大的差距,刘备礼贤下士、知人善用

  • 张良是韩国贵族,为何不帮韩王立国,反而帮汉王刘邦反秦打项羽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良投奔过项羽吗,张良在刘邦手里的地位,张良为什么要帮刘邦争天下

    秦始皇不仅仅是终结了天下战乱的局面,而且彻底废除了分封制,开创了郡县制,秦之后的社会不再是贵族政治,而是官僚政治,张良这个曾经的韩国贵族之后对秦始皇也是恨之入骨,为了报国仇家恨,张良散尽家财,雇佣了一个大力士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只可惜刺杀行动失败了,张良也因此到处逃亡。战国末年到秦朝初期,有很多像张

  • 赵云、关羽在三国演义中战绩如何,他俩联手战吕布,能否斩杀吕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吕布顶几下赵云会哭,关羽赵云吕布正史谁厉害,历史上赵云和关羽谁强

    实际上三国猛将并不只有吕布,整个三国中至少有七员大将敢跟吕布单挑,这七员大将分别是:赵云、关羽、张飞、马超、典韦、许褚、黄忠。而这七员大将中,尤其是赵云、关羽最为勇猛善战,因为他俩一个是斩杀三国将领最多的人,一个是斩杀三国名将质量最高的人。先说赵云,这是三国演义中单挑次数最多的武将,也是三国演义中斩

  • 都说虎父无犬子,为何诸葛亮才高八斗,诸葛瞻却平庸无能败给邓艾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俗话说“虎父无犬子”,但是想要生一个智商高的儿子,显然对于母亲智商也是有要求的,据说黄月英生得非常丑陋,但是有才能,诸葛亮之所以能娶黄月英,多半也是政治联姻的关系,黄家是荆州的名士,诸葛亮能与黄家联姻有编织荆州关系网的作用。诸葛亮的才能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那也是数一数二的,文能写作文章,书法一流,

  • 邓艾兵临成都时,蜀汉还有多少军队,为何刘禅就要投降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为什么邓艾两千兵马刘禅就投降了,邓艾灭蜀后为什么要封刘禅,刘禅投降邓艾是真的吗

    魏军南下后,姜维立即赶往阴平桥头企图阻挡魏军经汉中进入益州,姜维绕过了诸葛绪大军,先于钟会大军到达剑阁道,并在剑阁利用蜀道天险设置防线阻止钟会大军,钟会十几万大军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阁关无法前进。于是邓艾提出偷渡阴平的计策,邓艾从自己手下的3万士兵中挑选了部分精兵,并联合钟会派来的田章部一起

  • 虎痴许褚战五虎上将中的赵云关羽张飞黄忠马超中任一位,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五虎上将许褚黄忠,虎痴许褚简历,张飞黄忠马超五虎谁当主将

    虎就是老虎的意思,痴是疯癫、痴愚的意思,痴愚是不聪明,不开窍意思,但又不是愚蠢,虎痴合起来就是不聪明的老虎,意思是像老虎一样勇猛,同时又有点疯癫和不聪明的感觉,把这个称号放在许褚身上,表达的意思也很简单:1、许褚像老虎一样勇猛。2、许褚有点不聪明,给人疯癫和不聪明的感觉。说得不好听的,就是四肢发达,

  • 项羽灭亡秦朝后,为何定都彭城,而不定都坐拥山川之险的关中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项羽为什么建都彭城,项羽西楚政权定都彭城,项羽和谁灭掉秦朝

    永远不要用现代开上帝视角的眼光来看待古人的行为,尤其是项羽这种少年得志的军事天才。知道项羽灭亡秦朝成为天下诸侯的首领是多少岁吗?项羽在灭亡秦朝成为天下诸侯首领的时候只有27岁,还是虚岁,当时是公元前206年。当时刘邦已经51岁了,年龄差一点就是项羽年龄的两倍了。27岁,就通过战争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 司马懿篡权,曹操埋了一个定时炸弹,亡了司马家的晋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不死司马懿能篡权吗,司马懿篡位对后世的影响,司马懿篡位的过程

    三国时期出现了无数的谋士和武将,这些人大部分都名留青史。三国时期知名的谋士肯定有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的谋略不用多说,在三国时期乃至整个历史上的谋士中,两人都是能够排上榜的。不过诸葛亮与司马懿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这里说的区别不是指他们的谋略相差多少,而是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为人。诸葛亮是名留青史,那么司马懿

  • 陈胜作为反秦义军的首领,为何会被部下杀害,原因是八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陈胜个人简历,陈胜怎么灭亡的,陈胜名言

    作为第一个起兵反抗秦朝的起义军,陈胜的力量发展也是最快的,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陈胜就迅速崛起成为天下最大的反秦武将,但是好景不长,陈胜的起义很快就遭到了秦朝的反扑,很多人都知道陈胜的起义失败了,但是不知道陈胜是怎么死的?陈胜与吴广在大泽乡率领900人起义后,实力迅速发展,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攻占了周边

  • 颜良武艺如何,他单挑三国排名前十的猛将结局如何?说出来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颜良武力值排名,颜良在正史中有多猛,颜良十大武功排名

    关于颜良的武艺一直有很大的争议,三国演义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形容颜良的勇猛与善战,颜良首次与曹操对阵时,曹操看到颜良大军的第一眼居然是“操骇然”,意思是感到害怕。两军对峙,还没有交战曹操就感到害怕,这不是曹操的风格,曹操为了试探颜良的武艺如何,他让吕布手下的猛将宋宪与魏续出战颜良。结果颜良一个回合斩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