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用现代开上帝视角的眼光来看待古人的行为,尤其是项羽这种少年得志的军事天才。
知道项羽灭亡秦朝成为天下诸侯的首领是多少岁吗?
项羽在灭亡秦朝成为天下诸侯首领的时候只有27岁,还是虚岁,当时是公元前206年。当时刘邦已经51岁了,年龄差一点就是项羽年龄的两倍了。
27岁,就通过战争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放在任何一个年轻人身上,都会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这是人性,不仅仅是项羽会这样,任何一个年轻人都会这样,都会产生整个天下唯我独尊的心态,认为天下没有人是我项羽的对手,谁要是不服我项羽,我就领兵把他干掉。
这就是当时项羽的心态,别说项羽,就连刘邦也会骄傲自满,刘邦在一路顺风顺水地在楚汉战争中打进了项羽的都城彭城时,也骄傲自满,认为项羽不过如此,当时刘邦从出汉中、定三秦、平中原,一路打到彭城时,整个天下除了齐地、江东之外,基本上臣服于刘邦手中,当时刘邦也骄傲自满了,结果在彭城被项羽率领3万大军打了全军溃败。
项羽作为一个年轻人有他骄傲的资本,面对着一大群年龄比项羽大出一大圈的天下所有诸侯来说,项羽的分封决定着他们的命运,说句不太恰当的话,这个时候的项羽实际上就是天下的皇帝,而且还是一个年轻有为且在军事上战无不胜的皇帝。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明项羽在灭亡秦朝之后,是一个怎么样的心态,灭亡秦朝之后项羽是以天下共主的心态来分封的,之所以要分封,而不是马上即位皇帝,是迫于现实需要,各路诸侯虽然名义上臣服项羽,可都是独立的势力,如果不分封,天下马上就会陷入混乱的争夺地盘之中,秦朝灭亡后的权力真空,已经被项羽实际上取代了。
项羽封自己为西楚霸王其实就是一步缓兵之计,为下一步自己皇帝作准备,当皇帝就要统一天下,统一天下就得自己的国家定一个都城,项羽选的是彭城,彭城当时是四通八达的军事重镇和战略要地,同时项羽封给自己的西楚国占据了天下最富庶的地区,包括淮南、淮北、江东、鲁地、南阳、魏地等等。
项羽为什么要选一个四通八达的战略要地作为都城?
第一个原因就是,项羽的家乡宿迁和楚国灭亡前最后的都城寿春(今安徽寿县)离彭城都不远,项羽本身又是楚人,生活在家乡是最好选择,当时的人都有故乡情节,方便回家乡。
第二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项羽当时年轻,又仗着自己武力强大,定都四通八达的彭城,有利于将来如果攻打其他的国家,就更加方便,因为那个时候的项羽已经是目空一切了,没有人放在眼中,不需要山川险地来保护自己的都城。
第三个原因就是,哪有国家把都城建立在敌国的都城,当时关中是秦国的都城,反秦战争时,项梁拥立的楚怀王最早的都城是在盱眙,项梁战死后,都城迁到了彭城,以避开章邯的大军,之后彭城就一直是楚怀王待的地方,也是楚国都城,项羽在整个反秦战争中是借用楚国的名义,当然要定都在楚国都城彭城了。
第四个原因就是,项羽对秦国是有仇恨的。项羽的爷爷项并是被秦国杀死的,其家族大部分人是被秦人杀死的,无论是国仇还是家恨,项羽确实对秦国有着很大的仇恨,既然视秦为仇恨,自然就不会在秦人的关中定都。
第五个原因就是,项羽已经在巨鹿之战后坑杀了几十万秦国降卒,这些秦国降卒大部分是关中子弟,而这些关中子弟的父母兄弟基本上都是住在关中的,项羽也不想住在一大堆秦人同时也是仇人中间,当然就不会定都彭城了。
不要用今天的眼光来的看待项羽,关中虽有山川险地固守,可在项羽手中,不是照样被攻破了吗?秦国虽然强大,在项羽手上,不是照样灭亡了吗?
别说项羽了,就连后来统一天下的刘邦,最开始也没有准备把都城定在关中,而是想把都城定在交通方便,经济发达的洛阳,后来听了娄敬和张良的建议,才把都城定在了关中的长安,所以项羽没把都城定在关中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