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的是,三国演义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时至今日,三国演义成为了人人必读的经典作品。三国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段时期,因此后人对三国的研究也是非常深入的。毕竟三国时期留下了很多谜题,这一切与三国演义中不同。
历史上很多史学家对三国时期进行了研究,思想家章太炎就是其中一位。同时章太炎也是清末民初时期的著名学者,因此章太炎的研成果定是值得肯定的。1900年的时候,国学大师章太炎出版了一本叫做《訄书》(qiú,逼迫之意)的书。
本来这本书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是书中的一篇文章改变了人们对它的看法。这篇文章叫做《正葛》,正是此文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诸葛亮的看法,也改变了人们对三国时期的看法。章太炎在《正葛》中,描述了诸葛亮借孙权之手杀死关羽。
这样的文章出现之后,让人们感到了惊讶。《正葛》中的描写为“(关羽)功多而无罪状,除之则不足以压人心,不除则易世所不能御,席益厚而将掣挠吾大政……不惜以荆州之全土假于吴人,以陨关羽之命。”要知道,章太炎可是国学大师,绝不会口说无凭。
章太炎认为诸葛亮担心在自己主政之后制服不了关羽,于是就设计将关羽杀死。这一观点令人惊悚,难道诸葛亮真要害关羽?要知道,以大部分人心中对诸葛亮的印象来看,绝不是如此。那么为什么章太炎会这样说呢?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点就是诸葛亮见识超群,以诸葛亮的能力,绝不可能看不出关羽面临的危机,之所以诸葛亮没有献计献策,就是想要除掉关羽。否则诸葛亮肯定会出手相救。第二点就是诸葛亮让刘备杀死了刘封,这样做就是为了以后刘封成为祸患。
当时诸葛亮怕刘封以后为非作歹,于是借助关羽事件,除掉了刘封,更为重要的是,诸葛亮害怕刘备死后,驾驭不了刘封。在当时来说,诸葛亮特意说明了刘封是“刚猛难任、不可用于易世”的人。这让刘备非常相信刘封之后会作乱。
对于诸葛亮的执政期间,章太炎更是评价为“诸葛治蜀,赏信必罚,彭漾、李严皆纵横之魁杰,故漾诛而严流”,当初刘备是让诸葛亮和李严共同辅政的,可是诸葛亮设法除掉了李严。这样看来,诸葛亮完全没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么,关羽之死,究竟是不是诸葛亮阴谋策划?
关羽威震华夏,败走麦城,在这一时间中,即使是诸葛亮想要支援关羽,在时间上也是不允许的。蜀国根本来不及调兵遣将,自然无从救助关羽。凄惨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刘备在位期间,诸葛亮根本没有兵权,当时的诸葛亮负责后勤。
少量援兵,或许诸葛亮有权处理,但是想要派出足够的兵力支援关羽,诸葛亮肯定是没有这个权力的。这个说法还有一个更不合理的地方,就是诸葛亮想要除掉关羽,难道他舍得用荆州作为除掉关羽的代价?换句话说蜀汉能够承受失去荆州的损失?
总而言之,章太炎认为诸葛亮害死了关羽,的确不太准确。章太炎在后来对《正葛》做了大量修改,对诸葛亮客观评价,还将书名改为《思葛》。值得一提的是,章太炎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也反应出了优秀国学大师严谨求学的治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