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原名子受,又称帝辛,是商朝的末代君主。纣王这一称号,是武王在建立周朝后给帝辛的谥号。关于纣王暴行的记录,最早开始于牧野之战前,为了师出有名,武王和姜子牙历数帝辛的四大罪状,并记录于《尚书》之中。
这四大罪分别是:听信妇人谗言、不认真祭祀祖先、不用叔伯兄弟,专用罪犯和奴隶暴虐百姓。九百多年后,司马迁在作《史记》时,又给帝辛添了宠幸妲己、炮烙大臣、酒池肉林、虐杀比干等种种罪名。
后来随着历代文人、小说家的加工,帝辛已然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罪人,武王伐纣着实是替天行道的正义之举。现如今,随着河南殷墟甲骨文的出土,被掩盖了几千年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
商人非常迷信天神和占卜之术,但凡他们要祭祀天神或祖先,便会选人献祭。据统计,被后世称为“仁君”的商王武丁,恰恰是商朝使用人殉最多的帝王,而帝辛涉及到杀人祭祀的事则是少之又少,另外他在征服夷方、人方等部落后,并没有将奴隶杀死,而是将他们充入了自己的军队。
种种考古发现表明,纣王都不像史书中记载的那样不堪。所以近代史学家顾颉刚才会在《纣恶七十事发生的次第》中说:“流传下来的纣恶事实上是层累积叠地发展的,时代愈近,纣罪愈多,也愈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