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件文物的出土史也是十分曲折,2003之际,国家博物馆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文物,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可以把文物上交给国家。也就是在这一年,位于河南安阳的一位老农,将自己心爱的青铜龟捐赠给国家。老农谈起这段往事,也觉得不可思议。只是寻常的一日在垂钓之时,鱼没有钓出来几条,倒是意外的钓出这件青铜器。
河南安阳之地经常考古挖掘出青铜器,所以老农在看到这件特殊造型的青铜器后,就知晓这一定是一件国家级的文物,于是就好好珍藏起来。直到获得了国家博物馆征集文物的消息后,就把这只背上插着四支箭头的青铜龟捐了出来。文物专家在进行鉴定是十分欣喜,这件青铜器可谓是至宝,青铜龟其本身并不是一只龟而是一只比龟更难得一见的鼋。
揭开这件文物背后的历史会更觉得震撼,这件文物和商朝末代帝王辛有着分不开的联系。帝辛是商朝最后一位帝王“商纣王”,也就是神话故事《封神榜》中那位被编撰成宠爱妲己,残暴、昏庸的帝王。商纣王深入人心的残暴直到这件“作册般青铜鼋”的出现才被推翻。根据“作册般青铜鼋”的背上篆刻的三十余字的铭文解读,记录的就是商纣王的故事。
三千多年以前,位于河南安阳的洹河岸边纣王率领一众大臣,于洹河之畔行射礼。射礼属于君子六艺中的一种,纣王十分看重,并用弓箭射中了一只老鼋,共射出4箭都命中于这只老鼋。射礼结束后,这只老鼋被赏赐给力一位史官,并命人把铸造这只“青铜鼋”,这次射礼的全过程都篆刻在青铜器上。也正是这件青铜器的问世,才让人们可以多元化的认识这位商纣王,也许并不是如传说故事那般是个昏庸无道的帝王,反而是一个武艺比较高强的帝王。
这些文物虽不会说话,但却用自身作为一个载体,向人们传递着千年的历史,让今天的我们可以更为直观地面对过去的历史,可以更为公正的看待这些历史长河中的古人们。华夏文明得益于这些文物传世,才可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