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真的有“男皇后”吗?

历史上真的有“男皇后”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205 更新时间:2024/2/13 20:20:13

历史上真的有“男皇后”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在当代人眼中,同性之间的爱恋似乎并不是不能理解的感情,这与如今人们的思想格局改变有一定关系。甚至在个别国家,同性别的人结婚也是被允许的,那么,若是延伸到数千年前呢?

在古代,皇帝的后宫佳丽三千,这仿佛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总是有那么几个特殊的例子存在,皇帝不爱女色好男色。

西汉时期,有一个叫刘欣的皇帝,他尤其宠爱负责传漏报的侍卫董贤。据传,他日夜与其厮混在一起。一次睡午觉的时候,董贤比刘欣先醒,因为不想打扰对方休息,直接将董贤枕着的他的半边袖子给割断了。自此,出现了断袖之癖这么一个形容同性之间感情的成语。

一、初相识

陈蒨陈武陈霸先的侄子,少年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能,沉稳机敏,有胆识有气度,外表也长得一副英俊少年郎的模样,颇受家族之人重视。而仍在“龙潜”之时的他,偶然机会下见到了韩子高

当时,韩子高大约有十五、六岁,虽然身为男儿身,但是容貌却不比女子差,如美娇娘一般。而史书中对他的记载就是“容貌美丽,状似妇人”,简单的八个字,足以证明他的出色外表。

然而,容貌过人的他却有一个低微的家世,再加上恰逢乱世,想要平安的存活下去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即使想要考取功名,或是入军争军功,都是需要一个得力的靠山。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背景下,陈蒨被韩子高的容貌吸引,韩子高需要陈蒨的支持辅助,陈蒨询问韩子高是否愿意侍奉他,自此之后两人便走到了一起。

二、双重宠爱

陈蒨的性子急,可想而知不是个好伺候的人,而韩子高却恭敬谨慎,不管陈蒨说什么做什么,韩子高都能懂的他的意思,并且将其伺候的很周到,在陈蒨有幸为帝后,依然将韩子高带在身边。

而关于陈蒨对韩子高的宠爱,不仅表现在生活感情上,而且就连韩子高的事业,陈蒨也是尽全力支持的。

最初的时候,韩子高跟在陈蒨身边侍奉,因为陈蒨的身份特殊,所以他为了配合,身边总是带着一把刀为陈蒨护身。

韩子高的军事才能愈发显露出来,不仅学会骑射之术,而且在作战一事上,也愈发有作为,当初陈蒨带兵讨伐张彪,韩子高也跟随一起并且立下大功,在陈蒨登基为帝之时,韩子高被授命为右将军。

可以说,韩子高当真是一个聪明人,当年危难之时,陈蒨问他是否愿意侍奉在其左右,他毅然同意,后来陈蒨登基为帝,他也得到了陈蒨的重用。

据史书记载,陈蒨是南朝皇帝中难得一见的有为之君,他削平内乱,整顿吏治,使得国家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而在这个过程中,韩子高也付出了不小的功劳。

陈蒨将自己的精兵交给了韩子高,并在韩子高的奋斗之下,最终组建了一只强有力的队伍,多次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想必在当年的朝堂当中,无人能够撼动韩子高的地位吧!

三、先后去世

命运总是出人意料,在皇位上颇有建树的陈蒨陈文帝,上位六七年后身体愈发不好。而根据相关记载,在他病弱之时,还诏了韩子高侍奉左右。从这之中也能看出两人之间的关系不同寻常,陈蒨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让韩子高陪在左右,心中对他定是不一般的吧?若是普通的君臣,又怎会如此?

“自古红颜多薄命”,韩子高的一生似乎也映照了这句话,陈蒨在世之时他颇受重视,手中的权力并不小,尤其是军事上,手握重兵,军中的呼声也高。然而,待陈蒨去世之后,一切都变了。

他手中的权力引起了新帝的忌惮,即使他急流勇退,想要隐匿光芒,自请离京,但是新帝也依旧没有放过他,反而寻借口赐其死罪。

四、“男皇后”的由来

根据正史记载,韩子高的官职一升再升,陈蒨一生的为帝功绩,韩子高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关于韩子高的“男皇后”一事,仿佛是并不存在的。

实际上,关于韩子高“男皇后”的称号,在正史当中并没有记载,不过,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正史古板严肃,再加上特殊的因素,即使有什么,正史当中也不会有什么过多记载。

而对比正史,野史的说法似乎要绚烂多彩一点,据说,早在陈蒨登基为帝之前,他对韩子高就宠爱异常,整天与其腻在一起,即使外界有许多风言风语,陈蒨也丝毫不畏惧,依旧我行我素,不曾让韩子高离其左右。待他登基为帝时,更是想将其封为皇后,但是碍于百官的反对,不合礼制,这才作罢。

而明代王骥德戏曲《男皇后》,更是直接将韩子高刻画成了有史以来唯一一个“男皇后”。从此之后,民间把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传得有鼻子有眼,甚至还有人说两人合葬在一起,虽是无稽之谈,但是也可以看出世人对两人之间的关系的看法。

陈蒨和韩子高两人,究竟是兄弟之情,还是有轰轰烈烈的爱情?纵观韩子高这一生,“男皇后”的称号为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两人之间的故事,更是引人遐想,不知道对此,各位朋友是如何看的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高丽贡纸”是什么纸?为什么董其昌偏爱这种纸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董其昌,明朝,历史解密

    董其昌,字玄宰,好思白、香光居士,他是松江华亭人,是明朝后期的大臣也是一位书画家。他在艺术方面的成就颇高,他不仅善书画还工诗文,也精通鉴藏,在中国书画史上的影响很深。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董其昌在行文或者练字时,尤其偏爱使用一种叫做“高丽贡纸”的纸张,那么“高丽贡纸”究竟是什

  • 犹太人到底做了什么?为什么整个欧洲都反对犹太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犹太人,二战,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欧洲反犹太人的认知多数是来源于二战希特勒屠杀犹太人,从而我们知道希特勒反人类,有种族歧视,企图灭掉犹太人。其实远远不止希特勒歧视犹太人,而是整个欧洲都在歧视犹太人,自古以来就这样。二战以后才渐渐消失的。那么为什么这些国家的人都在歧视犹太人呢,犹太人到底做了什么事让整个欧洲都反对犹太人呢?犹太

  • 杜月笙是怎么让孟小冬回心转意的 他是怎么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杜月笙,梅兰芳,历史解密

    说到梅兰芳和孟小冬,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吧,两人名满全国,在演出中日久生情。那个时候,梅兰芳已经有了家室,孟小冬仍然愿意跟他在一起。两人婚后的生活确实很幸福,但是人不是活在戏里面,而是活在现实生活中。在嫁给梅兰芳后,梅兰芳虽然许给了孟小冬名分,但孟小冬一直没能进入梅府。这个男人是否爱你,对你的感情有多

  • 历史上的南阳五圣是哪几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南阳在古代也是中原地带,有山有水,人杰地灵,孕育出许多能人异士。历史上的南阳五圣指的是哪些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一、奠基兵家,灭商兴周“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姜子牙与姬昌坐而论道,相谈盛欢,想想自己出猎前的占卜“所获非龙非 ,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姬昌更是喜出望

  • 唐朝时期的安史之乱是如何平定的?有哪些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安史之乱唐朝,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发生于唐朝时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末年到唐太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在历史学者看来,安史之乱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到了宝应二年

  • 揭秘: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被逼的吗?事实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玄武门之变,唐朝,历史解密

    唐朝初年的“玄武门之变”,史书上说是李世民被逼无奈,“兔子逼急了也要咬一口”的行动。对这样的说法,我是很怀疑的。我认为,李世民发动这场政变,是有组织有预谋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李建成被立太子后,李世民不服。其实,李渊在太原起兵后,参与反隋的不光有李世民还有李建成和李元吉。攻陷长安后,李渊建立大

  • 庞统曾暗示了蜀汉的结局,诸葛亮没听懂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庞统曾暗示了蜀汉的结局,诸葛亮没听懂,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庞统的才能不输于诸葛亮,可是他太丑了,因此一直没能投靠主公。三国虽然是古代,但也是一个看脸的时代,相貌成了限制他发展的重要原因。先前庞统一直看不起刘备,觉得他势力小,不值得自己辅佐,而曹操手下谋士太多,去了也不见得会被重用,于是

  • 古代人是怎么发工资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人是怎么发工资的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水平有限,直接发钱的情况很少。更多的是发一些盐、米、布匹等吃穿用品。有的朝代甚至还有发放一些代金券之类的东西。在混乱纷争的年代,朝廷更是拿不出什么东西,有的时候会直接的发放良田,让官员们耕种自给自足。但是

  • 探索神龙政变的具体过程,大臣们采取了哪些行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首都洛阳发动兵变,逼迫女皇武则天退位,复辟李唐王朝,是为神龙政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等人力图拥立李显为君,诬称武则天男宠——麟台监张易之、司仆卿张昌宗谋

  • 庸国是怎么衰落的?最后又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庸国,周朝,历史解密

    转折《左传·文公十六年》记载:“(公元前611年)楚大饥,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今房县南、神农架东南地区,《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七湖广五房县房山条云:“阜山在县南百五十里。”),师于大林(今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响岭岗)又伐其东南,至于阳丘(今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灌溪镇阳丘村),以侵訾枝(今湖北省宜昌区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