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被杀的大将就是魏延,而命令杀他的人是杨仪。这二人在诸葛亮还在世的时候就不和,终于在诸葛亮刚死,两人就兵刃相见,魏延惨被杀死而告终。据说,东吴的孙权都知道两人不和的事,就曾预言两人会在诸葛亮死后分个你死我活,果然言中。
魏延此人非常的有军事才能,有勇有谋,但是为人性情高傲,所以得罪了不少人。魏延初开始是跟着刘备攻打刘璋,立有战功,被升为牙门将军。后来镇守汉中,独当一面。魏延在刘备称帝后提升为镇北将军,他曾对刘备说:“如果曹操来犯,我会为大王挡住他;如果一偏将率军前来,我会吞并了他。”这句话说明魏延这个人是很忠于蜀汉的,刘备听后非常的满意。后来,在诸葛亮多次北伐中,魏延多次任先锋,首当其冲。有一次他向诸葛亮提出子午谷去长安的计谋,但是未被采纳。
魏延虽然多次立功,但是因为性格高傲,一直与杨仪不和,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魏延还是先锋,对于看他不顺眼的杨仪十分恼火,所以持刀威胁杨仪,吓得杨仪哭着求饶。自此,魏延和杨仪的梁子算是结下了。这才有后面一出魏延被杀的戏码。
诸葛亮死于最后一次北伐,在他的遗言中,有说:“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这其实就已经表明大军撤退之际,如果魏延不从命的话,大军可以自发,不用管魏延。但是到了杨仪这里,他先让费祎试探魏延,得知魏延不愿撤军,终于杨仪抓住机会,说魏延反叛。魏延性格高傲,自然不屑,率军与杨仪争斗了起来,但是杨仪这边说他拿着诸葛亮撤军的遗言,所以致使魏延只能带着数人逃走,后来被马岱偷袭,一刀割下头颅。
马岱带着魏延的头颅呈给杨仪,杨仪踩着魏延说了七个字“庸奴!复能作恶不?”很是得意洋洋,一副小人的丑恶嘴脸。诸葛亮知道两人的矛盾,死前做了不必管魏延的安排,奈何杨仪心胸狭隘,找到了将魏延置之死地的借口。杨仪的那七个字岂不是连诸葛亮一起嘲笑了。
魏延至死都没有反叛之心,却以反叛的罪名被杀死。一代英雄就此陨落。他死后,杨仪踩着他的头颅说的七个字,将自己的丑恶嘴脸显露无遗。魏延之死,蜀汉最后的一位大将就此而亡,其实也是加速了蜀国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