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殷商的灭亡,既是大势所趋,也是人力所为,还是自然导致

殷商的灭亡,既是大势所趋,也是人力所为,还是自然导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070 更新时间:2024/2/11 10:26:07

商朝是继夏王朝之后的新部落联盟王朝,中国历史的第二个朝代。商王朝的建立是在夏王朝的累累尸骨上,商国国君汤在鸣条之战中击溃夏军,这场战争成为夏王朝灭亡和商王朝建立的转折点。商朝好似不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民族组成的农耕王朝,更像是个游牧王朝,国都频繁迁徙,直至商王盘庚迁徙都城到殷(今安阳),这才安稳下来,不用再过四处飘零的日子,殷商之名在此时传下,而殷作为商都时间长达273年。可以这么理解:在未定都之前的商王朝,实际算不上一个有着中原土地统治权的朝代。五六百年间多次迁都,试问从古至今哪个王朝像殷商如此,这样统治牢固才奇怪。

这种国都迁徙是内部矛盾尖锐被强行激化的表现,民众好不容易精耕细作好的土地就被逼着去其他地方重新再来一次,试问谁人愿意。而且,商人统治者奉行“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将他们斩尽杀绝,不让孽种留在新邑)的残酷手段对待那些不愿迁徙的民众。盘庚不过迁个都城彻底稳定下来就被史学界誉为中兴之主,足见当时频繁迁都所带来的危害。盘庚之后的第三代商王武丁,带领商王朝走向强盛,在这片大地上建立了自己的王权,强盛时间长达五十余年。

处于奴隶制鼎盛的商王朝的统治权过继向来不平凡,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等,没一个真正的继承标准,每一任新王的出现都将伴随腥风血雨和蠢蠢欲动。武丁开创的太平盛世在其死后就烟消云散,国内矛盾和国外矛盾十分尖锐。传至商王帝辛一代,他不甘心“蛰伏平庸”休养生息,悍然向东南沿海的反叛诸侯出手,进行开疆拓土,最终致使国内空虚,商人统治被周人联盟迅速推翻。商人统治虽然被推翻,然而只是代表朝歌城(即殷)的帝辛灭绝,其他地区还是有着庞大的商人势力存在的。

这不,周武王分封诸侯时特别注意到这个问题,封帝辛之子武庚于殷,奉殷商宗祀;封降周的帝辛庶兄微子于商朝旧都商丘,建国号宋(这时武庚已死);殷商还有一支王族箕子不服周,带着部分商人和先进的文明向北迁徙,建立朝鲜国,即秦汉史上常常提到的箕氏朝鲜。殷商的灭亡是由许多因素推动的,既是大势所趋,也是人力所为,还是自然导致。天时地利人和,全弃殷商而去,来到周人身边。

社会矛盾的空前尖锐

前面说到,商王朝频繁的迁都,是因为统治阶层内部斗争残酷导致的,这已经是一种社会矛盾,之后迁都,再度引起社会矛盾,循环往复,社会矛盾一日严重过一日,虽然在盘庚之后定都稳固下来,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可是矛盾还是存在有的。商王朝可以分为奴隶、平民和奴隶主三个阶层,外加上至高无上的商王,四者之间相互存在有矛盾。商朝后期,奴隶主贪婪残暴,统治腐朽,时有平民反抗和奴隶逃亡。末代商王帝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危机,社会的中下层平民奴隶与高层奴隶主们产生了严重的对立情况,帝辛自持才高能稳住大局,一味对国内民众和国外诸侯进行剥削。

即便是成千上万的人离帝辛而去,他也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自己的统治都将被推翻了,竟然还有心思去向东南扩张和镇压叛乱,连基本的攘外必先安内的顺序道理都不清楚。商朝已经失去民心,灭亡是民心所向的结果。

统治阶层的空前分裂

统治阶层的空前分裂,最大的奴隶主商王和奴隶主们商朝贵族大臣有着巨大的分歧,这是利益上的分歧和统治上的分歧。周武王伐纣曾提到帝辛的罪责之一,就是对祭祀宗庙这等大事不闻不问,置若罔闻。尽管是帝辛认为自己的王权被神权所限制压抑了,但他敢这样做,大量老牌奴隶主贵族和宗庙内的祭司就敢跟他离心离德。微子启等贵族不断向帝辛发难表示不满,帝辛一点都不在意,最后宗室贵族和朝堂大臣只好纷纷投奔周武王而去。

同时,帝辛还打破依靠血缘关系的世卿世禄制选官,在奴隶中提拔有才干的人重用,那些无能的贵族则进行疏远和调离。不得不说,这才是真正的捅了马蜂窝,在奴隶等于工具的等级森严的社会,帝辛这样做不是触犯奴隶主贵族的整体利益吗?这不是激化矛盾,使得自己众叛亲离吗?商王统治商朝,靠的不是有才的奴隶,而是看似无能的贵族啊。

大军外调频征夷狄

帝辛在位期间,周边的鬼方、羌方、东夷等部落不断与商为敌,骚扰其边境。帝辛不惯着他们,直接动起兵戈讨伐起来,虽然使得大部分小国成为商的属国和疆土,但也让埋伏在商人身边的定时炸弹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而帝辛不断调动军队征伐东夷,所需要的粮草都是从属国、各诸侯国和本国调用,但是这战争一直未能停息,不间断地进行着,造成商朝国力大损、钱粮耗尽、军队厌战,并且在周武王攻来时,商朝能征善战的主力部队不在商都附近,只有匆忙组织起的十余万乌合之众迎战有备而来的四万周人联军。

可以这么说,若商朝主力在商都附近迎战周武王,很有可能摧枯拉朽的打败周人,获得胜利,继续商王朝的统治。可是,若周朝主力在商都附近,周人联军敢起事伐纣吗?恐怕是不敢的。《左传》记有一句话特别精辟真实:纣克东夷,而殒其身。八个字,关于商朝灭亡的前因后果全讲清楚了。

周人的崛起

帝辛曾赐周文王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即商王朝承认周人是西边的霸主,对西方诸侯有名正言顺的生杀予夺、征伐侵略的权力,也顺理成章地扩张起自己的势力。灭商之举本在周文王时期进行,可是周文王猝然长逝使得计划和安排全部打乱,得重新来。周武王在位,重视农业生产,增强本国国力;吸收从商朝逃离出来的民众;积极拉拢那些与商朝不对付的方国;周武王本人也是励精图治,礼贤下士且重用降臣贵族。之后趁车商军主力远征,迅速发起牧野之战中,用先进的车兵在平原上与临时拼凑起的商军一决生死。

战争进行前后,还屡次使用心理战术使得大量商军、商人平民、商人奴隶和商人贵族临阵倒戈。周文王时期开始,周人一日强过一日,商人却一日弱过一日,周灭商实乃定数。

生态环境的恶劣引发自然资源的匮乏

据考古资料显示表明,商人活动的过度频繁和聚集,使得商朝本土的生态失衡。例如大兴土木修筑城墙宫殿;大力发展手工业和畜牧业。前者使得大面积的森林倒下,繁茂的植被和丰富的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后者是一种不适合这个时代和当地自然环境的发展,使得放弃古代社会之根本——耕作农业。各种资源的过度消耗,带来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动物奔逃、各种可再生资源匮乏种种问题。使得殷商本土生态平衡遭到打破、生态环境的退化,导致社会平衡也会打破,这种生态发展观其实就是竭泽而渔的毁灭发展观。

而且在商朝本土,矿产资源本就匮乏,大量开采冶炼铸造,也是会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况且这样的行为持续有近三百年,生态环境怎能不恶劣,自然资源怎么会不匮乏呢?本地自然资源的匮乏,需要费一番功夫和手段从他处获取,从而维持商都城内众多人口的生活生存,尤其是统治阶级,必须要去满足他们享乐奢侈的生活需求;那么底层民众和奴隶的衣食住行谁去管呢?只要是在古代,一个地区粮食产量不能满足当地所有人的需求,就必须从其他地方进口,而且进口来的物资不能贵,不然底层民众根本生活不下去,这是一个很严肃和、很严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恰好,商朝有这个问题,且商朝统治者没有进行解决。可以说,周武王攻到商王朝腹地,下面的民众奴隶都要摆出“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姿态了;可惜,他们没有箪食壶浆,因为家里根本没这东西。

为人忽视的饮酒问题

帝辛在位期间,饮酒之风盛行。酒是大量粮食酿造而成的,而且商王酗酒、商臣酗酒,商朝的百姓也是酗酒成风。这样酗酒直接带来贵族无能不作为和军队(统治腐朽的军队自然也会酗酒,尤其是士官阶层)丧失战斗力。周武王以此作为反面教材警告臣民,周公旦所作《尚书·酒诰》就是讲述的这件事,这也是中国第一篇禁酒令,明文规定只有在祭祀和庆祝的日子才能饮酒,而且不能过度。从这里可以看出,商人上下的酗酒危害多大,周人统治者是多么警惕。

综上所述

由此可见,商王朝的灭亡,既是自身统治的问题,也是外在敌人的问题,更是长年积累的问题;如果这样都不亡国的话,的确是天理不容。武王伐纣,周人真真实实是正义的一方,是天命所在的一方。商朝在武王伐纣之前,已经犹如一位多样顽疾和重病缠身的老者,周人的军事行动不过是一场小小的感冒。商朝之亡不用惋惜,这已经不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而是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史书》《郑州商代王都的兴与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商朝都城朝歌是旅游胜地,这里的成语苑,有句成语让人回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商朝的朝歌,商朝100个成语,商朝的成语典故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中国有着5000年灿烂的华夏文化,从大禹将帝位传给儿子启时,封建王朝就已经具备了雏形。夏王朝灭亡之后,商人迅速崛起,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商朝分为三个阶段,即先商、早商、晚商。商朝建立之后,由

  • 灭亡西周的罪魁祸首是犬戎?犬戎到底是不是游牧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西周被犬戎族所灭,犬戎灭西周是什么之战,西周被犬戎族所灭的时间是哪一年

    犬戎,古代部落名,活跃在中国西部、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数民族,“犬戎”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夏商周的传说,一些以“狼”“狗”为图腾、远离中原、不习华夏文化的部落。周朝最鼎盛时期,周穆王西征,俘获不少白狼、白鹿的图腾部落。其实他们有的心慕王化、和西周各诸侯国的习俗、餐饮、生活方式、战争手段一样,可是因地处西陲

  • 春秋时期吴国末代国君夫差,如何由盛转衰?落得国破身死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夫差死后吴国最后的王,夫差死后的吴国是什么时候复国的,吴国夫差是怎样灭亡的

    吴国末代国君夫差画像公元前496年,阖闾攻越,战于欈李(今浙江嘉兴西南),越军采取偷袭战术,阖闾中箭,伤脚大拇指,伤重不治,死前嘱子夫差勿忘杀父之仇。夫差继位后,为了洗雪其父阖闾败给越王勾践的耻辱,励精图治,吴国也迅速增强。公元前494年,勾践闻夫差为报父仇,正加紧训练军队,准备攻越,遂不听大夫范蠡

  • 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章邯,如何在巨鹿之战败于项羽?他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假如章邯不投降项羽能打败章邯吗,章邯败给了项羽吗,章邯为什么打得过项羽

    项梁自东阿出发,向西进军,到达定陶。章邯在夜间让兵马口中衔枚,攻打楚军,大破楚军于定陶,项梁战死。章邯打垮了项梁的军队后,楚地有名将领都已经死了, 章邯以为楚地的余众不用担心了,就渡过黄河,北进攻打赵地,大破赵军。 这个时候,赵歇为赵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都跑进了巨鹿城。 章邯命令王离、涉间围攻巨

  • 孙权鲜为人知的一段遗言,睿智而大气,瞬间让曹操刘备渺小了许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个人的共同点,孙权遗言原文,孙权临终遗言视频

    辛弃疾对孙权的赞许,并不是信口胡诌,而是有着充分的史实作为依据。作为三国时期三大霸主之一,孙权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三大霸主之中,曹操生于公元155年,刘备生于161年,孙权则生于182年,比两人小了二十多岁,但却缔造了足以和曹刘二人相媲美的丰功伟业。孙权能够成为东吴之主,一半靠能力,一半纯属偶然。本

  • 诸葛亮五次北伐均败,错不在马谡魏延,而在错用了个“蜀国异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北伐魏延有什么作为,马谡失街亭诸葛亮北伐能成功吗,诸葛亮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北伐

    诸葛亮决定北伐,是因为他看清了魏蜀吴三国的整体局势。出于地势险要的原因,如果蜀汉不趁着现在曹魏还没能完全发展的时候打出去抢占先机,那等敌人发展完了以后地势必然成为一个牢房一样的存在,将整个国家囚在里面。出发点是好的,诸葛亮想必也做过充分的准备,但究竟是什么导致这五次战斗都没能立下战功?又是什么导致诸

  • 自古以来,为啥匈奴人喜欢汉人女子,汉族男子却不喜欢匈奴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匈奴女性的特点,汉人和匈奴人有关系吗,古代人对匈奴女人的态度

    首先,匈奴人生活在大草原上,长年累月都要饱经风霜,男人和女人从小就对骑射打猎有着高度的兴趣,所以女子性格上多泼辣。按照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所谓的“女汉子”,匈奴男人已经就是野蛮的代表了,所以就不希望自己的老婆也同样有着这样的性格。而汉人女子则是柔情又灵动,性格温婉,知书达理且韵味十足,匈奴男人就喜欢

  • 自从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什么一直输?直到姜维死前才道出了谜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死后姜维是怎样的,诸葛亮死后姜维有无建树,诸葛亮死后就靠姜维苦苦支撑

    姜维是诸葛亮亲手挑选的一名将领,尽管外界对这个人物的评价褒贬不一,甚至有人说他没有什么才能,但是诸葛亮既然能选他自然是有自己的道理。而且他为军队也着实是付出了毕生心血,当时刘备的儿子刘禅继位,提起这位,就是一个扶不上墙的烂泥巴,他没有继承他爸爸刘备的半点能力。因此两人经常在一些事情上产生意见分歧,甚

  • 汉朝有一种绝迹的铜钱,名字叫白金三品,直到20年前才被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朝的铜钱,汉朝的铜钱长什么样,汉代各个时期铜钱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1990年10月的一天,在陕西省眉县常山镇附近的一个小村子中,一位农民准备掘土修补房屋。在挖掘的过程中,他偶然感到锹头有硬物阻挡,于是便仔细地在周围挖了起来。果不其然,仅10分钟后,农民便挖出

  •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司马昭大笑:免死,众人不解,昭:倒过来念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禅投降后写了哪三个字,刘禅说三个字司马昭不敢杀他,刘禅投降事例

    我们都知道,刘禅是刘备的儿子,也是蜀汉的亡国之君,他带领蜀汉官员向魏国投降,从此三国逐渐走向统一。大概在许多人眼中,刘禅是一个非常昏庸无能的人,他没了诸葛亮就没办法活下去,所以《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一死,蜀国的“戏”基本就结束了。而姜维的一句话更是让刘禅成了个笑话:“臣等皆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