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封建时代自秦始皇建立秦朝开始,秦始皇开创的封建帝国皇帝是独一无二的,皇帝的命令就是天命,皇权的威严不容侵犯。秦始皇确立了皇帝独尊的地位,我国封建时代所创立的文化曾是世界上的先进文化。古代思想家哲学家们创立的思想文化体系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为中国人骨子里的思想文化内涵奠定了基础。孔子的儒家学说创立了礼制,《论语·颜渊》中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使君臣父子关系明确划分,条条框框的要求规矩着人们的行为与情感。
儒家学说最注重亲疏等级制度,而儒家在封建时代基本上一直占据着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地位,所以儒家学说对中国人的影响最为深刻,束缚也最为严重。尤其是宋明理学的兴起,更是压抑了中国人的欲望,压抑着人们的思想。封建时代人们很注重避讳,避讳一事体现在他们生活的不同方面,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名字的避讳,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家庭会因为避讳上一辈的名字。在古代有因为避讳深受其害的人,诗鬼李贺才华横溢,却没有入仕的资格,从他的《官不来,题皇甫湜先辈厅》:“官不来,门幽幽。”就可看出他无法作官的烦闷之情。不是他没有中进士的能力,而是因为他的父亲名字中有一个“缙”字,与科举考试中的进士同音,因为要避讳父亲的名号,所以才不能参加科举考试。韩愈也曾经为李贺争取过,却仍然不能改变李贺无法入仕途的命运。
朱元璋建立的明朝中央集权程度越发加强,避讳一说也很是严重,百姓和官员要有皇家的名号避讳,即使自己的名字比很多皇家后辈起得早,却也要避讳后生的名号。朱元璋的小舅子徐辉祖,他的父亲徐达与朱元璋白手起家打下大明江山,徐汇组最先的名字叫允恭,这个名字却只用了九年。就因为朱允炆的出生,允字与皇家子弟相同,为了避讳只能改名为徐辉祖。除了同人的名字避讳,与帝王家的名字有同字同音的都得改名,例如明朝的国姓是“朱”,老百姓杀猪吃肉该怎么办?朱元璋只改了一个字就解决了。
猪肉不管是寻常百姓人家还是达官显贵饭桌上都不可缺少的食材,但是如若有人在明朝时期说出了猪肉一词,必定会被皇家的特务抓捕,无论轻重直接问斩。如果都像这样那么百姓就没活头了,为了巩固统治维护皇家尊严和社会稳定,朱元璋也能想出应对的办法。他也不能不让百姓吃猪肉,毕竟自己也是穷苦人家出身,百姓吃的苦头自己也是感同身受的。《无题》:“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二声撅二撅”,这首诗也能看出他出身贫苦。为了让百姓能够安心地吃上猪肉,朱元璋特地给朱改名为“豕”和“彘”,百姓可以用这些字称呼猪肉。既不用担心自己吃不上猪肉,也不用担心会被特务抓住问斩,是个两全其美之计。
但是避讳皇家名号不只是体现在这个方面,虽然说到明朝的国姓是朱,老百姓起名字不能与“朱”犯冲,但是皇家贵族的人又不是只有姓,他们还有名字,光皇宫贵族的名字就占据了不少的字。《大明律》中有说,很多官员上书奏折,写文章都不能与皇家的名字有同名同字的,倘若被发现轻者仗邢,严重的这是人头落地。但《大明律》的规定也不是特别死板,毕竟写文章难免会用到一些必须用却又犯忌讳的字,倘若什么也不让写,那民众和官员就不用说话了。如果只用了与庙讳或者御名中相同的一个字或者是同音不同字,这些是不会被判罪的。
封建时代的王朝多多少少都会注重避讳一事,只不过轻重不同,明朝虽然较前面的几个朝代要严重,但还好过清朝。清朝的文字狱迫害了无数的文人,别遏制了清朝文化思想的发展,后来也终于因为不合时宜被革除。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中国,中国人的思想也越发开放,在很多革命改良派的带领下,民主共和思想也深入人心。人们不再以皇帝为尊,不再害怕与皇家犯冲,民众的生活也自由了起来。
结语:不过避讳一说对中国人的影响至深,所以在现代仍然不乏名字要避讳自家大的长辈,所以封建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
参考文献:
《论语·颜渊》
《官不来,题皇甫湜先辈厅》
《无题》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古今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