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跟朱元璋有一件有意思的事,1375年刘伯温去世的时候,在临终之前送了朱元璋一筐鱼,当时朱元璋很纳闷,难道刘伯温是想让他年年有余吗?直到17年后,朱元璋才恍然大悟,说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1375年,这已经是朱元璋当皇帝的第八年,当时已经年过花甲的刘伯温,身体早已经一天不如一天了,朱元璋器重刘伯温,但当时繁忙的朝廷使他无暇亲自来看望刘伯温,于是只好派了胡惟庸前来看望他。
但胡惟庸这人,对刘伯温并没有什么好脸色,很大因为就是因为刘伯温在朱元璋面前给朱元璋穿过小鞋子,但有一说一的是,刘伯温在识人这一块,还是比朱元璋好了不少,后来的“胡狱”便是说明了一切。
于是胡惟庸这人,便是觉得保护刘伯温的机会来了,专门叫大夫给刘伯温配了一幅特制的药,结果刘伯温没过多久便是撒手人寰了。
当时刘伯温何尝不知道胡惟庸的手段,但当时的情境来说,他只有认命。胡惟庸对刘伯温自然是很不悦的,毕竟刘伯温一个快死的人,还能让朱元璋如此器重,胡惟庸自然也是很嫉妒的。
刘伯温知道自己日子不多了之后,便是送了一筐鱼给朱元璋,朱元璋看了甚是不解。
“胡狱”发生之后,朱元璋前前后后处死了将近3万人,这在整个历史朝代中都是罕见的,之后朱元璋还废除了丞相制度,胡惟庸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
据说朱元璋无意中想起刘伯温送的那筐鱼之后,他顿时明白了刘伯温的用意,当时垂危的刘伯温的处境,就像是筐里的鱼,随时等待着死亡的到来。
然而这筐鱼的第二层含义,才是真正的让人细思恐极,朱元璋的儿子朱标,孙子朱允炆,朱棣为了争夺王位,死的死,失踪的失踪,只不过当时的朱元璋并没有看懂这一层含义。
当时朱元璋的儿子们个个觊觎王位,相互之间尔虞我诈,就像筐的鱼一样,根本不知道谁会笑到最后,只不过这一点当时被刘伯温看出来了,朱元璋并没有看清楚这一点。更何况,这也是朱元璋驾崩之后的事了,谁又能预想到自己离世后几十年的变化呢?
但,这筐鱼最终的含义,朱元璋还是领悟到了,筐里的鱼,就像是明朝的大臣,他们翻不起什么大浪,如果养鱼人要把这些鱼杀了,指不定整个大明,就没有什么可用之才了。
倘若鱼死网破的话,对鱼,对养鱼人都不是什么好事,这里的养鱼人,说的便就是大明的皇帝,不单单是指朱元璋。
可以看出,刘伯温对于明朝的未来,还是有着足够远见的,后来明朝一系列变化,李自成起义,最终崇祯皇帝在景山自杀,这都是明朝后来发生的事。
只不过,刘伯温不敢打包票说自己是对的,朝代的变化,很多时候都在瞬息之间,谁又能说这个皇帝会是绝对的好皇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