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故事想来应该没有多少人会觉得陌生,因为无论是岳飞与金人之间的“朱仙镇决战”还是“风波亭受难”,都曾被文娱各界人士进行过大量的改编和戏说。但无论是哪一个版本,岳飞与秦桧之间形成的“爱恨纠葛”都是构成这些故事的核心桥段。
可是你知道吗?在岳飞被害的五百来年后,岳家子孙和秦家后人依旧是同朝为官的文武大臣。
风波亭牵出“莫须有”的千古恩仇
有关岳飞“岳武穆”的故事总是不需要做太多的赘述的,但是那场发生在风波亭的“莫须有”事件,却只要说起岳飞就无法避过的大事。
公元一千一百四十二年的一月,受到宋高宗赵构召唤的岳飞放弃了“直捣黄龙”的战机,千里迢迢从边疆赶回了南宋的临安府杭州。可没想到才一到杭州,连宋高宗的面都没有见上,就直接被卸去了宝剑和盔甲,关进了大理寺。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是所有岳家人都没有想象得到的,就连岳飞本人,也没有料到他一回京就会被有牢狱之灾。好在岳飞被关进大理寺之后,岳飞的几个儿子和手底下的几个将领纷纷开始走动,有的在往日的好友家中奔走、有的甚至就直接进宫面圣。
可惜他们都没有料到,岳飞才一被下狱,立刻就遭到了监察御史万俟卨的严刑拷问。到了这个时候,岳飞才知道自己竟然是被以“谋反”的罪名关了起来。原本以为这些权臣就算是再怎么弄权,也不会弃大宋天下于不顾的岳飞,一时间竟如同失去了主心骨一般,变得失魂落魄。
想他十年时间,才在一次次地与金人的战斗中打下赫赫威名,一场朱仙镇大决战,直接打垮了金人十万兵马,收回了从颖昌一线下来的六个军事重地,把战线直接插到了黄河南岸。使得金人无奈之下发出了如“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悲呼。
其实岳飞不知道,就在万俟卨对他严刑拷打的时候,另一位名气稍弱于岳飞的大将韩世忠曾经当众质问秦桧,是不是真的掌握了岳飞想要谋反的证据。迫于韩世忠这等大将身上的戾气,秦桧支支吾吾地回答出了“莫须有”三个字。
“莫须有”这三个字直白地看起来可能很难理解,但是实际上的意思,说的却是“可能会有”。
“我到坟前愧姓秦”的清朝状元
心里头愤恨难平的韩世忠最终还是没有忍住,在这一年的除夕夜时,再一次去到了大理寺。可惜韩世忠到底是晚了一步,在大理寺内一座名为“风波亭”的凉亭之中,三十九岁的岳飞坐在椅子上,右手才刚刚放下。看着无声死去的岳飞,韩世忠胸中那颗滚烫的心也就此变得死寂。
岳飞死后秦桧在公元一千一百五十五年虽然也遭到了清算,但失去了一员抗金大将的后果可不简单。因为岳飞的死告诉了整个南宋的所有将领,要想好好陪着妻子儿女活下去,就不能像岳飞那样尽心尽力地为朝廷做事。
南宋灭亡之后,岳家和秦家的后人也全部都沉寂了下来。但是不知在何时,几个用生铁铸造出来的人像跪在了岳飞墓前,人像前方还挂着刻上了人名的铁牌,向世人们彰示着这几个铁人代表的身份。
过了约600年,到了公元一千七百五十二年的时候,朝代已经进入到了清朝。这一年,一位名叫秦大士年轻学子高中状元时,在乾隆皇帝的面前被点破了身份。
乾隆皇帝看着堂下跪伏着的秦大士,问他是不是那个大奸臣秦桧的后代。秦大士沉默半晌,才拜伏下来,用了些借口才搪塞了过去。
其实也不是秦大士不敢回答,因为在当时,秦大士是秦桧后人的事情早就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毕竟早在秦大士高中状元之前,他就曾写出过“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样表露身份的诗句。而乾隆皇帝之所以没有把这个消息公开,纯粹是为了照顾一朝堂上另一位和岳飞有些关系的武将。
说来也是巧,在时隔近五百年之后的清王朝,岳家和秦家的后人不仅还是同朝为官,更是延续了当年一武一文的状态。
结语
虽然我们总是说前人遗留下来的事情让前人自己去解决,但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像是秦桧和岳飞之间的问题早就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可以按下得了的。
不过说来也令人气愤,要不是宋高宗这个皇帝太过于软弱的话,岳飞这样的人物也不至于因为简简单单的一个“莫须有”就受到如此严重的迫害。
命运的安排!600年后,岳飞和秦桧的后人在乾隆时期同朝为官
时隔600年,岳飞和秦桧后人都在朝廷任命,一武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