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乾隆做太上皇的那几年,和珅就已经开始一边巴结嘉庆,一边为自己铺后路,依靠乾隆的宠信不断扩大自己手中的权力,试图在嘉庆时代依旧做一名权臣。然而他自己可能也没想到,无论是嘉庆帝还是朝中大臣都急着对他下了死手。
其实在乾隆年间就有人试图扳倒和珅了。当时曹锡宝站出来向乾隆帝告发和珅假的宅子比皇宫修的还要好,企图让乾隆治和珅一个僭越之罪,当然和珅并没有被定罪,朝中大臣也意识到乾隆对和珅的宠信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从此对和珅的所作所为再也没人有所表示。
乾隆死后仅15天,朝中文武百官不顾国丧的时候不可处理政务的祖宗礼法,列出条条罪状上表嘉庆,齐心协力要给和珅定罪。这种局面可以说是正合了嘉庆的意,因为乾隆晚年将很多事都交给了和珅处理,嘉庆帝则很多时候处于有名无权的状态,此时不动手,晚一点被动手的就不一定是谁了。
于是在嘉庆的全力支持下,仅仅十天就定出了够将和珅赐死几十遍的二十条罪状,和珅心里明白新帝这是必定不能容他,所以面对嘉庆送到眼前的赐死白绫他只能领命。
嘉庆和珅的原因主要是“谋反”而不是贪污。“天下人只知和珅,不知有朕”就是他对急于处死和珅的最确切解释。新帝登基当然最忌讳谋反二字,尤其这人还是前朝权臣。
然而嘉庆静下来一想,和珅是真的想谋反吗?事情好像没这么简单,于是嘉庆开始着手调查和珅是否真的有谋反意向。这是有一个大臣一语点醒梦中人:想要谋反的人最应当做的是结交党羽,笼络人心,而不是最终人人与之为敌。乾隆一死,和珅便被群起而攻之,这显然不是一个准备谋反的人会有的情况。由此可见,和珅怕是并无谋反之意。
嘉庆也觉得这个说法有道理,而且他对和珅的处置太过仓促,很多细节都没能弄清楚。既然和珅没有谋反的意思,那么群臣均以新帝最忌讳的谋反之名给和珅定罪就非常可疑了。嘉庆不由得开始怀疑众大臣中是否还有人有其他心思。
很多人人都认为嘉庆处死和珅是因为有充实国库的需要,而和珅的万贯家财也是乾隆帝为儿子留下的“存钱罐”。乾隆到底怎么想的我们无法知道,但是史书可考的嘉庆曾提到过的弹劾和珅的几份奏折的确都有提到和珅有谋反的可能。
而且在抄和珅家的时候也有记录表明和珅的家产有一部分被转移走了。如果只是为了钱财,嘉庆更应该暗地里调查清楚和珅所有的财产,而不是如此仓促的给他定罪赐死,让一部分家产死无对证。
皇帝更在意的应该是皇位坐的稳不稳,而不是在意钱财问题。就像乾隆帝,他会不知道和珅敛财甚多吗?他当然知道,但是连整个国家都是他的,他当然觉得和珅再怎么样也逃不出他的手掌心,真的想要的话一声令下和珅能怎么样?还不是乖乖交出来。
所以如果和珅是因为贪污敛财致死,那他早在乾隆年间就该被赐死了,所以最要的原因并不在此处。皇帝并不会大臣的人品有太多的要求,对于他来说有瑕疵,有欲求的大臣才是最好操控的。而真正可怕的是那些没有不为金钱、美色这些小利所困的人,这种人求的是更大的权利和地位,才真正会为帝王所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