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总督主政一方,堪比唐朝节度使,为什么他们却很难犯上作乱?

清朝总督主政一方,堪比唐朝节度使,为什么他们却很难犯上作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492 更新时间:2024/2/6 21:59:06

清朝皇帝

清朝的总督权力再大也只是1个“官员”,唐朝的节度使却是1个“土皇帝”,谁容易犯上作乱很明显。

我们先来看清朝总督。清朝是中国封建专制的顶峰时期,对臣下防范的制度设计也达到最完善,像总督这样的大官(管辖着一省或两三省的军事、行政)非皇帝亲信不可。换言之,无论是皇帝亲擢,还是廷臣会审,或者吏部简选,总督的最终任命权掌握在皇帝手里。

这样产生的总督,很大概率上会保持忠诚度,忠心耿耿履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的职责。并且,皇帝会通过各种手段监视总督,奏本、密折等信息载体会不断送到皇帝桌前。

清朝军队

忠诚的总督自然不会叛乱,那么心生异念的总督,会不会犯上作乱呢?

清朝的皇权早就给他套上“狗圈”,总督想开始咬人,那是不可能的。要想造反,最基本的三个条件要具备,一要有调动人马的“管人权”,二要有大量金钱的“管财权”,三要有调动物资的“管物权”。

清朝的总督承袭自明朝,全名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很有点高大上的味道。实际上,总督手下的各级官员,他基本没办法任命,几乎全是朝廷空降的,自己任命官员必须报兵部备案。另外,财、物的掌控也不给力,每次朝廷收割完地方赋税,总督手里就没什么油水。

李鸿章是总督的重要代表

虽然总督手里没有人、财、物,但是很多人说总督还是有法子的,毕竟他麾下有一支部队,难道临时起事不可以吗?

先不说这帮吃着皇粮的部队肯不肯就范,就算他们愿意跟着总督造反,那又会怎么样呢?按道理说,总督要调动手里的部队,要经过朝廷的许可。这个难点我们直接忽略,且当这群大兵很冲动,直接跟着总督闹事……

总督的辖区还有不少其他军队,他们并不受总督的调遣,绿营部队归提督管、八旗兵归朝廷将军管、漕运巡盐归当地衙门管……能耐最大的总督,充其量最多调动近5000督标,刚开始动手就会被闻讯赶来的各路军马剿灭。

八旗人偶

有人说,清朝的总督是“提线木偶”,话有些粗糙但道理很正。总督面上像地方诸侯,可以节制提督、总兵等高级军官,但只有调兵权,没有什么统兵权限。而真正的统兵权在中下级军官,当然他们没有调兵权,这样就形成上下制约的平衡。

另外,总督在1个地方也不会呆太久,朝廷过几年就会将他调离,防止他在地方形成势力。只有在战争时期,总督才能获得特权,给钱、给人、给物。典型如曾国藩打太平天国,朝廷给他很大的权限,而周边防范他的军事力量也一直存在。

一旦天平天国覆灭,曾国藩的湘军就马上被解散,决不留下后患。只是到后来,朝廷统治摇摇欲坠,不得不下放权力到地方,总督的权力才变得大起来。狗圈一松,不良后果就出来:1900年慈禧西逃,列强与南方各省达成“东南互保”协议,演变为总督直接对抗朝廷。

古代将士

我们追溯到唐朝的节度使,那可是掌握实权的大佬形象,他们可以随时撤换手下官员。安史之乱爆发前,安禄山超速批量撤汉人官吏,一道命令数千军官被番将代替。

唐朝的节度使,原本也受到朝廷的监视,他们只管理地方军事,士兵由地方招募、粮饷出自中央。后来,随着大唐帝国的领土扩张,皇帝有效控制每一块国土的能力在减弱,尤其是边地发生重大军事冲突时,远在长安城的朝廷难以短时间内调集资源支持。

于是,边地的节度使逐渐获得授权,掌控地方的人、财、物以应对外患。这样做的效果很明显,大唐的边防能力明显提升,节度使常常不会麻烦中央。但是,恶果也很突出,节度使拥兵自重,逐渐成为朝廷的威胁。

古代军队

安史之乱沉重打击大唐帝国,各地节度使在平叛过程中乘机崛起,他们甚至能决定下任节度使的人选,有时是亲儿子、有时是部将……

个别节度使不满意皇帝,还会领兵作乱,搞得朝廷也是头疼不已。不过,朝廷也没有办法,没有实力消灭各地割据的节度使,只能维持“天下共主”的地位。公元907年,身兼宣武军节度使、蔡州节度使、河中节度使的朱温,用武力废掉唐哀宗李柷,篡唐建立“后梁”。

因此,跟唐朝跋扈的节度使相比,清朝的总督还是很乖的,总体上没出什么大的乱子……

更多文章

  • 康熙时的4品官,缘何穿龙袍入土?服饰以外,还有1处让专家费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康熙皇帝的四大服饰,康熙的皇冠龙袍照片,康熙皇帝的服装是怎样的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干尸”,我们知道,在埃及,有“木乃伊”,这干尸和木乃伊差不多,区别就是这木乃伊乃是“人工干尸”。为什么今天要先科普一下“干尸”为何物呢?主要是今天要讲的这位官员,在发现的时候就是一具干尸,也算是千古奇事儿了。这位官员名叫黄拙吾,乃是一历经明末清初的大臣,剃发易服在清朝为官,在他

  • 这种水果被康熙赐名,此后成为进贡必需品,至今受到人们喜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康熙为何称这水果为哈密瓜,进贡必备的水果,补血水果第一名

    对于甘甜多汁的哈密瓜这种水果,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因为清脆爽口,风味独特等特点一直很受人们的喜爱。要说它和康熙之间的渊源,还要从新疆的两个地方说起了,前面已经讲到过,各番邦小国有向大国进贡的习惯。到了清朝这里也不例外,在康熙平定了准葛尔丹之后新疆也是清朝的一部分了,所以按照惯例,也是需要向清廷进贡的

  • 这位清朝状元的考卷一直拆不开,乾隆:换一个状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历年科举状元,乾隆年间的状元有多少个,清朝科举状元真实故事

    清朝有一个叫做邵自昌的学子通过了前两项,眼看着就是最关键的殿试了,可是却出了点小插曲。乾隆四十三年,每三年一次的殿试终于拉开了帷幕,主考官们个个也都是状元出身,所以评判标准也比较严谨,也最终导致在状元的钦点上出了一些小分歧。有人认为戴衢亨担得起状元的名号,但也有人觉得邵自昌更受一筹。经过一番热烈的讨

  • 甄嬛从汤泉宫回来后,雍正为啥非要她吃生饺子?华妃这醋吃得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甄嬛哪一集扳倒华妃,甄嬛和华妃谁厉害,甄嬛回宫后华妃去哪里了

    甄嬛传中最不缺的就是各位小主,除去与甄嬛一同进宫的几位,后宫的嫔妃们也大都心机非常,不管是华妃明面上的,还是皇后暗地里的,在甄嬛得宠后都“享受”了一遍。而本来与甄嬛一起入宫的有两位与甄嬛交好,其中有一个是前期胆小的安陵容。她本身没有甄嬛有才气,再加上性格隐忍,便一直没得到宠爱。而甄嬛曾选秀时被一眼相

  • 胤祥死前提出了三个要求,雍正只同意两个,第三个怎么都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胤祥死前对雍正说的话,胤祥病了为什么不告诉雍正,胤祥真的替雍正顶过罪吗

    雍正帝也就是四爷,相信大家对他也是相当熟悉的了,所以这里就不多做介绍。这里主要介绍十三爷,十三爷就是胤祥,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三个儿子。可以说十三爷也是文武全才的,能力很强,所以很受康熙的喜欢。正是因为康熙帝很喜欢他,所以就让他跟在身边,当时他也是被很多皇子眼红。然而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都是红人,十三爷也是

  • 甄嬛传:雍正临终前的表白,内心再硬的甄嬛,也泪流两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甄嬛雍正临死前片段,甄嬛传雍正说过的情话,甄嬛最后为雍正哭了吗

    甄嬛传中有许多让人忘不了的场景,小编最喜欢的就是甄嬛初入宫时的她。那时的甄嬛当得美好两字,从小出身大家的她,不仅有一身的才气,还有着天赐的容貌,若是甄嬛没有进宫,相信也会是一方的传奇女子。可是世事没有尽是如意的,甄嬛为了甄家不得不入宫,而又为了自己在后宫的生活而不得不去争宠。甄嬛从选秀初就因为一副与

  • 甄嬛怎么都不会知道,雍正死前一直拉扯“黄色帘子”的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最后放过甄嬛了吗,雍正死前甄嬛的下场,雍正为甄嬛哭了几次

    人生最美好的便是初见,少女时期的甄嬛与雍正在花园中的第一次相见让两人对彼此印象都很好,虽然甄嬛是因为身上有纯元皇后的影子才被雍正宠幸。但其实皇上还是对甄嬛本人有感情的,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也只能怪自己,当时甄嬛在甘露寺受尽了心酸委屈,是果郡王一直在背后默默陪伴着她。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甄嬛告诉他孩

  • 甄嬛传:眉庄选秀时撒谎,刚进宫就被雍正识破,太后一直蒙在鼓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甄嬛传眉庄初次进宫选秀,甄嬛传眉庄惨遭陷害,甄嬛传选秀太后对眉庄的评价

    太后非要雍正选秀,就是希望多选几个能给雍正生下孩子的女人,可是女人太聪明的在后宫总会生事,就想找不怎么读书的女人。眉庄选秀的时候之所以一眼被太后瞧中,就是因为眉庄说她不过是认识几个字。可是没想到她侍寝第二天就暴露了本性,好在太后一直没发现。雍正是大清的皇帝,大多数的贵妇们还是很希望自己的女人进宫当皇

  • 甄嬛传:华妃临死前,为何非要等雍正的圣旨?这才是真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甄嬛传华妃临死前说了一个秘密,甄嬛传最后华妃的结局,甄嬛传华妃死前为什么要等皇帝

    华妃跟宜修斗很多年,最后因为曹贵人举报收受贿赂被降为答应。虽然雍正心里还想着封她为贵人,可是华妃已经在计划临死前拉上甄嬛,却没想到华妃放火没有烧死甄嬛,反而送了自己上路。宜修直接下旨让华妃自尽,苏培盛过去时,为何华妃只要雍正的圣旨?一、华妃得罪宜修颇多宜修在华妃得宠时,吃了华妃的不少苦,要知道后宫里

  • 甄嬛传:曹贵人能封嫔,真的是因为甄嬛一句话?大家都被雍正骗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甄嬛传曹贵人真的投靠甄嬛了吗,甄嬛传曹贵人对甄嬛干了什么,甄嬛传曹贵人怎么上位的

    曹贵人在宜修面前举报华妃残害雍正的妃嫔淳儿,收受前朝官员的贿赂,证据确凿,雍正不得不把华妃降为答应。甄嬛见曹贵人真的把华妃拉下马了,就非要雍正好好安慰曹贵人常年受华妃胁迫的苦。雍正最后封曹贵人为襄嫔,真的是因为甄嬛的一句话吗?一、甄嬛跟曹贵人联手甄嬛进宫后跟雍正的感情发展的很快,这样有好处也有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