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两次担任宋朝宰相,把苏轼贬谪到了海南,坚决反对宋徽宗登基

他两次担任宋朝宰相,把苏轼贬谪到了海南,坚决反对宋徽宗登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929 更新时间:2024/2/18 15:53:25

作为全能型人才,苏东坡不仅文化功底深厚,在地方上任职的时候,也能做到与民同乐,爱民如子,政绩相当不错。

他曾在徐州指挥抗洪救灾,在杭州兴修苏堤,疏浚河道,在武昌成立救儿会,拯救了数千女婴。

可就是这样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却在人生的后半段,不断被贬谪。那么是谁如此痛恨苏轼呢?

这个人就是章惇

一、章惇与苏轼也算同年,为何结下梁子呢?

嘉祐二年,这是个非常牛的年份,因为苏轼、苏辙兄弟俩进京赶考,同时章惇和他的族侄章衡也一同参加科举。

结果这几个人全部高中进士,其中章衡更是考上了状元。

这么一来章惇和苏轼岂不就是同年了吗?谁也想不到,章惇居然放弃了进士的身份,回家复读了!

为啥?考个名牌大学容易吗?为啥要回家复读呢?原来他觉得章衡作为他的族侄,居然高中状元,自己比族侄的成绩差,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

好家伙,章惇这位老兄是真有个性。本来跟苏轼同年,这下子就比苏轼晚了两年进入官场。一直到了嘉祐四年,章惇再次参加科举,再次高中,这回考中了开封府试第一名,名列进士第一甲第五名。

做官以后,章惇和苏轼立刻成为了好朋友。由于苏轼个性比较强,所以章惇常常告诫他一定要谨言慎行,苏轼对此却不以为意,以至于后来酿成大祸,差点掉了脑袋。

可是这两个人的官越做越大以后,却渐渐生疏了。为啥?因为两个人政治态度不同。当时王安石正在主持变法,章惇也算是中坚力量。

苏轼却觉得新法过于激进,有很多地方可以修改,这事儿得罪了王安石,同样也得罪了章惇,自此两人关系开始恶化。

不过章惇无愧于谦谦君子,在乌台诗案爆发后,苏轼落难下狱,章惇也曾挺身而出,为苏轼仗义执言。

宋神宗去世以后,变法中断,章惇这帮新派被各种打压,高太后执政期间,苏轼反倒得到了重用。这可把章惇给气坏了,从此两人关系就更加恶化了。

等到宋哲宗亲政以后,打算恢复老爹宋神宗的变法,于是重新用章惇。这下子苏轼麻烦可就大了,包括苏轼在内的一堆守旧派,全都被章惇一顿狂贬。

苏轼就太惨了,从黄州到惠州,从惠州到儋州,要多远有多远,一直被贬谪到了天涯海角,显然就是不希望他回来了。

二、章惇实在是一个厉害的能臣。

由于苏轼的形象过于正面,所以很多人把章惇看成了一个无恶不作的坏人,毕竟在大多数人眼里,欺负好人的人,肯定是坏人。

其实这种评判标准并不准确,章惇虽然对苏轼怀有私恨,而且手段也过分了些,但是一切都事出有因。

因为章惇认为自己当初被贬谪,就是苏轼、苏辙兄弟俩弹劾他的结果。其实并不仅仅是这样,谁让你是变法派呢?高太后最讨厌的就是这帮人罢了。

至于章惇这个人,本身还是相当牛的,虽说在文坛没什么名气,可是在北宋政坛,章惇绝对是一颗闪亮的明星。那么章惇有哪些闪光点呢?

第一,积极响应王安石变法。

如果说苏轼是中立派,那么章惇就是坚定站在王安石身边的变法派。他对变法实在是太感兴趣了,当时北宋冗兵冗官冗费的问题相当严重,在很多人看来,只有靠变法才能改变现状。

在王安石的提拔下,章惇的仕途开始走上正轨。他虽然不是变法的核心成员,但是在处理基层事务的过程中,章惇是王安石变法的坚定执行者。

王安石第一次下台后,章惇并没有放弃变法,而是跟着吕惠卿后面搞事情。可惜跟错了人,吕惠卿哪里是要变法,他为的是自己的地位罢了。

结果王安石复出,吕惠卿被贬谪,章惇也被调出京城。在地方上的章惇政绩斐然,再回来的时候,直接被宋神宗任命为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这一年章惇46岁。

第二,章惇重新恢复变法。

高太后执政期间,因循守旧,章惇被贬谪在外。可是等到高太后去世,宋哲宗上台后,情况就不一样了。章惇再次得到重用,因为宋哲宗也想变法。

章惇这回出山直接被封为宰相,手下人全部都是支持变法的人。当然了,这里面有不少是投机分子。

在章惇的支持下,法、保甲法、青苗法等变法内容逐步得以恢复。

不过很可惜的是,由于北宋的法令总是朝令夕改,使得章惇时期的变法,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效力。手下人不敢随便实施啊,谁知道第二天醒来,朝廷又会出现什么新状况呢?

第三,对辽国态度强硬。

章惇担任宰相期间,可谓是铁血宰相。他对边境问题向来强硬,比如说夏军攻陷金明寨的时候,章惇愤怒之余居然要宰了寨中所有的将士。好在最终担心兵变,只宰了其中16人。此后章惇便开始加强边境防守工作。

当时在西夏的撺掇下,大辽兴兵南下,要求北宋将侵占西夏的地盘还给西夏。大多数大臣都表示同意,甚至宋哲宗也连连点头。唯独章惇严词拒绝,最终迫使西夏对北宋称臣。

有人上报辽人已经过了边境,章惇当场便断定,这是边吏们怕死所以故意这么说的。他下令但凡有越过边境的任何人,直接斩杀就行了。

三、章惇意识到了北宋的结局。

宋哲宗是个有作为的君主,本打算好好恢复变法,可惜他英年早逝。这个时候章惇作为宰相,自然肩负起了推荐新皇帝的重任,因为宋哲宗没儿子,只能从宋神宗众多子嗣中选择。

当时章惇更看好简王赵似,可是向太后却坚决认为端王赵佶更合适。为了让赵佶继位,向太后甚至找来了一堆为赵佶造势的大臣。

章惇便和端王赵佶见了一面,回来就声称:

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这句话并没有改变北宋的命运,反倒是彻底改变了章惇的命运。没多久赵佶登基,也就是著名的宋徽宗。章惇这下子完蛋了,直接被一撸到底,各种贬谪。最终在湖州病逝。

章惇说的一点都没错,宋徽宗赵佶的确不可以君临天下,他做了皇帝以后,治国水平一般般,把全部心思都花在了吟风弄月上。

结果导致北宋王朝遭遇了靖康之耻,赵宋的大多数皇族和大臣,都被金人打包抓到了北方,受尽了屈辱。章惇去世后21年,北宋去世。

总结:章惇只是被仇恨蒙蔽了双眼而已。

其实从章惇整个仕途来看,污点并没有多少。他最为后人诟病的,当然就是对守旧派的打压。那力度确实很大,甚至建议宋哲宗把司马光、吕公著等人挖出来抽一顿。

尤其是对苏轼的贬谪,过于狠毒,直接造成了苏轼无法平安回来。可是章惇为啥这么做呢?还不是因为当年旧党得势的时候,章惇被他们整惨了嘛!

当时章惇已经担任了副宰相中的魁首,结果却被司马光各种打压。

最终由于他耿直的个性,被贬谪到了汝州、杭州等地做官,甚至在为父守孝后被贬谪到了岭南。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章惇的种种反常行为,都是因为他在元祐年间被各种打压的缘故。

即使如此,也不影响章惇是个足以改变北宋危局的重要人物。

参考资料:《宋史》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大宴群臣时,刘伯温从哪三道菜看出杀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第二次请刘伯温出山,刘伯温群臣吃饭,朱元璋把刘伯温逼回京城

    但像什么烹杀常遇春之妻做妒妇汤、给徐达赐烧鹅引他病发、给刘伯温下毒、给朱棣剥橘子想杀他等等,那是一个比一个离奇,朱元璋仿佛活在影视剧里,按着剧本的情节机械地上演一个个片段。当然了,最离谱的还是“火烧功臣楼”这个桥段,刘伯温从三道菜看出朱元璋的杀机,就发生在这个故事里。说是朱元璋得了天下之后,对当初追

  • 大明王朝历经十六帝,二百七十六年,凭什么孝宗朱佑樘独占鳌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大明朱佑樘,仁孝皇帝朱佑樘,明皇朱佑樘是好皇帝吗

    人们或许只记得太祖朱元璋率领的红巾起义军大败元军,定都南京,记得离奇消失的建文帝朱允炆。记得永乐大帝迁都北京、修订永乐大典、派郑和七下西洋所带来的永乐盛世,记得英宗、代宗时期的土木堡之变,记得明末东林党、宦官的乱政。还记得自缢而亡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但为什么不为人知的明孝宗朱佑樘能独占鳌头呢?孝宗身世

  • 他手握80万重兵,崇祯数次求救他却不出兵,亡国后他又痛哭到吐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崇祯死前左良玉手里80万大军,崇祯错杀了几个大将,崇祯有几次反败为胜

    崇祯帝在自缢之前,曾经向拥兵80万的宁南伯左良玉求救过。然而崇祯皇帝没有等到左良玉的求援,大明王朝就这样结束了?这个时候的左良玉在干什么呢?《明史·左良玉传》记载:“疏入,未奉旨,闻京师被陷,诸将汹汹,以江南自立君,请引兵东下。良玉悯哭,誓不许。副将士秀奋曰:“有不奉公令复言东下者,吾击之!”以巨舰

  • 她们在大明风华中扮演朱棣的妃子:一位做过模特,一位曾是主持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棣后宫妃子图片,朱棣妃子名字及身份,朱棣妃子是元仁公主吗

    张挺执导,汤唯、朱亚文、邓家佳、王学圻、梁冠华,俞灏明领衔主演的电视剧《大明风华》播出后,观众反响强烈。该剧改编自莲静竹衣的网络小说《六朝纪事》,以历经明朝六代皇帝更替的传奇皇后孙若微的经历为主线,展现了大明王朝从初建到国力鼎盛的那段历史。很多观众都看过清朝的宫斗戏,但有关明朝皇室的戏我们却很少在电

  • 岳飞处决40名逃兵时,因心软放走1人,没曾想此人成了历史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岳飞下令处决四十个逃兵,谁为岳飞之死最大的责任,岳飞是被哪两个军臣冤杀

    岳飞,南宋时期当之无愧的智将,作为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和他一手打造的“岳家军”可谓是金人的克星,从岳飞辉煌的一生来看,他几乎是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将南宋挽回了败局。但是,就算是岳飞这样的名将,也曾有过因为治军过严而招来不满的情况。01如果说大敌当前斩杀逃兵是为将者的职责的话,那么,岳飞当初与李宝的

  • 当天启遇到崇祯,木匠工与补漏王的对话,是释怀还是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天启皇帝对崇祯说的话,崇祯 天启,天启崇祯谁的能力强

    哥,咱们父皇只做了一个月的江山,就撒手去了,留下咱们兄弟俩。哥我尽力了。老五,不怪你,哥哥当初没有尽到一个当皇帝的责任,只想着赶紧把摊子扔给你,结果誓言成真,哥哥跟着父皇去了。哥,你说我哪里做错了,尽心尽力,真的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了。弟,哥哥觉得你做的很好,你是当皇帝的材料,不像哥哥。当初记得哥哥在

  • 此人是大宋名臣,死时用21口棺材分7个城门出殡,死后成阎罗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大宋名臣21口棺材分7个城门出殡,历史上真实的大宋名将,宋钦宗让哪个道士守城

    那时小编最喜欢看的就是古代断案剧,什么《少年包青天》、《神探狄仁杰》、《洗冤录》都是当年的心头爱。但要说这里面最喜欢和知名度最高的,想必不管是小编还是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名字——包拯包青天大人。这个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可谓将清正廉洁的形象彻底印在了世人心中,甚至后世认为包拯死后就去地府当了阎罗王

  • 岳飞后人禁止与这2个姓氏通婚:一个有血海深仇,一个为救命之恩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他带领的岳家军所向披靡,军纪严明,在很多战役中大败金军,打的敌人落花流水。可是他的一片赤诚之心并没有遭到重用,被奸臣秦桧陷害至死。后来岳飞的后人中流传着一个规定,族中各人禁止与这两姓人通婚。岳飞是一代民族英雄,其母深明大义,为了鼓励儿子报效祖国,她在儿子背上刻上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每每岳飞在征战四方的

  • 她是明仁宗同母妹妹,为何却被哥哥废为庶人,其后人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仁宗子女,明仁宗十个孩子都是谁生的,明仁宗有几个老婆

    洪武十年,燕王妃徐氏为燕王朱棣生下嫡长女朱玉英,次年生下嫡长子朱高炽。洪武十二年,徐氏又生下嫡次女,也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永平公主。当然,这个时候她还不是公主,其全名叫朱月贵。朱月贵既然是燕王妃所生的嫡女,可见地位尊贵,因为我们都知道,后来朱棣坐上了皇位,那么她就是公主了。然而朱月贵的人生,却没有我们想

  • 朱元璋问道士自己阳寿几何?道士:比我多活一日,朱元璋:砍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元朝末年,朝政腐朽,天下动荡不安,再加上天灾不断,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苦不堪言,朱元璋便诞生在这样一个危机四伏、风云际会的时代,当时汉族人受到蒙古人的压迫,甚至连名字都不配拥有,因此,朱元璋最初名为朱重八,其父亲名为朱五六,朱元璋这个名字,还是后来朱元璋的岳父郭子兴给取的。朱元璋出生在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