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小编最喜欢看的就是古代断案剧,什么《少年包青天》、《神探狄仁杰》、《洗冤录》都是当年的心头爱。但要说这里面最喜欢和知名度最高的,想必不管是小编还是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名字——包拯包青天大人。
这个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可谓将清正廉洁的形象彻底印在了世人心中,甚至后世认为包拯死后就去地府当了阎罗王,从此判定天下冤案。而这种种印象的形成,和包拯本人刚毅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当时时人称赞包拯“凛然不可夺之节”,说的就是这个人尽管身居高位,但吃穿用度和寻常百姓无疑,与其他官员交往也从不攀附谄媚,甚至为了保持行事公正,不管朋友还是亲戚,私下里基本都断了来往。
包拯也害怕他死后那些官员对他秋后算账,对他挖坟鞭尸。北宋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他死前命令把自己的尸首装在一个棺材里,却准备了21口棺材,从7个城门同时出殡,这样谁也不知道真正的包拯墓在哪里了。尽管包青天死了,那些对他恨之入骨的贪官对他也无可奈何!
于是盗墓贼也找不到包拯真正的墓,另外盗墓贼们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他们也敬仰包拯的正义,同时也害怕包拯在阴间变成阎罗王惩罚他们,于是盗墓界也有了不成文的规定:“不得盗包拯的墓”,尽管他们根本找不到!
后来,由于不知道包拯真正的墓在哪里,河南开封和安徽合肥作为包拯生前活动最重要的两个地方,开始争夺包拯墓的正统。最后到1973年,合钢二厂进行扩建,这才发现了包拯真正的墓地,这才结束了两地的争夺。可是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河南安徽两省人们都是多么爱戴包青天,才会去争他的墓。
在中国民间的传说中,包拯成为公正的化身。有的认为他死后成为阎罗王,继续审理阴间的案件。有的则认为他“日断人间,夜判阴间”,就是说白天在人间审案,晚上则成为阎罗王,在阴间断案。人死后,灵魂到阴间接受包拯的审判,如果确实是受人陷害,包拯会把他放回阳间活命;如果的确有罪,则被送入地狱受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