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世界军事战争史-022》中国西周王朝军事(上)

《世界军事战争史-022》中国西周王朝军事(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187 更新时间:2023/12/20 3:29:24

1.牧野之战与周朝建立

周也是个历史悠久的部族,姬姓。他们最早的活动地区,是在宜于农耕的陕西黄土高原。其始祖后稷和稍后的公刘,都重视农业,经济迅速发展。

九世传到古公亶父,率领族人由豳(今陕西栒邑)迁到周原(今陕西岐山),从此进入有"城郭宫室"的阶级社会,更加强大起来,他被尊为"太王"。与商纣王同时在位的是周文王姬昌。商处末期而腐朽,周新兴而崛起,形成鲜明对比。

商纣是个恃才狂傲的君主,他"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但他和夏一样,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凭藉武力对内进行残酷的压迫,敲骨吸髓地剥削奴隶和平民,"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以满足他的穷奢极欲。他又大兴土木,南从朝歌(今河南淇县),北到邯郸,建了很多"离宫别馆",还建"酒池"、"肉林",痛饮狂欢,过着腐朽糜烂的生活。这时,商与周围各方国的矛盾也不断加剧。对东夷的连年战争,虽然最后取得了胜利,但把人力物力消耗殆尽,加深了内部的阶级矛盾,"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叛)者","小民方兴,相为敌仇",社会动荡不安,"咨女(汝)殷商,如蜩如螗",到处是哀怨和愤怒声,像开了锅一样。统治集团中有人惊恐万状地哀叹"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但商纣王却一意孤行,他宠爱妲己,又滥用"炮烙"等酷刑,其王叔比干强谏被杀,箕子被囚,庶兄微子啓出走。商纣已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

周却是一派兴旺发达景象。文王在位五十年,始终把灭商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他吸取前辈的教训,注意在形式上臣服于商,在暗地里积极积蓄力量,招揽四方人士,扩大周的影响。对内,他制定了"有亡荒阅"的法令,即定期大规模清查逃亡的奴隶,得到各级奴隶主贵族的拥护,对外,常帮助解决邻近小国的纠纷和领土争端,进一步赢得诸侯国的信赖,出现了"诸侯多叛纣而归西伯(文王)"的局面,这些都表明周在内政和外交方面都优胜于商。

周文王的战略意图被商纣王的亲信崇侯虎所觉察,他向纣王指出周对商的威胁,纣囚禁文王于羑里(今河南汤阴),文王的谋臣们向纣进献美女和宝物,终于使文王得赦归国。之后,文王采取由近及远、先弱后强地逐个征服周围的敌国,消灭商的一些邻近属国,又及时联合西方诸侯讨伐崇侯虎,拔除了东进路上最后一个拦路虎,基本上形成了对商的钳形夹击的态势。文王晚年,周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

文王死后,子发继立,是为武王。此时商王朝内外交困,周取代商的形势已形成。武王继承父志,在沣水东岸建镐京,将军事政治中心东移,继续积极作灭商准备。武王九年,联合各路诸侯东向观兵至孟津(今河南孟县西南),有八百诸侯参加,史称"孟津之誓",这是一次"诸侯所由用命"的重要盟会。从此,众多的诸侯都听从周王的指挥,灭商已有充分的把握。

过了不到两年,灭商的条件完全成熟了。周武王兴兵讨伐。他亲率戎车三百乘,虎贲(勇猛的战士、亲军)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还有由各地来会的诸侯军和庸、蜀、羌、髳、、彭、濮等众多南方部落国军队,当时东北的肃慎族也进贡"楛矢石砮"(箭镞)来助战。大军从孟津渡河,沿河向东进军,于周武王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到达殷郊牧野(约在今河南汲县境)。

周武王在此举行了大战前隆重的誓师,作著名的战前动员(见《尚书.牧誓》)。

商纣闻讯,率十七万大军与周军对战。

周军以姜尚为前锋,冲入商军阵中,商纣的军队虽多,"皆无战心,心欲武王亟入",希望周军赶快胜利入城。于是,临阵都调转戈头,发动阵前起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前徒倒戈"。商军顷刻间土崩瓦解,商纣见大势已去,登鹿台,"自燔于火而死"。周军乘胜占领商陪都朝歌(纣常居此享乐)和殷都,商王朝迅即灭亡。

牧野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最早战例。它是周商长期政治、军事优劣较量的结果。其特点是周君臣从战争准备到进行,始终把政治攻势和军事攻势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充分发挥了政治攻势的影响和作用;此战还开创了联军合力作战,具有崇高威信的盟军统帅统一指挥作战的先例和经验。这说明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的军事家驾驭战争的能力已颇高超。

2.周公东征

周武王攻克殷都后,又分兵四出,暂时控制了商王朝统治的主要地区。同年四月,胜利班师,回到镐京,正式建立了周王朝,周武王成为天下的共主了。

克殷后两年,武王病死,子诵继立,是为成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摄政。管叔、蔡叔等人无端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并散布流言蜚语。这被武庚利用,便互相勾结,又联合东方的徐、奄、薄姑等部,起兵反周,发动叛乱,局势一时变得极为严重,刚建起的周王朝面临复辟被颠覆的危险。

周公采取果断措施,兴师讨伐叛军,史称"周公东征"。为了迅速组成东征军平叛,周公首先专门发布了平叛文告,即后来收在《尚书》中的《大诰》。周公在文告中分析当时的形势内外不稳,周王朝面临"天降大祸"。经过占卜,结果是武力平叛吉利。他决心执行上帝的旨意,继续文、武的大业,藉助他们的余威,动员大多数诸侯和臣属,迅速组织起东征大军,他亲任统帅。

东征的第一步是讨伐武庚。周对殷民并无暴虐之举,武庚叛乱不得人心,背信忘恩,周军一到,"殷大震溃",武庚被杀死(一说逃走了)。同时,周公分兵一路直取管叔的封地,迅即占领之,杀掉了作恶多端的管叔。周军接着攻占了蔡叔封地,活捉并流放了他。霍叔就范归附。武庚和"三叔"的复辟与叛乱很快被平息下去,东征之战决定性的第一步胜利结束了。

当时周对整个东方和东南方的统治尚不稳定,以徐为首的东南"九夷"也参加了叛乱。徐等"九夷"地处淮河下游,地势低洼,河湖较多,周军车兵行动不如殷地方便,人马对水土也不服。经过旷日连续作战,徐等"九夷"终被征服。"凡所征熊盈族十有七国,俘九邑。"征服了徐等"九夷"诸小国后,周公乘胜北上挥师灭奄。

奄是东方一个较强大的诸侯国,随武庚叛乱后,成为周在东方的一个劲敌。周军占领奄西、南两面邻国后,奄已处孤立无援之势,周军以连续胜利之余威,进迫奄都(今山东曲阜一带),奄君只好被迫投降了。

奄投降后,薄姑等山东北部和东部诸国也相继投降。这样,周的统治势力扩大到了渤海黄海边上。历时三年的周公东征胜利结束了。

周公旦曾随武王征战,参与国家军政大事的决策,对国家形势了如指掌。周公东征是反击复辟势力、平定武装叛乱之战,而且当时周灭商不久,周把人民从商的残酷统治下解脱出来,因此得到人民的拥护。周公所作决策及时,措施果断正确,战略步骤恰当。平叛中,"擒贼先擒王",在摧毁首恶势力后,采取先攻小而易之敌,后攻大而难之敌的方针;在取得连续攻战胜利后,又采取主要以军事胜利相威慑,辅以政治攻势迫敌投降的正确方针。这都是周公东征取胜的原因。周公旦不但是西周初年著名的政治家,也是杰出的军事家。

3.昭王南征和穆王西征

立国于汉水之南的楚国是(音米)姓诸侯国,周初,楚对周表示臣服,定期向周王室进贡"包茅"等物,但周对楚"以蛮夷视之",楚君遭冷遇,祭祀时只能被分配去看守祭神的火堆。因而,楚君怨恨,在诸侯中第一个称起王来。成、康之后,楚渐强大,与周王室的冲突不断加剧。

周昭王十六年,第一次由昭王亲自领兵伐楚。昭王以统帅自炫,排场十足,出发前就派人去南方准备行宫,给沿途小国增加了负担。虽终于取得了胜利,王师振旅凯旋而归,但却埋下了祸根。

又过不到四年,昭王第二次出征。这次出征,昭王颇为轻敌,沿途疏于防范。在渡汉水时,昭王坐上了用胶粘结的船只,船到中流解体,昭王落水淹死,周军大部丧亡。(另一说是由船只联结起来的浮桥倾覆,昭王落水溺死)。这成了后来管仲说齐桓公讨伐楚国即以"昭王南征而不复"的事实根据。周经过了这次南征的严重挫败,失去了控制"南土"的力量,楚国便在江汉地区不断发展起来。

周昭公死后,他的儿子姬满即位,是为著名的穆王,这时,居处西北方的犬戎势力强大起来,有时侵扰到宗周附近。周穆王亲自领兵西征一向被列为"荒服"和以前常来宗周朝贡的犬戎。大臣祭公谋父曾劝阻穆王,要持慎重态度,穆王不听。西征犬戎的结果,只取得四白狼、四白鹿作为战利品,也算胜利而归。根据《古本竹本纪年》载,穆王战胜犬戎后,又继续西行,经青鸟(今敦煌)一直抵达昆仑,与母系部落首领西王母在瑶池相会。这作为西征的副产物,对了解中国及西域的地理风土人情,促进各族交流和发展相互关系,是很有益处的。因而,周穆王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游历家而著称。

昭、穆二王南征和西征时,西周的国势尚强大,但是征伐之后,国力大损,从此,西周王朝由盛转衰。

4."宣王中兴"与周势渐衰

周穆王死后,西周王朝进入中期。共、懿、孝、夷四王相继嗣位。西周国势日趋衰落,外来戎狄侵扰日甚。懿王曾被犬戎一度赶出镐京,可见严重。

夷王曾率大军讨伐抗命的南淮夷,虽暂时镇压下去,但由于周王室对南淮夷、淮夷加紧盘剥压榨,这些"夷"族不久又联合起来抗周。

夷王死,子厉王立,西周处于西北来的戎族和东南来的淮夷两面夹击之势。《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说:"至于厉王,王心戾虐,万民弗忍,居王于彘,诸侯释位,以间王政。"厉王的暴政更招致外患入内。《后汉书.东夷传》说:"厉王无道,淮夷入寇,王命虢仲,征之不克。"这次淮夷大举入寇,进逼宗周,局面几至不可收拾。据《禹鼎》铭文厉王最后动用"西六师、殷八师"等两系精锐部队以及卫武公的军队全力对付,才渡过难关。但还有"戎狄寇掠,乃入大丘,杀秦仲之族"(《后汉书.西羌传》),东南和西北,淮夷戎狄相继肆虐,宗周面临危机。接着在公元前841年,镐京又发生"国人暴动",他被赶跑在外十四年后死去。西周王朝岌岌可危。

厉王子宣王继位后,西周内外四方处于"大纵不静"的严重局面,对周边各部族和一些地方势力更难加以控制。

当时,对西周危胁最大的,是黄土高原上群狄(狄又作"翟")部落中的猃狁。从西周中期以来,猃狁就不断南下侵扰宗周,直接危胁到镐京。他们掠取财物,杀害人民,给渭泾一带的人民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靡室靡家,猃狁之故","岂不戒日,猃狁孔棘",可见猃狁侵扰带来的破坏的严重性。

面对如此严重的局势,颇有雄才的周宣王不得不集中力量对付。他一方面派南仲驻兵朔方,加强防守力量;同时派大将尹吉甫领兵北伐,深入到太原,取得了较大的胜利。铜器铭文和《诗经》对此均有描写叙述。猃狁受到打击,向北逃去,周王室所受的威胁暂时解除了。但散在西北的其他各部,周王室仍无法有力控制,中小规模的侵扰活动时有发生。

周宣王在战胜猃狁后,又派方叔带兵南征荆楚,也取得一些胜利。派尹吉甫用武力压服南淮夷进献贡物,暂时控制了东南地区。在宗周以西,以秦仲为大夫,命他西征西戎,结果为西戎所杀。宣王又召秦仲之子庄公等兄弟五人,给了他们七千人的兵力,再讨西戎,才勉强取得胜利。

周宣王用武力取得上述重大胜利,暂时稳定了边境,被后来的史学家誉为"宣王中兴"。但这种暂时的"稳定"很不牢固,因西周王朝的统治早已江河日下,如同回光返照。这些胜利虽暂时缓和一些社会与民族矛盾,但也暴露了周王室统治力量的虚弱。到后来,除了战胜一次申戎外,伐太原戎、条戎和奔戎,都遭到了失败。特别是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伐姜氏之戎,周军大败于千亩(今山西介休县南),他调去的"南国之师",全军覆没。周宣王下令"料(搜寻)民于太原",力图补充兵源再战,结果没能"料"到多少民,战争无法进行下去。甚至象征周天子为天下共主的"藉田"仪式,宣王也此后多年不加举行,史称"不藉于亩"。从此,西周王朝更加呈衰败景象。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努尔哈赤的4任大妃都是谁?为何仅有一位被追封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努尔哈赤的皇七女,努尔哈赤大妃有几个,努尔哈赤有多少妃子

    孟古哲哲系努尔哈赤第三任大妃,14岁嫁给努尔哈赤,18岁为其生下第八子,即后来建立大清王朝的清太宗皇太极。孟古哲哲作为努尔哈赤的大妃,其子又成为了后来清朝的第一位皇帝,被追封为皇后无可厚非。但是,努尔哈赤的其他三位大妃,严格来说都是皇太极的嫡母,按照清朝祖制都应该被追封为皇后,可为何皇太极并未这样做

  • 一名外国女子,被乾隆宠爱连生4子,从奴才变成皇贵妃还入葬帝陵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乾隆把一位19岁的女人纳入后宫,乾隆地宫里有哪几位妃子,乾隆地宫最漂亮的妃子

    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在中国将近存在了200多年。历代皇帝一直是引人关注的一个话题,乾隆皇帝作为清朝少有的几位长寿皇帝之一,其一生的精彩故事不亚于一本小说,相信大家对一部电视剧《还珠格格》有很深刻的印象,剧中的皇帝就是乾隆,虽然剧中的乾隆略显夸张,不过乾隆确实是少数几位比较风流的皇帝之一

  • 白莲教可以证明:和珅真的没有贪污8亿两白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和珅是怎么从反贪走向巨贪,满清旗主敢对和珅大呼小叫吗,和珅是个无恶的贪官吗

    之所以有这个说法,是因为清末徐珂编著的一本书,这本书叫做《清裨类钞》,里面记载的大概内容是,和珅自尽之后,抄没的家产有800兆,可以说和珅的家产,足以让嘉庆年间的所有人都吃饱。在中国一兆就等于100万,而800兆当然就等于8亿了。虽然这是大众普遍的一种认知,但在事实上,这种说法有很多漏洞。嘉庆皇帝漏

  • 战功赫赫的年羹尧,为什么会被处死?雍正又是如何除掉年羹尧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年羹尧为何死都不向雍正低头,为什么雍正不直接杀了年羹尧,年羹尧在雍正上位起了什么作用

    年羹尧于1679年,出生在安徽凤阳府怀远,和朱元璋是老乡。他官二代的高富帅的学霸,21岁时就中进士了。允文允武,成为了一名儒将。不到30岁就升任四川巡抚,接着是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位高权重,可以说他位极人臣。年羹尧战功赫赫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

  • 重权在握的多尔衮,当皇帝的机会很多,为何他没有争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多尔衮有没有当皇帝,多尔衮如果真当了皇帝会怎样,多尔衮是不是该当皇帝

    从中不难发现,早在那个时候,他的野心早就暴露在诸位兄弟面前。然而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样,当时坐上龙椅的却是能力明显胜出一筹的皇太极。好不容易熬到皇太极也驾崩了,这时多尔衮已经手握重兵,更是为了争夺皇位和豪格彻底撕逼,说他不想当皇帝,估计谁都不相信。然而他为何没有走出这一步呢?其实原因还是挺复杂的。首先

  • 吴三桂的兵力是大清的2倍,造反为何还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吴三桂只有三万兵马能与清廷抗衡,吴三桂真正兵力,如果吴三桂不叛变清军结果如何

    他27岁的时候,就被崇祯帝封为宁远团练总兵,之后在明军与清军的战争中,吴三桂奋勇杀敌,从此,他的才能被显了出来。吴三桂既然兵力超过大清的2倍,为何造反失败?当时的清军攻打明军已是势在必得,吴三桂却依旧险中求胜,而且用自己的智谋与清军对抗着。因此,吴三桂受到了崇祯帝的赏识。然而吴三桂却不算正人君子,在

  • 雍正竟然是被皇权所累?五千年的皇权统治,却没有最大的受益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雍正为了加强皇权都做了哪些,雍正是怎么加强皇权的,雍正皇权统治的目的

    从西周开始,周武王实行的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划分出土地来供养王室,而随着周氏子孙逐渐繁荣,西周划分出去的土地也随着增多,待到周氏国力日渐衰弱之时,就是周氏子孙反过来吞并之日。所以西周固然考虑到了王室政权,但是却没有防止有野心之人,最后也只能落个土崩离析。而到了秦汉时期,帝王已经开始吸取前朝的教训,逐

  • 老照片中的清朝末代王爷:卖王府,卖祖坟,败光家产沦为街头车夫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13张晚清老照片,北京晚清珍贵照片,清朝真实老照片王爷

    此人便是克勒郡王晏森,是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晏森在14岁的时候就已经继承了王位,但是只领了两年的俸禄,溥仪便宣布退位。丢掉了铁饭碗之后的晏森,为了维持体面的生活,不得不变卖家产,用钱去吃喝玩乐。甚至还变卖了王府和祖坟获得了一大笔钱,但是晏森仅仅用两年的时间就将钱都挥霍的一干二净。没有收入来源的晏森

  • 揭秘令妃真实死因:刚生完孩子,乾隆就急着宠幸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令妃刚生完孩子就被乾隆宠幸了,如懿传乾隆宠幸令妃,令妃死后乾隆的秘密

    令妃的出身并不高贵,她是一个汉人,所以,初进皇宫的她,也只是一个宫女。虽然出身卑微,但她是一个极其聪明的女人。然而,历史上关于她当宫女时所发生的事情并没有太多的记载,也许是因为皇帝太喜欢她了,不想让她的出身成为后人耻笑的把柄,所以,关于她是宫女的记载并不多。令妃知道在皇宫中是要守规矩的,所以只是在人

  • 假如太平天国没有内讧,而是全力北伐的话,就能获得成功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太平天国如果成功历史会怎么样,太平天国为何北伐,太平天国为什么要孤军北伐

    太平军北伐石达开远征太平天国作为中国历史上破坏力最强的农民起义,在坚持了十余年之后最终还是被满清政府镇压下去了,很多历史爱好者乃至史学家认为,在当时的环境下,以天平天国的实力(单纯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假如内部没有内讧,并且能够集中优势兵力直取北京的话,推翻满清统治的几率还是非常大的,甚至可以说接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