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子孙,也都继承了他那种充满征服欲的战略风格,蒙古大军像横扫一切的大洪水,在整个欧亚大陆奔腾肆虐,所向披靡。“使其城在天上,则不可取,如不在天上,至则取矣”,敌方的城池除非在天上才难以攻取,言外之意,地球上没有任何一座城池能经受得住蒙古大军的猛攻。然而,蒙古的扩张势头,却在风头正劲的时刻结结实实挨了当头一棒,他们遇见了蒙古统一战争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钓鱼城。
钓鱼城,是四川合州境内一座小型城堡,依山傍河,地势险峻,是南宋四川防线最为重要的战略支点之一。钓鱼城面积很小,不足3平方公里,但经过南宋军民数十年苦心经营,已经成为一个人工防御设施与自然地形完美结合的坚固堡垒。
钓鱼城以300多米高的钓鱼山为依托,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环绕,山高水险,易守难攻。加之南宋军民万众一心,钓鱼城就此成蒙古大军的一个噩梦,屡次挫败蒙古大军进攻。
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御驾亲征杀入四川,妄图占据四川全境,从南宋西南防线打开一个突破口。在钓鱼城下,蒙哥调集重兵发起轮番猛攻几个月,付出重大伤亡后,不但未能破城,连蒙哥自己也在混战中负伤,不治而亡。
蒙哥死前满腔愤恨,留下遗言:“我之婴疾,为此城也,不违之后,若克此城,当赭城剖赤,而尽诛之!”要求元军攻下钓鱼城后进行屠城,为他复仇。
然而蒙哥想得太简单了。从1243年建城开始,到1279年战争结束,蒙元和南宋围绕钓鱼城进行了长达36年的攻防战,横扫天下的蒙元铁骑,面对坚不可摧的钓鱼城,死伤枕籍却寸土未得,钓鱼城成了蒙古统一战争中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
然而,一个女人的出现,却最终打破了僵局,使得牢不可破的钓鱼城就此瓦解。
1275年,南宋将领王立担任合州安抚使,成为钓鱼城最后一任守将。上任不久,为了打破元军对钓鱼城的外围封锁,王立带兵奇袭泸州,一举破城,杀死元军武将梅应春和千户熊耳。熊耳的遗孀是一位妖娆艳丽的女子,令王立一见倾心,就把她收了房。为了防止别人说闲话,王立对外说她是自己的义妹。
钓鱼城虽然依旧牢不可破,但南宋大局已经不可收拾。1276年,元朝大军渡过长江天险,攻克南宋国都临安,俘获宋恭帝。1279年,元朝和南宋参与力量进行了一次最后决战——崖山海战,南宋全军覆没,彻底灭亡。
钓鱼城中的王立,也来到了人生十字路口。是战是降,他必须做出决定。如果继续抵抗到底,将是一种没有任何意义和希望的抗争,南宋国土已经全部沦陷,只剩钓鱼城一座粮尽援绝的孤城,被攻破只是时间问题,城中军民的结局只能是玉石俱焚。
如果就此投降,一则有悖于忠君之道,会背上千古骂名,二则蒙古大汗蒙哥当年死在钓鱼城下,留下遗言必须屠城。如果投降后依旧被屠城,王立就会既当了叛徒又丢了性命,还不如以死相拼,好歹也能万古流芳。
王立犹豫不决,“愁蹙不食”,连饭都吃不下。他身边的熊耳夫人看出了端倪。她对王立说:“妹实姓李,今成都总帅李德辉,妹之表兄也。若知安抚待我恩礼,必尽心上奏,亲来救此一城人尔”。
这位熊耳夫人自称家世不凡,当时元朝主持四川大局的安西行省左丞李德辉,正是熊耳夫人的表兄,两人自小一起长大,兄妹之情很深。熊耳夫人被俘后,为了保命一直隐瞒了这件事。此时她眼看钓鱼城危在旦夕,如果继续抵抗,后果难以预料,搞不好连她也会成为陪葬。
于是熊耳夫人此时站了出来,劝说王立投降,她愿意给表兄李德辉写一封亲笔信,让李德辉亲自前来接洽投降事宜,保证钓鱼城全体军民安全。王立担心双方敌对数十年,元朝方面和李德辉未必相信,熊耳夫人当即拿出一双鞋,作为信物,让使者拿着这封信和这双鞋交给李德辉,他必定不会有任何疑虑,定然亲自前来。
原来,熊耳夫人心灵手巧,有一手很好的女红手艺,“做鞋有式”,她曾经给表兄李德辉亲手做过鞋子,样式独特美观,李德辉一看就能认出来。李德辉收到信件和鞋子,立即启程赶往钓鱼城下,与王立会晤,最终钓鱼城问题得以和平解决。王立带领全军投降,元世祖忽必烈既往不咎,一城军民数万人性命得以保全。
史诗般的钓鱼城之战,就这样以一种令人尴尬的方式收尾。其中的关键人物——熊耳夫人,其真实身份和动机、此后下落,都伴随着很多令人困惑的谜团。著名学者郭沫若在《钓鱼城访古》中认定,“所谓‘义妹熊耳夫人’分明是一个女间谍,这是毫无问题的”。纵观熊耳夫人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确实有这个嫌疑。元朝数十年难以攻克钓鱼城,利用守将王立贪色的弱点,安排一个女间谍打入内部,伺机行事,也完全具备这个可能。
钓鱼城之战的历史评价,也因为这个独特的结局而难有定论。一种意见认为,南宋守将王立,背弃故国投降元朝,是个十足的叛徒和丑类,应当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另一种意见认为,在南宋已经彻底亡国的背景下,让已经苦战36年的钓鱼城军民继续抵抗到底,玉石俱焚,未免太过于求全责备,且有悖于人道主义。是非功过,只能留待后人评说了。
参考资料:《元史》《合州志》《钓鱼城记》《宋蒙钓鱼城战役中熊耳夫人家世及王立与合 州获得保全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