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朝大军36年攻不下的钓鱼城,却被一个女间谍从内部攻破

元朝大军36年攻不下的钓鱼城,却被一个女间谍从内部攻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000 更新时间:2024/2/18 4:27:44

成吉思汗的子孙,也都继承了他那种充满征服欲的战略风格,蒙古大军像横扫一切的大洪水,在整个欧亚大陆奔腾肆虐,所向披靡。“使其城在天上,则不可取,如不在天上,至则取矣”,敌方的城池除非在天上才难以攻取,言外之意,地球上没有任何一座城池能经受得住蒙古大军的猛攻。然而,蒙古的扩张势头,却在风头正劲的时刻结结实实挨了当头一棒,他们遇见了蒙古统一战争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钓鱼城。

钓鱼城,是四川合州境内一座小型城堡,依山傍河,地势险峻,是南宋四川防线最为重要的战略支点之一。钓鱼城面积很小,不足3平方公里,但经过南宋军民数十年苦心经营,已经成为一个人工防御设施与自然地形完美结合的坚固堡垒。

钓鱼城以300多米高的钓鱼山为依托,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环绕,山高水险,易守难攻。加之南宋军民万众一心,钓鱼城就此成蒙古大军的一个噩梦,屡次挫败蒙古大军进攻。

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御驾亲征杀入四川,妄图占据四川全境,从南宋西南防线打开一个突破口。在钓鱼城下,蒙哥调集重兵发起轮番猛攻几个月,付出重大伤亡后,不但未能破城,连蒙哥自己也在混战中负伤,不治而亡。

蒙哥死前满腔愤恨,留下遗言:“我之婴疾,为此城也,不违之后,若克此城,当赭城剖赤,而尽诛之!”要求元军攻下钓鱼城后进行屠城,为他复仇。

然而蒙哥想得太简单了。从1243年建城开始,到1279年战争结束,蒙元和南宋围绕钓鱼城进行了长达36年的攻防战,横扫天下的蒙元铁骑,面对坚不可摧的钓鱼城,死伤枕籍却寸土未得,钓鱼城成了蒙古统一战争中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

然而,一个女人的出现,却最终打破了僵局,使得牢不可破的钓鱼城就此瓦解。

1275年,南宋将领王立担任合州安抚使,成为钓鱼城最后一任守将。上任不久,为了打破元军对钓鱼城的外围封锁,王立带兵奇袭泸州,一举破城,杀死元军武将梅应春和千户熊耳。熊耳的遗孀是一位妖娆艳丽的女子,令王立一见倾心,就把她收了房。为了防止别人说闲话,王立对外说她是自己的义妹。

钓鱼城虽然依旧牢不可破,但南宋大局已经不可收拾。1276年,元朝大军渡过长江天险,攻克南宋国都临安,俘获宋恭帝。1279年,元朝和南宋参与力量进行了一次最后决战——崖山海战,南宋全军覆没,彻底灭亡。

钓鱼城中的王立,也来到了人生十字路口。是战是降,他必须做出决定。如果继续抵抗到底,将是一种没有任何意义和希望的抗争,南宋国土已经全部沦陷,只剩钓鱼城一座粮尽援绝的孤城,被攻破只是时间问题,城中军民的结局只能是玉石俱焚。

如果就此投降,一则有悖于忠君之道,会背上千古骂名,二则蒙古大汗蒙哥当年死在钓鱼城下,留下遗言必须屠城。如果投降后依旧被屠城,王立就会既当了叛徒又丢了性命,还不如以死相拼,好歹也能万古流芳。

王立犹豫不决,“愁蹙不食”,连饭都吃不下。他身边的熊耳夫人看出了端倪。她对王立说:“妹实姓李,今成都总帅李德辉,妹之表兄也。若知安抚待我恩礼,必尽心上奏,亲来救此一城人尔”。

这位熊耳夫人自称家世不凡,当时元朝主持四川大局的安西行省左丞李德辉,正是熊耳夫人的表兄,两人自小一起长大,兄妹之情很深。熊耳夫人被俘后,为了保命一直隐瞒了这件事。此时她眼看钓鱼城危在旦夕,如果继续抵抗,后果难以预料,搞不好连她也会成为陪葬。

于是熊耳夫人此时站了出来,劝说王立投降,她愿意给表兄李德辉写一封亲笔信,让李德辉亲自前来接洽投降事宜,保证钓鱼城全体军民安全。王立担心双方敌对数十年,元朝方面和李德辉未必相信,熊耳夫人当即拿出一双鞋,作为信物,让使者拿着这封信和这双鞋交给李德辉,他必定不会有任何疑虑,定然亲自前来。

原来,熊耳夫人心灵手巧,有一手很好的女红手艺,“做鞋有式”,她曾经给表兄李德辉亲手做过鞋子,样式独特美观,李德辉一看就能认出来。李德辉收到信件和鞋子,立即程赶往钓鱼城下,与王立会晤,最终钓鱼城问题得以和平解决。王立带领全军投降,元世祖忽必烈既往不咎,一城军民数万人性命得以保全。

史诗般的钓鱼城之战,就这样以一种令人尴尬的方式收尾。其中的关键人物——熊耳夫人,其真实身份和动机、此后下落,都伴随着很多令人困惑的谜团。著名学者郭沫若在《钓鱼城访古》中认定,“所谓‘义妹熊耳夫人’分明是一个女间谍,这是毫无问题的”。纵观熊耳夫人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确实有这个嫌疑。元朝数十年难以攻克钓鱼城,利用守将王立贪色的弱点,安排一个女间谍打入内部,伺机行事,也完全具备这个可能。

钓鱼城之战的历史评价,也因为这个独特的结局而难有定论。一种意见认为,南宋守将王立,背弃故国投降元朝,是个十足的叛徒和丑类,应当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另一种意见认为,在南宋已经彻底亡国的背景下,让已经苦战36年的钓鱼城军民继续抵抗到底,玉石俱焚,未免太过于求全责备,且有悖于人道主义。是非功过,只能留待后人评说了。

参考资料:《元史》《合州志》《钓鱼城记》《宋蒙钓鱼城战役中熊耳夫人家世及王立与合 州获得保全考》

更多文章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朱元璋杀功臣,站的位置不同,看的问题就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和赵匡胤谁杀的功臣多,赵匡胤和朱元璋关系,赵匡胤阵容能打过朱元璋吗

    情形很像我们现在这些底层为了理想和生活奋斗的人们,只不过是有的人是为了一日三餐,有的人是为了光宗耀祖,有的人是为了成为人上人等等,都是在奋斗的人们,自然这些奋斗的开国皇帝更被我们推崇。但是这里有两个极端,就是一旦坐上皇位,有的就喜欢杀功臣,卸磨杀驴,有点心狠手辣的味道。另一个就相对很温和,杯酒释兵权

  • 朱棣给明朝留了一条退路,可惜被崇祯抛之脑后,最后断送大明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棣是崇祯皇帝吗,朱棣篡位后对明朝有何影响,朱棣为明朝留了一条退路

    这有什么说法呢?其实有很大关系,当时迁都只是在北京重新搭一个新的政治中心而已,完全没有变动南京城任何基础宫殿设施,两边都可以立即投入运转,也就是说朱棣只要愿意,这两个地方都可以是他“办公”的地方。尽管名义上迁都了,但是实际上南京城仍然保留着一套非常完备的行政体系。也就是说朱棣也怕人篡位,于是南京城就

  • 朱元璋煞费苦心制作的免死铁券,为何80%功臣都把它玩成催命券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怎么收回免死铁券,朱元璋赏赐免死铁券,朱元璋的免死铁券四个大字

    洪武元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国号“大明”。作为一个出身不是特别好的皇帝,朱元璋是靠着一大批开国功臣的辅佐,才一步一步登上皇帝的宝座。对于开国功臣,当然是需要赏赐册封的,从洪武三年开始,朱元璋就大封功臣,同时还赐予了他们免死铁券。那么话说回来,有此铁卷傍身真的就是犯下滔天大罪亦会毫发无伤么?其实不

  • 南宋赵构为什么成不了东汉刘秀似的皇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南宋赵构怎么当上皇帝的,赵构南宋的皇帝,赵构和刘秀

    刘秀称帝后,确定了先关东、后陇蜀,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取得了统一战争的最后胜利。并且励精图治、休养生息开创了光武中兴。同样北宋覆亡后,赵构定都南京应天府重新建立宋朝,沿用“宋”国号,由于疆域相对于北宋而言位置靠南,史称南宋。而赵构在位期间,不思进取,一味求和,在当了三十六年皇帝以

  • 为何只有秦国没让孔子入境,最后却是秦国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孔子去过秦国吗,秦国拒绝孔子入秦,孔子时期秦国战力如何

    [var1][var1]显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下,秦国获得胜利并统一天下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而非偶然。在春秋战国后期,大战一百年左右后,各国实力强弱已经被分出来了,其中最强大的就是秦国和齐国。只要谁先占据优势谁就是胜利者。因此,秦国采取的是法家的思想,依法治国,强调君王的地位和权力,谁如果不服从

  • 长平之战赵国失利原因是什么?赵括无能?赵国实力弱?都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秦相张仪曾称“上党为天下脊”,这里自古便为兵家必争之地。强秦自然是想纳入囊中。公元前262年,秦国攻占韩国野王,上党成为一块飞地。为缓解秦军攻势,韩国将上党献于秦国。但是上党郡守冯亭却投诚赵国,此举引发秦国震怒,先后集结六十万人马来抢夺上党。[var1]上党北面为晋阳,赵国公族龙兴之地,在赵人心中自

  • 长平之战,赵国本可以获胜,皆因齐国从中作梗导致惨败而归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长平战后赵国女人,长平之战赵国有胜算吗,长平赵国

    [var1]长平之战初秦国由于连年混战,粮草人口消耗严重,赵孝成王命老将廉颇迎战。秦国与赵国相持局面环境下,秦昭襄王已然吃了大亏。前261年赵孝成王主动向齐国借去粮食,按照赵孝成王的想法与秦国大打消耗战,赵国占据地利、人和的优势。赵孝成王起初也被廉颇说动,下定决心要赌上国运与大秦决一生死。[var1

  • 赵国在长平之战后,为什么还能撑那么久?赵国女人都拿起了武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长平战后赵国女人,赵国没有长平之败吗,长平之战后赵国怎么样

    [var1]战国时代,七大强国中,秦国是实力最强的国际,之后是赵国。赵国和秦国在长平大战后,双方都损失很大,但秦国的恢复能力更强,地理位置和资源都要比赵国强上好多。身处北方的赵国,粮食供应非常难艰。长平之战将赵国的精锐悉数打光。要知道,战国时期人们的生产能力非常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更低。赵国在长平之

  • 蜀国五虎将,魏国五子良将,那晋国又有哪些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魏国五虎良将,三分归晋时蜀国还有哪些将领,蜀国和魏国的五虎上将有哪些

    羊祜[var1]首当其冲,他的名气不大,但你可能听过的金句中就有一句是他的:人生不得已之事十有八九,这一句在很多电视剧和日常生活都有人用到,而除此之外,羊祜在征战历史上,与吴国将领陆抗不相上下的对峙,在死后更是还留下了灭吴的策略,可以说,他的确是当之无愧的西晋开国第一名将。杜预[var1]这位是延续

  • 长平之战后,赵国名将李牧最后的坚持,战国名将的悲歌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公元前244年,赵孝成王故去,赵悼襄王即位。因赵悼襄王的昏庸无能,负气的廉颇逃出赵国。这时赵国的朝局中,蔺相如,赵奢等名臣相继过世。李牧就成了新任赵王的重臣。公关前243年,燕国出兵伐赵,可惜失败。随后的李牧便领军进行反击。对燕一战,是李牧步入中原的第一战。在李牧的反击之下,赵军先后夺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