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不得人心,为何能统治近三百年

清朝不得人心,为何能统治近三百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130 更新时间:2024/1/26 6:50:20

著名学者梁漱溟的父亲梁济,一个普通的学者官员,感叹清朝的灭亡而大众无动于衷,心甘情愿为之殉葬。

大清朝是挺悲哀的一个朝廷,其正统地位一直就受到质疑,“反清复明”的口号喊了近三百年。

蒙元灭宋,崖山之战,殉国的老百姓达到了十万之众。清朝的老百姓基本上就是一个看客,麻木不仁漠不关心。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之后,很多老百姓争相做英法联军的向导,为英法联军引路抢劫!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甚至有老百姓帮助八国联军运输物资。大清灭亡,除了少数遗老遗少,无人关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其实这是儒家为统治者提供的粉饰天下为其统治天下提供的一个理由。清朝从来也没有得到过民心。

孟子·离娄上》讲:“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儒家讲究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儒家本来想给统治者戴个紧箍咒,结果民心民道成了统治者的装饰品,唱得好听,从来不实行。没有人真正关心民众的死活,李世民说“水可载舟亦能覆舟”,那是因为他看到农民起义的巨大破坏力。儒家的道德经其实未必赶上农民的刀对统治者有教育意义。

“得民心者得天下”是一种道德舆论,实际上是“枪杆里边出政权”。南宋的文明制度富裕发达是古代史上的一个高峰,可是在野蛮的蒙元面前不堪一击。蒙元打天下可不是仁义道德,更谈不上什么民心。据相关史料记载,元朝统一后,宋朝的户籍本上至少有3/4的人被屠杀。

满清的野蛮可以与蒙元一拼的,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号入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从东北一直到西南的大屠杀,使得很多地区“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 鲁迅感叹:“清军入关屠尽明朝汉人的骨气廉耻”, 有思想、敢反抗的忠贞之士几被杀尽,留下的大抵是一些顺服的“奴才”。

清朝入关就是以刀立威,恐怖统治。清朝入关是带着东北大森林的原始气息进来的,首先是跑马圈地, 圈占汉人的无主土地和荒地, 作为皇庄、王公勋戚等贵族庄田。然后实行行“投允” 政策, 强迫汉族农民投充成为满族贵族的“包衣”, 以增加庄园里的劳动力。在文化上“剃发”“易服”,“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要在精神上泯灭汉人的民族意识。

朱元璋说“胡虏无百年之运”,元朝统治中原不到一百年就被朱元璋赶回大草原。同样野蛮的清朝却统治了近三百年,打破了这个历史定律。这是什么原因呢?

元朝不得民心,清朝三百年也没得什么民心。关键因素在于知识分子,在于士绅阶层。

士阶层是历代王朝的核心,汉代人在阐释社会结构的时候,对其社会阶层做出了如下定义。 “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汉书》)

战国时期的颜斶就喊出了:“士贵王者不贵”,诸侯国之间的征战,使得人们看到一个事实,得士者得天下,失士者失天下。

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宋朝就是被士大夫们创造奇迹的。

元朝只懂武功不懂文治,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后,在很长的时间之内,不开科举,断绝了天下读书人的仕途前程,十儒九丐,文人的地位和乞丐相提并论。元朝根本不知道如何统治这样庞大的帝国,最初的想法是把中原变成大草原。马上能得天下,可马上守不了天下。

清朝统治者比元朝聪明多了,很会懂得笼络士心,一手软一手硬,威逼利诱,先给个甜枣再打一棍子。

清朝提倡“满汉一体”“以汉治汉”,采取各种措施笼络士绅阶层, 对于前明的宗室、官僚明确规定: “各衙门官员, 俱照旧录用。……其避贼回籍, 隐居山林者, 亦具以闻! 仍以原官录用”。

清朝统治者在入关后的第二年就正式实行了科举取士制度, 通过考试选拔官吏, 给读书人入仕开辟了道路, 有官做没人愿意造反。科举制度让天下士子感到有希望有前途,洪秀全科举失败就要去造反。晚清取消科举,断了士子的路,清朝自己给自己制造掘墓人。1911年武昌起义是湖北新军发动的,起义的骨干基本全是读书人。真是失士者失天下。

清朝入关以后,自然也要追求文化认同的正统王朝,争取广大士子的支持。所以康熙跪拜孔子,以儒治国,对待那些著名的学者多次征召,以示诚意。黄宗羲这个著名的反清学者,康熙故意显示其大度与宽容。这个政策颇有成效,黄宗羲晚年在书信等之中,每每赞誉康熙皇帝为“圣天子”,称清廷为“国朝”、清军为“王师”,而且让自己的儿子徒弟去帮康熙帝修《明史》,实际上就是对清朝的一种默认。

清朝笼络士子的目的不是宋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是把士子变成奴才。所以清朝的文字狱是最厉害的,严厉打击那些有反清意识的文人与学者。“避席畏闻文字狱”、“万马齐喑究可哀”,逼得知识分子不敢说话不敢写文章,老老实实趴在故纸堆里考据。大清朝的稳定系数很高啊,可是不敢思想的国家会有什么前途呢?

清朝不得民心,但是恐怖统治的目的就是让民有畏惧之心,有奴才之心,才能安安稳稳。清朝统治在一统天下以后也需要安抚民心,前期的圈地、投允和逃人法是过于残酷野蛮,后来都有所修正。

先得天下后安民心,老百姓有饭吃就不会造反。清朝需要的是奴才与顺民,对民族的创造力的毁灭是致命的,彻底的改变了民族的形象,更改变了民族的心理。龚自珍哀叹”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陇无才民,廛无才工,衢无才商,抑巷无才偷,市无才驵,薮泽无才盗;则非但鲜君子也,抑小人甚鲜。“连小偷都没有技术含量了,民族衰微到了什么程度。

英国人马戛尔尼对大清看得很清楚,在出使日记中写到“自从被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 150 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士子变成大清的奴才,老百姓是安稳的顺民,这就不难理解大清为何能统治近三百年了。要不是鸦片战争,大清还是会在天朝美梦中昏睡呢!

更多文章

  • 和珅被抄家时,有1件“镇宅之宝”,嘉庆不敢动,至今还在恭王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和珅被抄家后房子去哪了,和珅被抄家时的财产,和珅被抄家王府给谁了

    然而,为了稳住江山,每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身边总有一位“心腹”,这是皇帝最为信任的人,能为皇帝出谋策划、排忧解难。这些人就是通常所说的“大红人”,像康熙帝身边的大红人就是明珠,乾隆帝身边的大红人就是和珅。提到和珅,想必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在一些清宫剧中常常能看到他的身影,但是后人对于和珅的印象并不友

  • 中国最傲气的一个王朝,就算灭亡,也先得西方列强签下不平等条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说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在当时,无论是清朝还是封建王朝,都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根本无力抗争。但这不过是借口,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个朝代,哪怕都要灭亡了,但依旧要先打了侵略的西方列强,那就是明朝。我们只知道,自欧洲地理大发现后,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海洋上,不仅是在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跟渠道,更是

  • 乾隆60大寿,刘墉送了一桶姜,乾隆龙颜大悦,和珅:我咋没想到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乾隆刘墉和珅,乾隆70大寿时和珅送了什么,乾隆给和珅和刘墉吃的

    人们都说乾隆皇帝在位期间之所以如此盛世,是因为他的祖父康熙和他的父亲雍正为他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所以在他统治期间,清朝可以算是“天朝上国”。话虽如此,但是乾隆的一生确实也创建了很多的功绩,即位初期推行“改土归流”,限制土司的势力;平定准噶尔,平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统治,一步步的完

  • 史上最废物的皇帝,死后被世人称颂百年,和珅:我就是被他害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评价和珅,和珅死前明白皇帝是最大的贪官,历史上真实的和珅文武全才

    清朝最繁华的3个时代,就是康熙、雍正以及乾隆,前2位皇帝,那自然是不用说,一个是雄图大志,一个一生劳累而死,至于最后一个乾隆,说句实话,他真的没什么本事。因为他的时期,全部靠的是雍正一生的劳碌给他积累下的。不信?那你翻翻史书,就知道了,他的一生没有什么光荣之笔,相反他还是个败家皇帝,康熙爷积累下的财

  • 她是乾隆一生最爱,连续为她50年祭奠,太监:皇上半夜都哭醒!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乾隆一生最爱的三个女人,乾隆皇帝最喜欢的民间女子,乾隆最爱的四个妃子

    众所周知,乾隆是我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细数一下,他的一生总共有41位嫔妃和3位皇后。我们都知道古代皇帝是允许三宫六院的,所以乾隆后宫的数量之多,还是不足为奇的。这么多的妻子中乾隆最喜欢的要属富察皇后了,说起富察皇后大家可能觉得耳熟能详,但是电视剧中的富察皇后和历史上还是有区别的,具体有什么区别,我

  • 看商朝的开朝功勋,如何从奴隶一步步逆袭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商朝的三个阶段,商朝是怎么一步步发展的,商朝的三个阶段具体划分

    具有贵族血统却被遗弃在桑树旁,被一名采桑女收养的伊尹如何一步步走向巅峰。从小对烹饪很有天赋的伊尹,拥有独一无二的嗅觉和味觉,经过对美食的不断研究,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厨神。他曾经用过猩猩的嘴唇、大象的鼻子做食材,最令人惊叹的是,他从美食中竟然悟出了治国安民的方法,并梦想实现。商国王-汤慕名而来,为了伊尹

  • 不断深入与扩张:唐代甘蔗种植与制糖业发展,以及对糖作用的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我国的甘蔗制糖历史,甘蔗的起源和历史,甘蔗制糖几百年

    随着更频繁地与亚洲其他地区接触,中国南部地区进一步纳入唐的版图,开挖纵横交错的运河以改善运输,新品种的水果蔬菜、调味品和精美食物进入了中国北部,以至四川和岭南地区的水果——如荔枝,东南亚进口的调味品——如胡椒等。唐代在烹饪方面发现了一系列调料,当时的富裕阶层大饱口福,蔗糖更多地食用是饮食变化的一个反

  • 秦琼儿子墓出土,揭密唐朝第一猛将是谁:并非李元霸,亦非尉迟恭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正史秦琼有几个儿子,历史上秦琼活捉尉迟恭,唐朝开国元勋秦琼

    我们看过许多关于历史的书籍,都讲述王朝更替、乱世争斗。正如我们知道的《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都是描述时代的风云变幻。但演义和正史有所区别,演义中带有小说色彩,而人物也有可能为小说而更改,与历史总会有些差异。众所周知,李元霸是隋唐第一猛将,但这个人物是虚构的,不过在历史上也有此人,他叫做李玄霸。

  • 开放的唐朝女性当年有多时尚?走在古代时代前沿的唐朝不输于我们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真实的唐朝女性,唐朝女人为什么以丰富为美,唐朝女性有多厉害

    唐朝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十分强大繁荣昌盛,正是因此他们这个时代有着开放的文化和内心的自信。女性在唐朝时期十分拥有话语权,所以在唐朝时期女性异常活跃。曾出现了武则天女皇帝,还有由军队对其举殡的平阳公主,也有许许多多著名女诗人,唐朝时期的女性们引领着古代的潮流。唐朝的后宫当然是“最猛”的时尚圈了。后宫里面的

  • 李世民驾崩前问武则天:我走了,你一个人怎么办?武则天8字保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世民临死前对武则天说的8个字,武则天对李世民说的话,李世民临终前武则天说了什么

    从古至今,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变革,从夏朝到大清,中国建立了二十四个朝代,其中不乏强大的王朝,比如大秦帝国,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但是却建立了影响着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再如大宋王朝,将我国的经济文化带上了最顶峰,不过要是说到对我国历史进程影响最为重要的肯定是李唐王朝,不仅仅出了千古第一明君李世民,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