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最近大家对中国古代服饰的追随及热爱,观众对清宫剧的讨论不仅仅是在剧情方面了,服化道也是大家关注的重点,我们会发现这些清宫剧里的各位妃嫔除了必要的装饰物外,都会在脖子上佩戴一条白色的布条。那么这个白色的布条叫什么?有何用处呢?有人说是为了方便帝王,事实是如此吗?
清朝的汉化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里,风风雨雨,时代变迁 朝代也在更替,从夏、商开始到民国,细数朝代我们会发现有不少来自少数民族的统治,由于国家还没有统一,很多时候处于分裂状态,所谓的统治,也只是部分地区的统治。
自秦朝的大一统后,在我们所熟知的朝代中,国家在真正意义上是由少数民族进行统治的只有两个时期,第一个是蒙古族统治的元朝时期,第二个便是由满族统治的大清朝了。
“元朝”从建立以“元”为国号开始,共计统治了98年。而大清朝自“清”为国号开始,共计统治276年。两朝代统治上从时间上相差了178年。足足将近了200年。
那么为什么同样是少数民族来统治的国家,元朝竟比清朝统治时间足足少了一百多年呢?归根究底其实就是一句话--荀子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
蒙古人很偏执,他们拒绝被汉族人同化,在生活习惯、文化知识方面依旧保持他们特色,并不与汉地文化相互结合发展。在元朝统治时期,汉族人民的地位是相当低的。
清朝的统治则和元朝完全相反,他们在入驻中原成立国号后,开始在各个领域上与汉族文化还是融合,制定了所谓的“汉化政策”,也认同汉族身份,依照汉族身份一样可以入朝为官,也会得到重用。当然这种汉化也成现在了服装上。
清朝的服装
服装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展现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服装是基于人类的生活需要所应运而生的产物。服装因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其所具有的功能及目的也各有不同。
满族作为游牧民族常年的骑马涉猎,使得他们的衣服也为了方便这种生活有他们的民族特色。我们也经常在清宫剧里听到“八旗”,其实就是一个组织机构,不同的组织机构的等级也是不一样的。正因为满族人基本上都是八旗出身,所以他们的民族服装也被叫做骑装。
清朝初期的旗装我们通过历史资料或者是影视资料当中可以了解到,男子穿着马蹄袖的大褂,而女子以长袍为主,而下身基本上都是裤子,这也方便骑马,而清朝嫔妃的服装由于不需要在考虑骑马狩猎等现实因素,在外观上就开始以追求美丽大方为主了。
当然因为两族人民生活的深入,在各方各面逐渐相互影响,满族在服装上也开始借鉴了汉装的特点,例如我们在现在的影视剧中看到的长袍外面的马甲,其实原本的满族服装里是没有的,还有便是无论马甲还是长袍都是没有领子的,在看到汉族服装的领子后,他们推陈出新,发明了“龙华”。
所谓“龙华”就是我们清宫剧中宫嫔中在脖子上围的白布条。那么满族人为什么选择发明“龙华”,却不是直接在衣服上加领子呢?这个“龙华”的作用都有哪些呢?
龙华的作用
龙华的意思就是领巾,顾名思义他的第一个作用便是我们现在领子或围巾的作用--保护脖子、抵御寒冷。
嫔妃在后宫穿的麾衣或衬衣是没有领子的,北方的冬天,寒冷是一个离不开的代词,“龙华”的佩戴可以有效对脖子部位进行保暖,而且他覆盖在人们颈部,可以有效的保护人体的颈部。
第二个作用便是装饰衣服。爱美从古至今都是女人的天性,脖子上系上龙华不仅可以搭配衣服使得衣服更加好看精致,也使得整个人看起来更加的端庄素雅,就像如今我们搭配衣服系的丝巾。
第三个作用就是用来区分后宫嫔妃的等级,方便人们通过最明显的装饰分辨他们的后宫地位。由于中国古代等级制度严格,后宫中的一规一矩都显示着尊卑之分。一切的吃穿用度都严格按照位分来分配。
清朝后宫嫔妃位是有分等级的,大到皇太后,小到答应,共有是十个等级,根据等级的不同,大家穿着的服装、佩戴的首饰也是不一样的。身份高贵的人自然可以享受到更加尊贵的用料、颜色以及材质。
“龙华”上的花纹就是区分嫔妃位分的有效“证件”。一般来说龙华上面绣着寿字的,不是太后就是皇太后,而皇后的龙华上面绣着的是百花之王-牡丹,以此类推位分越高龙华上面绣着的花纹也就越精美,而宫女的龙华是洁白无瑕的。
所谓后宫佳丽三千,别说是我们,皇帝自己也不见得全部都认识的,而龙华的出现,就方便了帝王。当皇帝在看到嫔妃龙华上的花纹是就对这个嫔妃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避免了出现对面而不相识的尴尬场景。
结语
总而言之,存在即合理。龙华的出现在当时有着重要意义,也影响至今。古时候的龙华是为了方便帝王,为了他人。而如今的围脖抛去了等级制度,更重要的意义变成了温暖自己。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就是一直在继承中发展,发展中继承。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